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04)290

赵姨娘是《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是贾政的妾、贾探春和贾环的母亲,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作为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本书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府的兴盛衰亡过程以及贾宝玉和一众女子的恩怨情仇。而在故事之中,有些人是重点人物,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而有的人,虽然出场不多,也不出彩,但是却依旧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赵姨娘便是其中之一。当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对赵姨娘爱答不理,但是后来却对赵姨娘敬爱有加。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何呢?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只见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进来瞧宝玉。李宫裁、宝钗、宝玉等都让她两个,独凤姐儿只和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她。”

从这里很容易便可以看出林黛玉和王熙凤一样,对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态度显然她们是不屑的,甚至都不愿意停下自己的事情,正眼看一下这二位。

但是,到了《红楼梦》第五十二回的时候,林黛玉的态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文中是这样描绘的:

“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些了?’黛玉便知她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座:‘难为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从两次的描写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林黛玉对赵姨娘前后态度的不一致。在刚开始的时候,林黛玉根本就不想要搭理赵姨娘。但是到了后面,当赵姨娘去看她的时候,她即使知道这不过是顺路的交情,但是也热情接待了。那么,为什么林黛玉前后两次的差距会有这么大呢?

而这样的表现,其实可能有两种原因:

之一是赵姨娘给林黛玉的印象变好了。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年轻时的赵姨娘应该是美貌,并且心灵手巧的,否则她不会当上贾政的妾。对于赵姨娘的美貌,我们是毋庸置疑的。看探春的容貌大概可以略知一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看看她的女儿贾探春,就知道赵姨娘是何等的娇艳。

但是赵姨娘言语粗俗,爱好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阴险狠毒,曾请巫婆做法,迫害贾宝玉和王熙凤两人。同时,赵姨娘还经常欺负仆人,和女儿探春的关系也很敌对。贾府其他女眷对赵姨娘的印象一般都不好,林黛玉对赵姨娘的印象自然也不会变好。所以这一点原因,我们可以排除在外。

第二是林黛玉长大了,开始懂得了人情世故。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作为贾敏的女儿,自幼便丧母,然后被接到了贾府中生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幸的是,后来她的父亲也去世了,而林黛玉彻底失去了依靠,成为了孤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林黛玉开始时候的尖酸刻薄有了些许的收敛。而这,或许是林黛玉对赵姨娘态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0/466060.html

“红楼梦中黛玉对赵姨娘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会这这样?” 的相关文章

宋庠的诗歌是何风格特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庠的诗歌是何风格特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宰相赵雄简介: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东林八君子高攀龙简介:著有《高子遗书》12卷

明朝东林八君子高攀龙简介:著有《高子遗书》12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高启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高启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隐居于吴淞青丘,故自号青丘子。元末明初时期著名诗人,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但他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嗜好诗歌。...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注释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