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左都御史都有哪些职权?
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开始时满员级别设为一品,汉员级别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满汉两员均设为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升满员为一品,到康熙九年(1670年)又改为二品。到雍正八年(1730年)将满汉御史俱升从一品。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就叫左都御史,只在一些历史小说或是民间读物里出现和左俭都御史的说法,也算是和左都御史的别称和民间称呼。左都御史解释:明代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正二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古代以左为尊,左御史比右御史地位要高。最通常的意思是指,主管法律的官。一、战国时国君的侍从史官别国使臣献国书,常由御史接受。两君相会,常由御史在旁记录,如秦、赵两君渑池之会即如御史常服此,见《史记蔺相相如列传》,国君宴会群臣,常是执法在傍,御史在后,见《史记滑稽列传》。封君设有性质相同的侍史。如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魏、韩等国的县令亦设御史。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卜皮为县令条《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编辑本段]二、为监察之官
历史上御史官职的演变
约自秦始。《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曹魏增殿中侍御史。晋又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北朝魏、齐沿设检校御史,隋改为监察御史。隋又改殿中侍御史为殿内侍御史。炀帝省殿内侍御史员数,增监察御史员数,又一度增设从九品的御史。唐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宋同。元有治书而无殿中。明、清以监察御史分道纠察,员额甚多。此外尚有分任各种任务之御史,如巡按御史(清顺治后不设)、巡漕御史等。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 *** 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见《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大夫置御史,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邑宰置御史,见《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御史朝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前,汉朝的刺史也是监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种。
三国时,曹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
西晋,御史名目很多,开后代专门职务御史的先河,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等。
隋唐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与殿中、治书两侍御史并立。
明清,专设监察御史,隶都察院,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称巡按、清称巡按御史,清又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称巡城御史,又有监察御史督察漕运,称巡漕御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