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万章上》共九章。整个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学生万章的问题。可归纳《万章上》为三个关键词:万章、舜、辩诬。
第四章是孟子对这些传言的辩诬。他一时激愤难忍,乃效其故智,和骂“南蛮舌之人”一样,骂起了“齐东野人”,类似长沙方言所谓“乡里二老倌”。
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原文】
咸丘蒙1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2。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3!’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4:‘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5,百姓如丧考妣6,三年,四海遏密八音7。’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2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3,不以辞害志。以意逆4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5’。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6:‘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7。’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译文】
咸丘蒙问道:“俗话说:‘道德更高的人,君主不能够把他当臣子,父亲不能够把他当儿子。’舜面朝南方站在天子位置,帝尧率领诸侯面向北方去朝拜他,舜的父亲瞽瞍也面向北方去朝拜他。舜看见了瞽瞍,容貌局促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天下真岌岌可危呀!’不晓得这话可不可信?”
孟子答道:“不。这不是君子的话,而是齐东野人的话。不过是尧老了时,让舜摄政罢了。《尧典》上说过:‘过了二十八年,放勋才逝世。群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服丧三年,天下一切音乐都停止。’孔子说过:‘天上没有两个太阳,百姓没有两个天子。’假若舜已在尧死前做了天子,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便是两个天子并列了。”
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这事我已经受教了。《诗经》说过:‘普天之下,无不是天子的土地;四境之内,无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民,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北山》这首诗,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而是说作者勤劳国事以致不能够奉养父母。他说:‘这些事没一件不是天子之事啊,为什么就我一人这么辛劳呢?’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字面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过,‘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相信了这一句话,便是周朝没有留下一个人了。孝子行为的极致,没有什么超过尊敬双亲的;尊敬双亲的极致,没有什么超过以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瞍做了天子的父亲,可说是尊贵到极致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说是奉养的极致了。
《诗经》又说:‘永远地讲究孝道,孝道便是准则。’也正是这个意思。《书经》又说:‘舜小心恭敬来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于是也真的恭顺了。’这难道是‘父亲不能够把他当儿子’吗?”
【注释】
(1)咸丘蒙:孟子弟子。
(2)有蹙:“有”无实义;蹙,音cù,不安的样子。
(3)天下殆哉,岌岌乎:为“天下岌岌乎殆哉”的倒装。
(4)《尧典》曰:以下所引数句实为今《尚书·舜典》文。
(5)放勋乃徂落:放勋,尧的名;徂(cú)落,死。
(6)考妣:父母。
(7)四海遏密八音:遏,止;密,同“谧”,安静;八音,指八种质料——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所做的乐器。
(1)《诗》云:所引诗句见《诗经·小雅·北山》。
(2)贤劳:多劳。
(3)以文害辞:文,字;辞,词句,语句。
(4)逆:揣测。
(5)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两句见《诗经·大雅·云汉》;黎民,即老百姓。
(6)《诗》曰:诗句引自《诗经·大雅·下武》。
(7)“祗载”至“允若”:当为《尚书》逸篇中文;祗,音zhī,敬;载,事;夔(kuí)夔齐(同“斋”)栗,恭敬谨慎的样子;允,信,真的;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