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书法笔势隽逸,豪放舒展,承绪二王,却又更加自由挥洒,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既师承古人,又妙悟自得,开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之先河。
只是长期以来,其书法成就被更加辉煌的哲学思想光芒所掩盖而不为人知。
王阳明,一代心学大师,继孔子后,又一位圣人。一生习书甚勤,特别是在《圣教序》《十七帖》等二王法帖上用功最深,行草造诣极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大胆地将心学融入书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他曾对弟子说:我开始学习写字,对照临摹古人的字帖,只是得到字的形状。后来拿起笔来不轻易落在纸上,专注思索,静心思考,在心里构造它的形状,时间久了才开始懂得它的法则。
论书法成就,王阳明堪称大家。王阳明以他的哲学思想、修身之道,融会贯通于书法,达到了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的独特境界。正是这种敢于自我否定、努力寻找突破的精神,使其书法既得右军之骨,又尊从我心之念,形成了高迈清劲、骏拔飘逸的风格,成为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的扛旗人。
王守仁书法多以行草为主,将创立的心学融入书法,从内心世界去寻找摸索书法的真谛,表现内心世界,知行合一,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与实践,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亦是一个独创。
他的书法一下笔即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出入之迹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清朝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归庄说:阳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于书法如此,岂非艺即道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王阳明以心入书、知行合一新境界的向往和赞誉。
日本人是很推崇王阳明的心学,稻盛和夫不止一次说过: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王阳明书法承绪二王,却又更加自由挥洒,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既师承古人,又妙悟自得,追求线条瘦硬风神,自出胸中,并不讲究墨色、空间、线条的变化,与明人尚态书法相去甚远,有晋尚韵的遗风。在明人书法中独树一帜,开明代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之先河。
王阳明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王世贞《书王文成集后》评: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