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与折柳有什么意义
插柳、折柳之俗与我国人民种柳、爱柳之风有关。柳为优良的树种,大凡有旱柳、河柳、龙爪柳、垂柳数种。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
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隋炀帝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白居易曾有《隋堤柳》记之曰: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唐代的文成公主出嫁 *** 时,把长安的一株柳树带到 *** ,并亲手种植在大昭寺前,这棵树迄今还郁郁葱葱。
含义
插柳折柳有三重含义:
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 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
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清代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上明确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各地传说
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每年立春之后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插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之推的。据说他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割股作汤,忠心耿耿。后来重耳作了国君他却被遗忘了,他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最后被大火烧死在山中的枯柳树下。人们插柳,说是替他招魂。
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 *** 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 *** 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杀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