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这一词原本是形容谁的?
我国历史悠久,很多典故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转变,很多都变换了意思。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表达兄弟感情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表达男女之情的诗句。
羽扇纶巾,这个词一开始应该是形容周瑜的,周瑜是个青年将领,深受孙权赏识,而且他和孙策还是连襟,周瑜娶了小乔,孙策娶了大乔。当时周瑜大权在握,年轻有为,志得意满,当然是当时的人们所羡慕的人了。
所以苏轼在他的词作中就写下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面点了周瑜的名,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由此可见是写周瑜的。
但是,后来这句话变了似乎更加接近于诸葛亮的形象,有一版《三国演义》是唐国强演的诸葛亮,基本上就是羽扇纶巾的形象,而周瑜在那一版的电视剧里只是一个武将的形象出现。这又应了《三国演义》里的那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随着《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流传,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而且还是个智慧的化身。在和周瑜的交集中,诸葛亮处处占据先机,周瑜屡次想杀诸葛亮都攻败垂成,最后在诸葛亮的计谋之下,周瑜被气死了。诸葛亮还去吊孝,被庞统给揭穿了真面目,没办法说是推荐庞统去刘备麾下任职。
周瑜是个精明的人,而且思维缜密,但是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作者坚持拥刘反曹的政治立场,对孙权这一个军事政治集团也没有好感,觉得他们也是乱臣贼子,所以对周瑜的描写就比较贬低,说周瑜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周瑜之一次杀诸葛亮是让诸葛亮待人偷袭聚铁山曹操的粮草辎重,结果让诸葛亮一句话改变主意了,诸葛亮自己编了个顺口溜,说是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意思是他们各有特长,但是只精通一样,这令周瑜很生气,说不用你诸葛亮去了,我自己去偷袭聚铁山,诸葛亮这才出来劝阻并且点出了偷袭必败的原因。
第二次是让诸葛亮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而且不给胶漆翎毛,诸葛亮顺水推舟说十天太长了,三天就够了,结果上演了一出大雾天草船借箭的好戏,一下子消耗了曹操十多万支箭,交到周瑜军前,这下子把周瑜彻底镇住了,更加坚定杀诸葛亮的决心了。
第三次更是让周瑜震惊的事情是诸葛亮借东风,这简直太厉害了,周瑜说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能,必须杀掉,派人去祭风台杀诸葛亮,诸葛亮已经坐小船走了。
周瑜三次要杀诸葛亮未遂,所以作者让诸葛亮反过来三气周瑜,结果是周瑜被气死了,民间留下了周瑜小肚鸡肠的传说,而诸葛亮的大智大勇也在民间长久广泛的流传。
于是,这个羽扇纶巾的主人就该换了,大家觉得这样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和羽扇纶巾这样潇洒脱俗的词语太不般配了,于是就移到诸葛亮身上了。
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的爱憎褒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人物的形象,至于在正史如何记载人民并不关心,因为古代的正史也不关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