古代女子四德是哪四德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妇德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就是《礼记》中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
汉代女教家班昭在《女诫》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加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复仇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辩的女人会颠覆国家),《诗经大雅》中骂周幽王后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长舌妇是亡国祸首)。然而言语(说话)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要受到惩罚,构成七出之一条。
蓝鼎元《女学》对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妇容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冶容近乎诲淫(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
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
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又细分为事亲、敬夫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反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定。
妇功
妇学四德中的妇功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妇功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
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但是从家庭需要出发,巧媳妇历来受到赞誉,懒和笨的妇女是受谴责和嘲弄的对象。蓝鼎元还分出先后顺序和目的,说妇功,先蚕织,次中馈;为奉养,为祭祀各执其劳而终之以学问
事实上,妇女承担的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的成语,班固在《汉书食货志》指出妇女昼作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