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迎春的一僧到底有多悲剧?结局有多惨?
《红楼梦》的悲剧是非常的独特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提到贾惜春,大家一定会想到她的三个姐姐,那便是曹公为这四春设定的谐音“原应叹息”,贾元春,从《红楼梦》一开篇便进入了皇宫,几年后有幸得到皇帝的赐封,封为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在整部《红楼梦》中,元春只出现在省亲一回里,但她的才华、真性情,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却实实在在的展现出来了,她是贾政、王夫人的第二个孩子,承担起了作为贾府更大的政治依靠,她的一生是悲剧的。
贾迎春,人称“二木头”,最喜欢看的是“太上感应篇”,以“救人救难”为人生的座右铭,为人懦弱,连下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虽是一个贾府的 *** ,但却没有一点 *** 的样子,让人恨其不争;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是庶出的身份;得不到父亲的疼爱,而终究被贾赦以半卖半嫁的方式嫁到了孙家,最终,死在孙绍祖的家暴之中,其命运之凄惨,让人痛惜。
贾探春,她是贾政与赵姨娘生的女儿,虽然也是庶出的身份,但她用强势的态度、据理力争、公正无私的表现和出色的管理才能,赢得了众人的认可,人称为“红玫瑰”,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时,她对动手弄她衣服的王善保家的打的那一个耳光,让人印象深刻,这带刺的玫瑰,似乎名副其实;而从曹公的设定来看,她的命运也同元春一样,只是她是漂洋过海,成了拯救贾府为国奉献而和亲的牺牲品。
而贾惜春,这个四春之中最小的女孩,诚然没有元春、探春一生的精彩;也似乎没有迎春一生的悲剧。她是贾敬的女儿,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但在整部《红楼梦》里,他们这一对兄妹从来没有过交流,她的父亲贾敬去世时,曹公的并没有特意为她写上几笔。
探春曾评价她,孤介太过;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鬟入画,因替她哥哥收藏了一些钱财和衣物,惜春得知后,赶紧让王熙凤将她带走,或打、或杀、或卖,即使是王熙凤和尤氏相继劝告,她依然不愿入画待在自己这里,并同嫂嫂尤氏,大吵了一架,凭啥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倒叫你们给带坏了;连尤氏都忍不住说道,怪道人人说,四姑娘是一个心冷嘴冷的人。
《红楼梦》里的贾惜春,的确是一个喜欢独处、习惯独处的人,她在贾府里的存在感很少,出现的场次也很少。
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她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聊天,看见宫花后,打趣的说道,刚才我还说明日剃了头做姑子去呢?若剃了头了,还怎么戴宫花呢?可见,惜春出家的念头,从一开始便有了。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同贾母谈到了年画,贾母便说道,我们家四丫头就会画,明日让她给你画一副带回去,似乎从这里,我们才发现,原来惜春这个 *** ,还有画画这个能力,而联系到四春身边的贴身丫鬟,抱琴、侍书、司棋、入画来看,她们这四个姐妹,似乎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长,但是否是她们的兴趣所在,就不得而知了。
在小白看来,惜春的生存环境是四春中最悲剧的一个,她的母亲是一个谜,父亲早早的离开家去探寻长生不老去了,虽然她的哥哥贾珍是宁国府的族长,但她似乎从来还有享受过这样的富贵。
宁、荣二府即使再亲,终究也比不过自己家亲,加上荣国府两房的复杂家庭关系,让她的存在感显得更低了,在贾府,不仅有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得势之人,还有着探春的光芒,也因此,惜春显更加得没有存在感了。
一个人孤僻的性格,扭曲的性格,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惜春和迎春的性格都是不正常的;而其相似点就是没有亲生母亲的陪伴和教育;在古代,对女子的教育更大的影响便是母亲,毕竟那个年代母亲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而一旦一个孩子,没有母亲,她又指望谁来疼爱呢?试看看元春、探春,她们都有幸的活在了母亲的关怀之中,元春无需多说,探春的母亲赵姨娘虽然很不着调,但那一份母女的感情自然是存在的;而迎春、惜春,诚然没有这种待遇。
惜春同迎春相比,连唯一的父亲都不在身边,虽然贾府富贵,物质丰富,但那一份精神上的慰藉诚然是一片空白,也因此,她习惯于没有关怀、习惯于被人漠视,便在这种习惯中也自然的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这诚然是可悲的。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在曹公的这句判词中,我们似乎看出了曹公对她的同情,是什么让一个还未经历过人生更好的青春时光的惜春毅然的决定相伴青灯古佛旁呢?又是什么让一个年纪轻轻的惜春,能够抵御众人的狂欢和大观园的青春气息呢?说来说去,还是一种情,一种心心念念渴望被关注而到失望的绝情;一种对人情冷暖深入体会后的绝望!她的悲剧,似乎在今天依然存在在许多不幸的没有得到父母疼爱的心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