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探春管理贾府后,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19)170

探春,《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红楼梦》有千古之一奇书之美誉,甚至有专家认为,四大名著之中,红楼可单独成一名著,水浒、西游、三国则另称三大名著,可见《红楼梦》在文坛地位之高。而在《红楼梦》的诸多人物中,探春可谓全书关键之处,西园主人曾在《红楼梦论辨》中专门指出:贾探春的地位不在林黛玉之下!

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以事言,此书探春最要。以一家言,此书专为黛玉;以家喻国言,此书首在探春。何也?论情,则全部专为宝黛木石前缘而成,故以两游太虚为关键;论事,则此书又为凤姐希宠弄权兴刺,故以探春摄政为点睛。——西园主人

所以,若是单以理性来窥探《红楼梦》,探春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作为红楼背景的封建社会呈现出家国同构、管治同理、各安其位、德主刑辅、阶级有序的政治面貌,探春作为一名女子,在男子本位主义的封建社会,似乎并无施展才华的余地,而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的缩影,给予了探春“参政议政”的机会,通过“探春理家”的形式被曹雪芹描写出来,但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从第55回探春雄心勃勃在大观园实施改革,到第74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探春流着泪喊出:“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个过程已经明示了探春理家的失败。

曹公运用了不少意象暗示了探春理家的困境,比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提出创建诗社的想法,众姊妹纷纷自起别号,探春自称是“蕉下客”,无意中却成了一处悲谶之伏笔,笔者不才,不妨从“蕉下客”为切入点,分析探春理家的困境。

“蕉叶覆鹿”暗伏探春理家之困境

名者,实之宾也。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别号更是被当作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道具,探春给自己起别号为“蕉下客”,实则暗含了“蕉叶覆鹿”的典故,这一点被学识超人的林黛玉看出来,故意以此打趣探春,书中如是记载:

探春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她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第37回

“蕉叶覆鹿”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讲述了郑国樵夫无意中打死一头鹿,因怕被人发现,将其用芭蕉覆盖,暗藏起来,后来却忘了藏鹿的地点,便误以为是一场梦,结果另一人根据樵夫的口述,找到了所藏之鹿,于是两人为这头鹿的所有权发生争执,闹到官府,士师也没办法做出公正的判决,最终只能一人一半,整个故事颇具神话色彩,所有的情节线索都跟“梦”与“争”紧密相关。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顺涂而咏其事。 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曹雪芹赋予探春“蕉下客”的别号,外加一个“蕉叶覆鹿”的典故,必然是有其深意的。笔者认为,这是为后来的探春理家,以及理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探春管理贾府后,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

探春本是一位清闲 *** ,可第55回,由于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忙不过来,便找来了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组成三人管理小组,一起管理大观园,说是三人管理小组,真正呕心沥血工作的却只有探春一人,李纨是个大菩萨,恩多罚少,难以承担起管家大任;薛宝钗只是客居贾府,她并不想因为管家而得罪人,一直以“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姿态处事,所以最终的管家重任还是落在了探春头上。

探春从管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她要陷入贾家混乱的利益纷争当中,探春在理家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并不是“鹿”,而是负责判案的士师,对于贾家内部存在的诸多乱象,探春即便身负奇才,曹公对她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高度赞誉,最终也无法解决贾家的矛盾,就像士师那般“不能辨也”。

而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探春理家,就会拥有一个更为宽阔的视角,才能切身感受到探春理家之才,与探春最终理家失败后的愤慨与无奈。

探春改革之困境——触及了贾府内部诸人的利益

从《红楼梦》内容叙述伊始,贾家就已经露出了衰败之相。比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叙述了贾家内部存在的诸多矛盾:贾府上下,安富尊荣者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虽是诗书翰墨之族,儿孙却一代不如一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探春要想重新整治贾府,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改革者要想在一个相对成熟、趋于封闭,并按惯例运行的政治体制中,采取强制措施重新分配权力资源,这样势必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也必定会因此收获怨恨与恶意。

商君车裂于秦,吴起枝解于楚,韩非锒铛入狱之结局,皆是如此。

因此,探春改革是伴随着重重风险的,且看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理家之后,进行了不少改革,也得罪了不少人。

首先,探春蠲免了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每年学堂里八两银子的点心钱;其次,探春又蠲免了大观园内的脂粉买办,理由是“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了一半”;最后,探春在大观园内实施了“承包制”,将园中各处交给婆子们打理,一年下来能有三四百两银子的进益!

仅仅这三项,探春已然得罪了贾府内部的诸多小利益团体,比如探春蠲了贾府公子每年八两银子的点心钱,贾宝玉财大气粗,自然不在乎,可贾环、贾兰心中会如何想呢?赵姨娘视财如命、李纨一向吝啬,探春如此侵犯她们的利益,她们心中能对探春没有意见吗?再如大观园内的脂粉买办,本来每月还可以昧下不少钱,却被探春给蠲免了,这些买办心中能没怨恨吗?更为关键的是,贾府内部势力盘根错节,一点小小的利益,可能会牵扯到一串人的发财之路,探春看似只得罪了买办,实则得罪了贾府内部的许多人。

红楼梦探春管理贾府后,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

再说探春改革大观园,虽是明智之举,但也惹来了不少抱怨,贾宝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大观园施行承包制后,一花一草都不能轻易摘撷了,原本气氛宽松的大观园,忽然变得紧张起来,这让宝玉很不喜欢,并在第62回曾跟林黛玉抱怨过探春,书中如是记:

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她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撷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止别人,最是心中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第62回

不仅是宝玉,由于大观园施行了承包制,丫环们与婆子之间的矛盾也陡然增加,譬如第59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薛宝钗的丫环莺儿因为擅自折了柳条编花篮,引起了承包柳树的婆子的不满,进而又引发了春燕与母亲的矛盾,最终战火烧到了怡红院,幸亏袭人、麝月等人出面劝诫,事情才得以和解。所以,探春改革侧面激化了大观园内丫环与婆子的矛盾。

更为致命的是,探春在改革期间还提出了一项相当危险的提案:私开资金渠道!书中这般记载: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来,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帐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如今这园子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手。到年终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第56回

探春的这个建议可谓是相当危险,她想从贾府目前的官中财务制度中撕开一个口子,期望通过自己的改革,为贾府注入新鲜血液,然后慢慢改革贾府内部的弊病,最终达到振兴贾府内部经济的目的,这个想法固然好,但是却太过超前。

就好比,一个正处于奴隶社会的国家,你却期望用现代制度来改善这个国家,那么结果必然会是失败的。

贾府内部存在诸多弊病,内部经济更是问题众多,甚至就连王熙凤也曾借助自己的权力来敛财,第44回,贾琏更是将给鲍二家的二百两银子入到贾府流年账上,分别添补,开消过去,这可都是明目张胆的滥用私权,侵吞公家财产,这些是曹公明确写出来的,在这背后还有无数的蝇营狗苟,这就注定了探春改革的艰难性,若只是寻常改革,大家相安无事,但若是涉及到贾府财务,必然要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到了那个时候,探春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红楼梦探春管理贾府后,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

同是三人管理小组的薛宝钗无疑看到了背后的隐患,她提出将承包大观园所得的收益全部分给婆子们,当作她们辛苦一年的福利,这才避免私设资金渠道的大错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内部奢靡腐败,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探春,也没办法拯救这摇摇欲坠的贾府。

即便如此,探春仍是呕心沥血,对贾府的内部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是因为她参与管理,才将贾府内部的弊端看得如此清晰,她明白贾府已然走到了尽头,它的衰败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引发了探春心理上的消极一面,到了第74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探春更是感受到无尽的绝望,贾府本已千疮百孔,可作为贾府领导人之一的王夫人居然干起了抄拣自己人的蠢事,真真是内忧外患全齐了,这也正是为何在抄拣大观园行动中,探春反应如此剧烈,甚至流泪的原因所在。

结语:探春作为《红楼梦》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她的理家过程以及遇到的困境,具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意义,曹公从“蕉叶覆鹿”开始,一步一步为探春管家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探春即便有杰出的管家之才和雄心勃勃的改革意向,却无法用一己之力挽救摇摇欲坠的贾府,因为贾府的衰败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在管家过程中,探春深刻了解到了这一点,她终究只能像“蕉叶覆鹿”典故中的士师那般,说一声“臣不能辨也”,然后眼睁睁看着贾府这座大厦缓缓倒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208/458139.html

“红楼梦探春管理贾府后,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 的相关文章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孙二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三位

孙二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三位

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人物,菜园子张青的妻子,外号母夜叉。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梁山泊上仅有的三女将之一。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遭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孙二娘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担任梁山驻西山...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飞天大圣,邳县人氏,原为芒砀山寨主。他与樊瑞、项充扬言要吞并梁山,结果遭到宋江的...

郭盛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五位

郭盛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盛是《水浒传》人物,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戟,外号“赛仁贵”,意思是武功赛过薛仁贵。 原来从事水银买卖,但是...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为什么被称为唐代诗人中的狂人?他有哪些事迹?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的故事吧。唐代,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那个时代,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一时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约5万首诗歌。因此...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衮(729—783...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