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薛刚一扫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19)240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说唐演传》《说唐全传》。后与《说唐演义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三部书,虽然不是出自一人这手,内容也基本各自独立,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上,也还是有脉络相连。一般读者读这类书,多半是为了看看故事,消遗解闷,都希望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其来龙去脉有最完整的交待。这三部书合在一起印行,总名之曰《说唐合传》。

《说唐演义全传》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陈统一南北起,到唐李渊削平群雄、太宗登极称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当篇幅揭露了隋炀帝荒淫无道,大兴徭役,宇文氏恃宠骄横,残暴凶狠,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而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矛盾,又加剧了隋王朝的分崩离析之势,致使全国各地爆发了反隋起义。书中着力塑造了一群瓦岗寨起义英雄的形象,这些人中既有来自下层的城市贫民、捕差马夫,又有身据要津的勋戚贵胄、功臣名将,也有浪迹江湖的豪杰义士、绿林好汉。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帜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义队伍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李世民则是作品中歌颂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着“仁政”的理想,对他归顺与否是群雄成败的根本条件,也是作者评定褒贬的基本标准。这使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宿命论色彩。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薛刚一扫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 薛刚一扫铁丘坟 武则天借春天顺

再表那薛刚坟前大哭,正在悲伤,又有更夫上前来,看见前面更夫尸首,又见坟内有灯,前来报与王殿、陈先,飞马报知张君左、武三思。二人闻报,传令各处添兵围住坟前,城门多加关锁,吩咐不许放走,点起灯球火把,不计其数。薛刚在内听见外边有人守住,收起祭礼,打开石板,一条铁棍无人抵挡,杀将出来。只是寡不敌众,越杀越多,三军四面围住,喊声大震,口口声声“快拿薛刚!”薛刚说:“今晚我命休矣。”当有饭店夫妻二人,乃是秦汉、刁月娥奉香山李靖之命,在此相救。二人一路杀来,放出宝贝,无人阻挡。杀至城门池边,斩关落锁,救出城来。秦汉夫妻借上遁回西凉去了。

薛刚出城门,天大明了,撒开大步而行。只听得后面喊杀连天,尘头起处有无数人马赶来。为首一将,声如巨雷,金五大将军武安国,手执铁锤,大叫:“薛刚那里去!薛刚回头一看,“不好了,我是战了一夜 ,困乏得很,那里战得过他。也罢,只得拼命而战。”只见三军将箭往前乱射,薛刚身上中了三箭,正在危急。薛刚乃上界披头五鬼星转世,所以忽然头上透出原形,变了五头,身长数丈,倒杀转来。武安国被薛刚一棍打死。三军见了这般形象竟大败,三停去了两停,将城门紧闭。

薛刚按定元神,开目一看,只见尸横遍野,自己不知不觉,不晓甚么意思,慢腾腾回至相国寺,别过了和尚,取了槍马,要走天雄山,走错了路,来到季龙山。一声锣响,走下一将,上前大战一场。问出名姓,原来是黑三爷,请上山饮酒,季龙有女名鸾英,与薛刚成亲,招兵买马,要报父母之 仇。

不表薛刚在季龙山安身,再讲天子在朝,国家无事,天下太平。与怀义和尚、张昌宗在宫婬乱,百官谏阻不听。一日宣百官在万花楼说:“朕贵为天子,万民之尊,今十月小冬万花凋零,朕今借春三月,百花尽放。未知天意顺否?”百官闻言奏说:“万岁金口玉言,花神怎敢违旨?”天子甚喜。百官皆散。次日果然天气温 和,御花园百花开放。树花不开,天子大怒,贬在岭外。武则无果然真命帝王,天下各处万花尽放,应十月小陽春。

天子召男妇赴鸳鸯大会,赐百官宴万花楼,赐各命妇宴于后宫。众夫人谢恩就席,天子逐名问起:“爱卿你成亲怎样行房?”怎么长?怎么短?众夫人都是害羞害怕,亦只得实奏头一夜 怎样,第二夜怎样,如此问到第三夜。十二席中有一夫人,面黄不堪、喘息不定。天子说道:“你丈夫本事如何?”夫人奏说:“臣妾夫乃卷帘大使薛敖曹,他本事甚好,妾亦不堪受。”如此长短说了一遍。天子大悦,宣入宫中,与薛敖曹交 好,果然称心满意,通宵不倦,封为如意君,百般快活。后一年生一子,面如驴头,命宫娥丢在后园金水河中,有西番莲花洞魔张祖师带往山中修仙学道,此言不表。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薛刚一扫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再言薛刚在季龙山把兵,杀进长安,要报父母之 仇。探子报上长安,张君左奏知则天:“薛刚造反,速请征讨,恐养成贼势,为害不小。”武则天依奏,命中山王武三思为元帅。姜通前部先锋,武状元郭青为后应,张君右总行粮草,起兵十万,择日兴师,兵走河南。正走之间,报说:“启上元帅,季龙山在山西近界,有三条大路,东河南,西山东,中山西。”传令兵过河南,走山西一路。三军司令浩浩荡荡。这一日报说:“启爷,兵至季龙山前了。”吩咐:“前军哨探,后军慢行,放炮停行安营。”“得令!”按下不表。

再言季龙同薛刚夫妻在山言谈,忽喽罗报上山来说:“大王爷 ,不好了!朝廷差武三思带兵十万,大将千员,将山前山后团团 围住,水泄不通,要杀上山来,擒拿大王。”季龙一听此言,大怒,带领喽罗走马下山相杀。果然好利害,季龙一条槍刺死三军无数。武三思催动大兵当先。有姜通使开槍,正撞着季龙,二人搭上手,两马相交 ,双槍并举,不上三四个回合,马打六七个照面,姜通枭开季龙的槍,“招爷爷的家伙罢!”一槍刺进来,季龙叫声不好,招架不及,被姜通照咽喉一槍刺死。

喽罗见大王已死,大喊一声,四散逃命。薛刚夫妻闻知季龙身死,大哭,走马下山,大战数合,姜通败走。三思传令:“休教放走反贼!”“嗄!”一声答应,那些三军团 团 围住,姜通、郭青同了众将,又杀上山来。好利害!夫妻在内大战,足有三日三夜。武三思命副将冲上山中,杀散喽罗,放火烧山,连山寨都烧了。薛刚抬头一看,见满山俱红,自思不能取胜,虚晃一槍,跳出圈子,落荒而走。

鸾英见丈夫走了,也杀出重围,见山上四处火光,大败而逃,心中苦楚,到茂林自尽。有香山李靖,叫声:“鸾英,你不必寻短见,后来自有夫妻相会,母子团 圆。我与你随身短袄,前途自有安身之处。”鸾英听了,拜谢救命之恩。抬头一看,一道红光不见了。鸾英望空拜谢,收拾打扮,往前而行。走了数日,见一庄院借宿。老夫妻二人并无男女,家当充足。见了鸾英,问起姓名,“家住何方,说与我知。”鸾英说:“公公,妾住河南归德府人氏,姓陈名鸾英,因武三思征讨季龙山,逃难到此。望公公收留奴家借宿一宵,明日早行。”员外说:“原来是逃难的。老汉夫妇年近六十,并无儿女。我家也姓陈,过继与我,拜我二人为父母,在我住下。日后会见亲戚,然后回去。”鸾英大喜,上前拜陈老夫妻为父母。只因大战吃苦,腹中疼痛,生下一子,雷公嘴,黄毛头发,后取名薛葵。按下不表。

再言武三思大获全胜,班师回京,上表奏知天子说:“季龙山征平,复旨。”朝廷大悦,敕赐三思红袍玉带,以下将官俱各升赏,赐宴金鸾殿。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薛刚一扫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话分两头。再说薛刚走到天雄山借兵复仇,不料伍雄有病,雄霸又不在。想妻子不知存亡,度日如年。在山想起当初救过薛应举,今在登州,离此不远,不如走走去。别过伍雄,来到登州,进了城门,来至总兵府前。有人报知应举,应举听知大惊,只得出来迎接。进了私衙,夫妻见礼,谢救命之恩,设酒款待。薛刚说:“吾一家受害,今见兄嫂借兵,如我报仇,不忘大德。”薛应举开言说:“恩兄,你不知我登州地方又小,兵马又少,待吾差官往莱州、青州两处借兵,共我处兵马有三处,与恩兄前去报仇。”薛刚拜谢。

夫妻进房商议说:“我又在武三思门下投拜为师,武后目下势大,天下全盛。薛刚一人,干得甚事?现今奉旨拿得薛刚者,官封万户侯,妻封一品夫人。收留者全家处斩。我今将薛刚出首,朝廷自有加封。”夫人道:“言虽如此,只是太负人心也。他前年在长安救你性命,今该恩将恩报才是。反要把恩兄出首,天理何在?”再三苦劝,应举不听,出外去了。夫人自思,忘恩之贼!身家难保,不如先自尽,竟自缢而死。家人报与应举,应举叹道:“他没福做一品夫人。”

次日买棺成殓。当晚将薛刚灌醉酒,命家将绑捆,下在监中。应举有一家人薛安,原是丁山旧时家人,只因举主母之 命,同到登州扶侍应举。见此不仁,夫人又死,心中大怒。送饭到监,见了薛刚,说此因由,“应举害主之心,小人无由得救。”薛刚说:“薛安,不要走漏消息。你快去往天雄山,请伍雄前来救吾。”薛安说:“这喽罗不肯放我上山。”薛刚说:“不妨,我有鸾带一条,拿出他认得的,见了鸾带,自然放你上山。”薛安应声而去。按下不表。

再说薛应举命差官赍本进京,叫先见武三思。若要活的,点兵来护送;若要死的,本处斩首。差官对三思说明,三思听说大喜,说:“这贼也有今日,恶贯满盈。”明日五更上朝奏知武后说:“登州总兵捉拿薛刚,下在牢中”。将表呈上。武后一看,龙颜大悦,旨意下:命薛须领兵五千,将薛刚护送来京,朕亲自发落。三思谢恩退朝。不知薛刚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8/458084.html

“说唐三传第七十五回:薛刚一扫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的相关文章

应璩: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有养生诗《三叟歌》广为流传

应璩: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有养生诗《三叟歌》广为流传

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应玚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博学好作文,善于书记。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应璩原有集10卷...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方质,韦云起孙,扶...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为什么能流芳百世?《明史》《明史》为何给予她最高的礼遇?

秦良玉在《明史》将相列传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为什么能流芳百世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这是巾帼英雄秋瑾所作的诗词,诗中的“...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重臣胡宗宪简介: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

明朝重臣胡宗宪简介:于戎马倥偬中辑著《筹海图编》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及注释直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