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10-07)250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 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 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

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卢俊义就走。

为什么梁山好汉们总是在午时三刻开始动手呢?为什么当时行刑总是选在午时三刻?

完全不同的时与刻

这个得从我国古代的计时办法说起。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方便记。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 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 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 (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代除了用圭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 *** 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漏刻中的漏指漏壶;刻指刻剑。漏刻是一种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计时器,它可以用来计时、守时,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气变化的限制。

漏刻中的漏指漏壶;刻指刻剑。漏刻是一种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计时器,它可以用来计时、守时,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气变化的限制。

最早的漏壶很简单,就是一把带提梁的壶,在壶的下边留一小孔,箭秆上有刻度。看水退到哪一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间。经过不断改进,漏刻的结构日臻完善。我国 目前现存最完整的一件古代计时漏刻,是元代所造,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套漏刻由四个漏壶组成,安放在阶梯式的坐架上,高2.64米。

由上而下,最上层的漏壶叫做日壶,第二层的叫做月壶,第三层的叫做星壶,最下层的叫做受水壶。日、月、星壶的下部都有一个滴水龙头,水依次沿龙头下滴。在 受水壶铜盖中央,插着一把固定的铜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时,共十二时辰。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漏刻在中国古代计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近代西方钟表传入并在中国推广,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综上所述,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的奥秘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

于是,午时三刻成为古代执行死刑的主要时间,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在古典文学中,不只是《水浒传》,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

其实,不只在中国,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古代国家在执行死刑时都是要求在白天进行。比如二十世纪以前欧洲国家普遍都是在日出之时处刑。这里的共同考虑因素显然有防范上的理由,也有威慑民众的理由。不过像中国那样考虑鬼魂阴气因素的却很少。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得到福报是善事积累的结果,得到恶报则是恶事积累的结果。对于强调香火传承、恐惧断子绝孙的中国人来说,报应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佛教传入后,因果轮回的说教和传统的报应观念相结合,更在民间根深蒂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俗谚就是最典型的表述。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按照清代长随的教科书《公门要略》的说法,当时的法官在死刑执行令上签字时,是由刑房书吏将死囚的犯由牌(也称姓名标子)倒呈长官,长官提?笔,刑房书吏就势往上一拖,让死囚姓名上勾到红笔痕,这就算是那支?笔签发的死刑执行令,法官不直接对此负责。

那支?笔就此抛弃,再也不用。而监斩官为了辟邪,出发监斩时总要穿上 *** 公服,罩一件大红斗篷来避邪。行刑结束后,总要绕道城隍庙去烧香,让城隍老爷管住 可能跟在身后的鬼魂。回衙门后还要大放爆竹,官轿再进大门。全体衙役出动,在大堂院落排列整齐,挥动棍棒排衙,驱赶鬼魂祟气。

《水游传》之一百十回讲处死王庆,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所谓恶杀(煞)都来,是让死者记住是恶煞神取了他的性命,不要来缠刽子 手。而行刑结束后,就如第四十四回病关索杨雄在市心里行刑后,就有一批帮闲朋友上来给他披红挂彩,弄点鼓乐吹吹打打,到城中热闹的酒店喝酒,以赶走可能跟 随而来的鬼魂阴气。

说起来中国文化的宗教色彩不浓,可是实际上鬼魂因素却总是在民众乃至于官府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午时三刻杀人时辰,就是这种鬼魂因素起作用的例证之一。

午时三刻问斩犯人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 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

不只是午时三刻才杀人

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

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在此期间都不得执行死刑。

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有人计算后认为,按如此规定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在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其实并不是午时三刻。

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上在清朝的小说里,这种午时三刻行刑的描写就不太多。比如《醒名花》第七回里说:当时秋尽冬初天气,凡各府州县监牢内,有那十恶不赦的重囚,例 于此时处决。是日双流县知县高捷,接得圣旨到来,开读过了,即把处决有名的几个斩犯,到了五更时分,绑到十字街坊行刑。这说的就是在大清早行刑。

相反也有黄昏行刑的。清人笔记《梦厂杂著》里记载了梅州的一桩奇案。当地一个****杀人犯蔡阿三被判死刑。钉封文书(死刑执行令)到达时,恰好知州公 出,州 里只有一个吏目(管治安和监狱的小官),无法监斩。吏目找来当地驻军的游击(军官)商量,那游击说:文武一体,我为什么不能监斩?如果按制度请邻州的知 州来监斩,至少要三天,会延误期限。吏目就拆了封,下令提取死囚。两人商议停当已是下午,拖拖拉拉到行刑时已近黄昏,来到城外刑场,天下起雨来,天色更 暗。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那挑来临时充当刽子手的营兵从来没有杀过人,行刑前一杯连一杯地灌酒壮胆,持刀上场人已大醉,听到一声斩,挥刀一砍,见死囚倒地就报 斩讫。吏目和游击都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验看,派一个千总(军官)验看。那千总上前马马虎虎瞄了一眼,就说:身首分离一丈多远,还活得成吗?于是 草草收场。可第二天收尸,却找不到尸首。游击和吏目惊惶失措,在刑场附近悬赏搜寻,总算在一个茅坑边上找到了蔡阿三。

原来昨晚那一刀砍在了肩膀上,他半夜醒来挣扎逃走,无奈伤重走不远。吏目叫来刽子手再补几刀,才算完事。这事被上司发觉后,两广总督亲自审讯,定刽子手和千总是得贿卖放,判绞立决;吏目决囚漫不经心,处绞监候;知州和游击都为玩忽职守,判充军。

可见,午时三刻并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行刑时间,明清小说里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就应该只是当时官府的惯例,或者是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

本身不存在的午时三刻

先前说了,除明朝以外,其他朝代其实并不是严格按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段执行死刑的,更有意思的是,从严谨的角度来看,午时三刻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根本不存在午时三刻这么一个时间,要么就是午初三刻,那就是11:45分;或者是午正三刻,则为12:45分。在古代,提时间时, 必提到某初或某正,而某时,仅为对一个时辰的笼统说法而已。所以午时三刻的说法实际不存在。午初三刻是11:45,午正三刻是12:45。

先前所提到的午时三刻,其实就是午初三刻,可能是小说家们或者民间认为午初三刻不顺口,就叫成午时三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6588.html

“历史百科之古代犯人斩首为何选午时三刻” 的相关文章

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曹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帝,曹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大多数人还是通过《三国演义》认识到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由于先后发生了汉献帝的妃子董贵人,以及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撺掇汉献帝刺杀曹操的两起事件,曹操一怒之下,在杀掉伏皇后与董贵人以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一并嫁给了汉献帝。曹操把三个女儿一并嫁给汉献...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针对的对象是为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为这两人杀掉李显后想掌权。当李隆基把这两个人杀掉,把权力转移到他的父亲李旦身上后,实际上就达到目的了,不需要进行...

蒋干是谁?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蒋干是谁?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说到蒋干,我们立刻就想到“蒋干盗书”这个典故。因为盗取了周瑜留在桌上的书信,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让曹操“自断手足”杀掉自己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帮了周瑜一个大忙。不过,这其实是《三国演义》对蒋干的虚构和...

在文学方面,王粲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文学方面,王粲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历史上的张任真实实力如何?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历史上的张任真实实力如何?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张任,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攻取益州,遇到很大一个麻烦,就是刘璋手下大将张任,这个张任可不简单,是川中名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颇有智谋,非常难对付,张飞几次和张任交手,也没把张任解决掉,而且,在这之前,张任还在落凤坡射死了刘备的军师庞统...

宇文化及简介: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宇文化及简介: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宇文化及的详细介绍,一起...

朱瞻墡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如何?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朱瞻墡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如何?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1449年8月15日,瓦剌首领也先派人前往英宗大营诈和,王振见状立即下令拔营,本来被围已经人人自危的明军得到这个命令后,争先恐后,行军过程中可以说毫无秩序可言。也先见自己的目的达到,率...

历史上真实的刘隐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隐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刘隐是个铁腕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很少有一个朝代,居然可以从开国到亡国的皇帝,全部都是狂徒暴君的。然而悠悠史河、漫漫史海之中真的是无奇不有,在五千余年华夏史当中,确实有这样一个名号“大气”的王朝,立国五世,四代为帝,三主皆为世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