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谋士有哪些?袁绍的谋士最后结局
在东汉末年期间,袁绍最为群雄之一的人物,身边怎么少的谋士呢?但是一直以来,伴君如伴虎,袁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最后的下场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么袁绍的谋士有哪些?袁绍的谋士最后结局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 ***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袁绍的谋士有哪些?袁绍的谋士最后结局
东汉末年军阀: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绍的谋士最后结局
说到袁绍身边的谋士就不得不提到田丰了。据悉田丰是东汉末年袁绍身边的首席谋士。
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
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田丰械系牢狱。
袁绍决定出兵也不是那么容易,内部人事方面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这直接影响了袁绍的决策。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字显思)、次子袁熙(字显雍)、幼子袁尚(字显甫)。
袁谭的品行有口皆碑,且累立战功,那青州其实就是袁谭打下来的;幼子袁尚却长得最帅,又加上袁绍的后妻刘氏极为偏爱袁尚,枕头风当然常吹给袁绍,袁绍也惊叹这小儿子的英姿美颜,便打算让袁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虽然没有来得及明确袁尚的地位,但从他不顾沮授的劝谏分配四州来看,那意思是很明白的,冀州牧的位置就是留给小儿子的。
这下文武官员们也就不可避免地暗分成了两派,开始各为其主地相互拆起台来。几个主要的谋士都已确定了自己将来效忠的对象,逢纪、审配选中的是袁尚;而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这四位相互攻击是不留任何余地的,但未表态支持任何一方的田丰、沮授却要遭受两方面的同时攻击,在打击这二位的时候,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掺和了进来,那就是袁绍本人!
当初在曹操远征刘备时,竭力建议袁绍袭击许都的田丰现在改变态度了,该打的时候没打,现在曹操已经班师,驻军官渡,而袁绍这时反而决定进攻许都。
田丰坚决反对此时出兵:曹操既破刘备,许都不再空虚,安能避虚而击实?况曹操用兵,出神入化,计谋变化无穷,毫无轨迹可寻;军虽少难以轻视,应按兵等待时机。将军现据山川而守险要,役四州之人力,地固若金汤,人四方云集,宜外结英雄,内奖农桑,后选拔精锐,觅敌之软肋,勤出而迭击,乱黄河之南。敌顾右,我攻左;敌救左,我击右,则敌必疲于奔命,人不能安。我无劳苦,敌已窘困,不出三载,即可坐胜。现弃必胜之谋略,却付成败于一战。万一不期,后悔莫及也!那田丰却不顾袁绍的盛怒,竭力劝谏,袁绍实在受不了这位了,便以为敌宣传、扰乱军心的罪名,下令逮捕了田丰,脚镣手铐,囚入狱中。
同时将那才子陈琳所撰之讨曹檄文,传遍天下各州郡,先从舆论上把曹操搞臭再说。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提十万大军、万余精骑进驻黎阳。大军未动之时,沮授已预感到此行不妙,便召集全族,散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本族众人不解,沮授慨然长叹:此行功成,威无不加;战事若败,一切难保,痛哉!兄弟沮宗不以为然:曹操兵力脆弱,不堪一击,你怕从何来?沮授惨然而答:以曹操之智谋伟略,又借天子之旗旌号令,岂得易胜?我虽克公孙瓒,军实已疲惫。况主上骄傲,部将顽劣,此战必瓦解我大军。昔日扬雄有言:六国愚哉!为秦王而弱周主。正应我今日情景。
此时袁军已与曹军隔河相望。袁绍命大将颜良,率部渡河,围攻东郡太守刘延所据守的白马,沮授谏曰:颜良性孤僻,虽然骁勇,但非帅才,不应用其独当一面。
袁绍心里暗暗冷笑:我之大将,又岂能是你辈所能尽知?随即不理沮授所劝,仍派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威风凛凛地杀向了白马。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的结局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袁绍手下有四大谋士,即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这主要来源于《三国志》上曹操手下之一谋士荀彧的话,荀彧在官渡之战前,曾对举棋不定,担心袁绍手下智谋韬略之士能力超群的曹操说过这样一席话,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袁绍的手下谋士何足惧哉?荀彧目光如炬,知人善断,未卜先知,基本上把袁绍手下四大谋士的命运提前给圈定好了,用现在的话说,八字相克,荀彧既咒又克,把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们一锅都给烩了。
历史上的田丰是怎样死的?冤死的。田丰这个人历史评价不低,说他博览多识,权略多奇,但为人太过刚正,属于袁绍谋士里的清流一类人物,这类人物,卓尔不群,清高孤傲,群众基础普遍堪忧,特别容易被暗箭所伤。田丰是为袁绍立过大功的,袁绍在击败另一军阀公孙瓒的战争中,就是采用了田丰的计谋。别看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其实这一计谋最早也是田丰向袁绍建议的,可惜袁绍鼠目寸光,错失了大好的政治上占主动的机会。后来当曹操发兵攻打刘备时,田丰建议袁绍发兵袭击曹操后路,攻打许昌,奈何袁绍以小儿患病,无心恋战为由,拒绝了这条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的奇计,也丧失了打败曹操的更好时机。(新《三国》里这些计谋都变成了许攸的)可见,袁绍这个人太看重儿女私情,是无法成就大业的。袁曹争霸时,田丰劝告袁绍,休养生息,稳扎稳打,袁绍以田丰有意动摇军心,败坏士气为由而囚禁了田丰。
田丰从袁绍手下之一谋士而成阶下囚,是个性使然,也是被谗言所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田丰树大招风,又不肯屈阶从众,必然成为别人眼中刺、肉中钉,难得的是田丰对人性入木三分的洞察,当袁绍败讯传来时,狱众称贺田丰可免牢狱之灾,田丰却惊人的预见了袁绍既羞且惭自己必然被害的结果。田丰之死非常可惜,因为这个人虽然气节高洁,但识人有误,自己一腔愚忠,也只落了个自刎而死的悲情结局。
许攸之死,属于典型的吃饱了撑着难受,找死型的。许攸此人,属于有才无德之人,且比较贪婪。孔融评价许攸为智计之士,荀彧评价许攸贪而不治,都说到点子上了。许攸年轻时与曹袁交好,素有胆气,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合谋废除献帝,不果。可见此人胆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后来可以纵容家人贪脏枉法,被人所构陷,也是有渊源的。许攸是所有谋士里最早跟随袁绍的,所以是谋士里比较牛的一个,对政敌也是从不宽容的,遭人忌恨就是很正常的了。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在袁曹相持不下时,给袁绍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派人从别道到许昌把天子接来,从政治上占领至高点,实际上这是一条分兵许昌,釜底抽薪的可以致曹操于死地的高招,可是袁绍这个人没有头脑,并没有采用许攸计谋。后来许攸截获了曹操催粮书信,建议偷袭粮道,可惜袁绍生性多疑,且怀疑许攸暗通曹操,怒而欲杀之,袁绍不相信许攸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家人贪墨。
许攸则因为家人被对头审配收监,自忖性命难保,且自己已经失宠袁绍,所以非常生气,许攸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许攸叛逃了,官渡之战更大转折点就是许攸向曹操献计,夜袭乌巢,端了袁绍屯粮所在。可见许攸这个人道德上是有污点的,是游氓才子式小人,荀彧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许攸此人非常贪婪而袁绍不能满足他,迟早会倒戈一击的,事情发展果如荀彧所料。既然是才子式小人,许攸就会在得意忘形间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在曹操攻占冀州后,许攸恃功自傲,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了,终日狂悖而放浪形骸,多次诋毁曹操,揭露老伙计劣迹,终被曹操假借许褚之手而诛杀。《三国志》里说,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袁绍手下另一谋士审配,属于战死的,相比较许攸的找死,审配有气节,生为袁家人,死为袁家鬼。正史上说审配这个人非常正直且刚烈慷慨,审配最早从事于冀州牧韩馥,因正直而不得其志,后跟随袁绍且被依为心腹深受信任,平定河北以后,兵锋甚健,力主袁绍向曹操用兵,袁绍依其计而统帅十万精兵进攻许昌,他的主张自然与田丰相左,在政治上双方一直是相互PK的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官渡之战审配并未从军,而是留守冀州,所以才会在后方觉察到许攸之子的贪脏枉法。荀彧评价其专而无谋,是说其志大才疏且专权,大概也没冤枉他,审配把许攸家人收系狱中,很是不给同是谋士重臣的许攸面子,或许压根心里就对许攸为人很是不齿,而且不顾大局,把这些小事径直通知了袁绍,因此激变了许攸,导致官渡之战满盘皆输,是谓不智。官渡大战之后,袁绍病死,审配与逢纪矫诏立袁尚为嗣,而导致袁氏内乱,终为曹操所灭,是为不明。纵观审配为人,自以为事,刚愎自用,实在是难堪重用,所幸其人一直忠心耿耿,战败被擒后,面北视君而死,名节尚存。
逢纪之死,属于玩死的,早先袁绍就是用逢纪的阴谋而胁迫韩馥让出了冀州,事成后给了逢纪大大的一个熟透了的果子,领冀州牧。官渡之战时袁绍把逢纪带到军中,甚为依重,逢纪这个人看来很爱玩弄权术,左右逢圆且妒贤嫉能,先是与审配不合,审配不在身边时,深感寂寞,又阴谋陷害田丰,担心田丰一旦被袁绍放出而失宠,挑拨离间袁绍而最终害死了忠直的田丰(新版《三国》把这段公案付诸于郭图身上,实则谬也),再后来,看到郭图和辛评抱团在袁绍长子袁谭身边,自知与袁谭有隙,必不被见容,遂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盟友,并选择了与袁谭不合的审配,所以才有官渡之战后,审配二子被曹操俘获,袁绍怀疑审配时逢纪的极力开脱,此二人后来投桃报李,互为犄角,在袁绍死后,共同选择了立袁尚为主,(虽然袁尚才干高过袁谭,但古时约定俗成的立长不立嫡),导致了袁家军的四分五裂,终因玩弄权术过火而最后被怀恨在心的袁谭所怒杀。荀彧说其果而自用,就是说逢纪虽有小智谋,但私心过重,总是精打细算自己的小算盘,耍小聪明,结果因干涉袁氏立嗣的私事而惹火上身,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袁绍手下这四大谋士,田丰冤死、许攸找死、审配战死、逢纪玩死,结局都很悲惨,虽然客观上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关,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也与他们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田丰虽有高智商然情商太低,人际关系也太差,不会因缘附会、见机行事,只知一味死谏,也从来不会看领导脸色,逆势而上,最终被人合谋而死,是为愚忠。许攸有才而无德,得势后不知收敛,与其说是文人的狂妄,不如说文人的愚蠢,天底下哪个主子喜欢奴才的揭短?是为不识时务。审配虽然刚正,但机变和谋略不足,死亦不得其所,浪得虚名,为自己付出了冒险的代价,也将河北袁氏的最后的一点力量化为齑粉,是为政治上的弱智。逢纪两面三刀,私欲膨胀,所有的智谋都用于投机钻营之上,是为道德上的侏儒。还有郭图、沮授、辛评等人,文人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各有各的心思,纵然袁氏集团帐下谋士如云,英才济济,又与彼时天下袁曹争霸何益?
大家知道,东汉末年,适逢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象袁绍这样的大鳄,四世三公,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首、十八路诸侯的盟主,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当时袁绍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手下兵精粮足,谋士如林,猛将如云,但是袁绍却把如马拉多纳一样的两个大猫,四个2的一手好牌打拧巴了,袁绍此人色大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凡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手下谋士各怀心思,文人相轻习气严重,倘若袁本初能够知人善用,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上下同心,其利足可断金,那么三国的故事很可能会重新书写了,可惜历史是来不得半点假设的,留给后人的也只是徒劳的一声叹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