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说到这个中国的传统节热日,其实也还是比较多的,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春节,清明节,元宵节,大家也有不熟悉的什么这个上巳节,中元节,当然了也不仅仅如此,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了,全收集了,看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
中国传统节日
1、春节(正月初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填仓节(正月二十五):
填仓节,为每年正月二十五,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4、龙抬头(二月初二):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5、春社日(又名:社日节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6、花朝节(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7、上巳节(三月初三):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8、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9、清明节(四月四日-六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10、浴佛节(四月初八):
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623年,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
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祖诞辰。
11、端午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2、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九毒日,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视五月为毒月,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如有忌同房、忌讳造屋、躲午、忌打午时水之类事项的忌讳,其实这是由于古时人们科学知识匮乏,这才让人们逐渐形成五月忌的观念。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 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13、姑姑节(六月初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淮安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14、秋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日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15、七夕节(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6、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7、财神节(七月廿二):
财神节,是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为农历七月廿二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七月廿二日是财帛星君的成道日。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这一天有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习俗,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二十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中国民间通常以放鞭炮、挂灯笼、烧香、送纸钱等形式以祈来年财源广进。
财神自南宋兴盛以来,经历代衍化,逐渐形成一个财神体系,按文武职位分:有文财神,武财神;按管辖地域划分:东西南北 *** 九路财神;按地方习俗分:也有小财神,地方财神等。财神供奉于道教宫观,公司商铺及老百姓家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深为民间膜拜。每逢财神重要节日,去道教宫观祭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
18、中秋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9、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20、寒衣节(十月初一):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21、下元节(每年十月十五):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22、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3、腊八节(腊月初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24、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或正月十五、正月十六):
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25、除夕(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有不对的,不完整的欢迎补充)
中国现代节日
1、元旦(每年1月1日)
2、植树节(每年3月12日)
3、劳动节(每年5月1日)
4、五四青年节(每年5月4日)
5、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
6、建党节(每年7月1日)
7、建军节(每年8月1日)
8、教师节(每年9月10日)
9、国庆节(每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