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聊斋志异-张鸿渐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0-09)200

聊斋志异《张鸿渐》原文

张鸿渐,永平人[1]。年十八,为郡名士。时卢龙令赵某贪暴,人民共苦之。有范生被杖毙[2],同学忿其冤,将鸣部院[3],求张为刀笔之词[4],约其共事。张许之,妻方氏,美而贤,闻其谋,谏曰:“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5],一败则纷然瓦解[6],不能成聚。 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7]!”张服其言,悔之,乃婉谢诸生[8],但为创词而去[9]。质审一过,无所可否,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10],又追捉刀人[11]。

张惧,亡去。至凤翔界[12],资斧断绝。日既暮,踟躇旷野,无所归宿。 歘睹小村,趋之。老妪方出阖扉,见生,问所欲为。张以实告,妪曰:“饮食床榻,此都细事;但家无男子,不便留客。”张曰:“仆亦不敢过望,但 容寄宿门内,得避虎狼足矣。”妪乃令人,闭门,授以草荐,嘱日:“我怜客无归,私容止宿,未明宜早去,恐吾家小娘子闻知,将便怪罪。“妪去, 张倚壁假寐。忽有笼灯晃耀,见妪导一女郎出。张急避暗处,微窥之,二十 许丽人也,及门,见草荐,诘妪。妪实告之,女怒曰:“一门细弱[13],何得容纳匪人[14]!”即问:“其人焉住?”张惧,出伏阶下。女审诘邦族,色稍霁,曰,“幸是风雅士,不妨相留。然老奴竟不关白[15],此等草草, 岂所以待君子。”命妪引客入舍。俄顷,罗酒浆,品物精洁;既而设锦裀于榻。张甚德之,因私询其姓氏。妪曰:“吾家施氏,太翁夫人俱谢世,止遗 三女。适所见,长姑舜华也。”妪去。张视几上有《南华经》注[16],因取就枕上,伏榻翻阅。忽舜华推扉入。张释卷,搜觅冠履。女即榻捺坐曰:“无 须,无须!”因近榻坐,腆然曰:“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17]遂 犯瓜李之嫌[18]。得不相遐弃否[19]?”张皇然不知所对,但云:“不相诳,小生家中,固有妻耳。”女笑曰:“此亦见君诚笃,顾亦不妨。既不嫌憎, 明日当烦媒妁。”言已,欲去。张探身挽之,女亦遂留。未曙即起,以金赠 张日:“君持作临眺之资[20];向暮,宜晚来,恐傍人所窥。”张如其言, 早出晏归,半年以为常。

一日,归颇早,至其处,村舍全无,不胜惊怪。方徘徊间,闻妪云:” 来何早也!”一转盼间,则院落如故,身固已在窒中矣,益异之。舜华自内 出,笑曰:“君疑妾耶?实对君言:妾,狐仙也,与君固有夙缘。如必见怪, 请即别。”张恋其美,亦安之。夜谓女曰:“卿既仙人,当千里一息耳[21]。 小生离家三年,念妻孥不去心,能携我一归乎?”女似不悦,曰:“琴瑟之 情,妾自分于君为笃[22];君守此念彼,是相对绸缪者,皆妄也!”张谢曰:“卿何出此言。谚云:‘一日夫妻,百日恩义。’后日归念卿时,亦犹今日 之念彼也。设得新忘故,卿何取焉?”女乃笑曰:“妾有褊心:于妾,愿君 之不忘;于人,愿君之忘之也。然欲暂归,此复何难:君家用尺耳。”遂把 袂出门,见道路昏暗,张逡巡不前。女曳之走,无几时,曰:“至矣。君归, 妾且去。”张停足细认,果见家门。逾诡垣入[23],见室中灯火犹荧。近以 两指弹扉。内问为谁,张具道所来。内秉烛启关,真方氏也,两相惊喜,握 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寸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 依倚,恍如梦寐。张历述所遭。问及讼狱,始知诸生有瘦死者[24],有远徒 者[25],益服妻之远见。方纵体入怀,曰:“君有佳偶,想不复念孤衾中有 零涕人矣!”张曰:“不念,胡以来也?我与彼虽云情好,终非同类;独其恩义难忘耳。”方曰:“君以我何人也?”张审视,竟非方氏,乃舜华也。 以手探之,一竹夫人耳[26]。大惭无语。女日:“君心可知矣!分当自此绝 矣:[27],犹幸未忘恩义,差足自赎[28]。”

过二三日,忽曰:“妾思痴情恋人,终无意味。君日怨我不相送,今适 欲至都,便道可以同去。”乃向床头取竹夫人共跨之,令闭两眸,觉离地不 远,风声飕飕。移时,寻落。女曰:“从此别矣。”方将叮嘱,女去已渺。 怅立少时,闻村犬鸣吠,苍茫中见树木屋庐,皆故里景物,循途而归。逾垣 叩户,宛若前状。方氏惊起,不信夫归;诘证确实,始挑灯呜咽而出。既相 见,涕不可抑[29]。张犹疑舜华之幻弄也;又见床卧一儿,如昨夕,因笑曰:“竹夫人又携人耶?”方氏不懈,变色曰:“妾望君如岁[30],枕上啼痕 固在也。甫能相见,全无悲恋之情,何以为心矣!”张察其情真,始执臂欷 歔,具言其详。问讼案所结,果如舜华言。方相感慨,闻门外有履声,问之 不应。盖里中有恶少甲,久窥方艳,是夜自别村归,遥见一人逾垣去,谓必 赴淫约者,尾之入。甲故不甚识张,但伏听之。及方氏亟问,乃日:“室中 何人也?”方讳言:“无之。”甲言:“窃听已久,敬将以执好也。”方不 得已,以实告。甲曰;“张鸿渐大案未消,即使归家,亦当缚送官府。”方 苦哀之,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把刀直出,剁甲中颅。甲仆,犹号;又 连剁之,遂死。方曰:“事己至此,罪益加重。君速逃,妾请任其辜。”张 曰:“丈夫死则死耳,焉肯辱妻累子以求活耶!卿无顾虑,但令此子勿断书 香[31],目即瞑矣。”天明,赴县自首。赵以钦案中人[32],姑薄惩之。寻 由郡解都,械禁颇苦。

途中遇女子跨马过,一老妪捉鞚,盖舜华也。张呼妪欲语,泪随声堕。 女返辔,手启障纱[33],讶曰:“表兄也,何至此?”张略述之。女曰:“依 兄平昔,便当掉头不顾;然予不忍也,寒舍不远,即邀公役同临,亦可少助 资斧。”从去二三里,见一山村,楼阁高整。女下马入,令妪启舍延客。既 而酒炙丰美,似所夙备。又使妪出曰,“家中适无男子,张官人即向公役多 劝数觞,前途倚赖多矣。遣人措办数十金为官人作费,兼酬两客,尚未至也。” 二役窃喜,纵饮,不复言行。日渐暮,二役径醉矣。女出,以手指械。械立 脱;曳张共跨一马,驶如龙。少时,促下,曰:“君止此。妾与妹有青海之 约[34],又为君逗留一晌,久劳盼注矣。”张问:“后会何时?”女不答, 再问之,推堕马下而去。既晓,问其地,太原也。遂至郡[35],赁屋授徒焉。 托名宫子迁。居十年,访知捕亡浸怠,乃复逡巡东向。既近里门,不敢遽入, 俟夜深而后人。及门,则墙垣高固,不复可越,只得以鞭挝门。久之,妻始 出问。张低语之。喜极,纳入,作呵叱声,曰:“都中少用度,即当早归, 何得遣汝半夜来?”入室,各道情事,始知二役逃亡未返。言次,帘外一少 妇频来,张问伊谁,曰:“儿妇耳。”问:“儿安在?”曰:“赴郡大比未 归[35]。”张涕下曰:“流离数年,儿已成立,不谓能继书香,卿心血殆尽 矣!”话未已,子妇已温酒炊饭,罗列满几。张喜慰过望。居数日,隐匿屋 榻,惟恐人知。一夜,方卧,忽闻人语腾沸,捶门甚厉。大惧,并起。闻人 言日:“有后门否?”益惧,急以门扇代梯,送张夜度垣而出;然后诣门问 故,乃报新贵者也[36]。方大喜,深悔张遁,不可追挽。

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初念本欲向西,问之途 人,则去京都通衢不远矣。遂入乡村,意将质衣而食。见一高门:有报条粘 壁上[37];近视,知为许姓,新孝廉也。顷之一翁自内出,张迎揖而告以情。

翁见仪客都雅,知非赚食者,延入相款。因诸所往,张托言:“设帐都门, 归途遇寇。”翁留诲其少子。张略问官阀,乃京堂林下者[38];孝廉,其犹 子也。月余,孝廉偕一同榜归[39],云是水平张姓,十八九少年也。张以乡 谱俱同:[40],暗中疑是其子;然邑中此姓良多,姑默之,至晚解装,出“齿录”[41],急借披读[42],真子也。不觉泪下。共惊问之,乃指名曰:“张 鸿渐,即我是也。”备言其由,张孝廉抱父大哭。许叔侄慰劝,始收悲以喜。许即以金帛函字[43],致告宪台[44],父子乃同归。方自闻报,日以张在亡为悲[45],忽白孝廉归,感伤益痛。少时,父子并入,骇如天降,询知 其故,始共悲喜。甲父见其子贵,祸心不敢复萌。张益厚遇之,又历述当年 情状,甲父感愧,遂相交好。

聊斋志异-张鸿渐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聊斋志异《张鸿渐》赏析

张鸿渐,是永平郡人。年龄才十八岁,是永平郡有名的文士。当时的卢龙县令赵某异常贪婪残暴,百姓们受尽压榨,叫苦连天。有个姓范的秀才被赵县令用杖刑活活打死,全县的秀才们对范生的屈死都忿忿不平,要到省里的巡抚衙门去为范生鸣冤告状,来求张鸿渐起草状词,并约他一起赴省。张鸿渐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张的妻子方氏,长得很美,性情贤惠,听到秀才们的主张后,就劝张鸿渐说:“大凡跟秀才们作事,可以共同取胜,而不可以一起失败:若胜了就人人贪天功以为己有,一败了就纷纷瓦解四散,不能再聚合起来。当今是个认钱财看权力的世界,是非曲直很难凭真理判定。您又孤单无兄弟,假若有个三长两短,危难之时谁能来解救您!”张鸿渐很佩服她说的话,心里后悔了,便去婉言谢绝了秀才们的约请,只为他们写了状词就走了。巡抚衙门对这起案子审理了一下,没有作出结论。赵县令用了巨额金钱贿赂上司,秀才们竟得了个结党的罪名被抓起来,并又追查写状词的人。张鸿渐害怕,只得逃离家乡。

张鸿渐逃到陕西凤翔府境内,钱都花光了。日落西山天将黑了,他还在旷野中徘徊,寻不到住宿的地方。忽然看见附近有个小村庄,就急忙奔了过去。有个老妇人正要出来关门,看见了张鸿渐,就问他要干什么。张鸿渐就对她照实说明了来意。老妇人说:“吃饭睡觉,这都是小事;只是家里没有男人,不便留客。”张鸿渐说:“我也不敢有过高的希望,只要能容我在门里头借宿,躲避一下虎狼就心满意足了。”老妇人这才让他进来,关上门,给了他一捆干草,嘱咐说:“我是同情你没处去,私自答应留宿的。天不明你就得早走,恐怕叫我家姑娘听到,就要怪罪我了。”说完走了。张鸿渐倚着墙打起盹来。突然发现有灯笼闪着亮光,原来是老妇人引着一位女郎出来了。张鸿渐急忙躲到暗处,偷偷看去,那女郎是个二十来岁的俊美人。女郎来到大门口,看见了干草,就问老妇人是怎么回事;老妇人如实说了。女郎生气地说:“咱满门女流之辈,怎能收留非亲非故的男人!”立即又问:“那人在哪里?”张鸿渐害怕,从暗中出来跪在了台阶下。女郎详细问明了他的籍贯族姓,脸色稍微转和,说道:“幸好是位风雅学子,不妨留宿。但老奴竟然不禀报一声,这样潦草简陋,岂能用来招待君子!”便吩咐老妇人领客人进了屋。

不一会儿,摆上酒来,菜肴饭食都精美清洁;饭后又拿进锦缎褥子铺在床上。张鸿渐非常感激女郎,就私下里偷偷打听她的姓氏。老妇人说:“我家主人姓施,老爷和夫人都去世了,只留下了三位姑娘。刚才你见到的那位,是大姑娘舜华。”老妇人说完走了。张鸿渐看见桌上有《南华经》的注释本,便取过来放在床头上,趴在床上翻阅起来。忽然舜华推开门进来了。张鸿渐放下书,要寻找自己的鞋帽。舜华走到床前按他坐下,说:“用不着!用不着!”就靠近床前坐下,很腼腆地说道:“我觉得您是位风流才子,想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您,于是不避嫌疑而来。您能不嫌弃我吗?”张鸿渐听了,惊慌得不知怎么回答,只是说道:“不敢相瞒,小生家中已有妻子了。”舜华笑着说:“从这里也能看出您的诚实,不过也不妨碍。既然您不嫌弃,我明天就去请媒人。”说完了,要走。张鸿渐探过身子拉住她,她也就留下来。天还没亮舜华即起床,拿银子送给张鸿渐,说:“您可以拿它作为游玩的费用。临近黑天,应该晚一点来,恐怕被别人看见。”张鸿渐按她的话,早出晚归,这样过了半年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他回来得稍早了点,到了住处,村庄房舍全没有了,感到非常惊讶。正在徘徊的时候,听见老妇人说:“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哇!”一转眼的功夫,院落又像以前那样,自已原来已经站在屋里了。张鸿渐心里更加惊异。舜华从里屋出来,笑着说:“您怀疑我了吗?实话对你说吧:我是个狐仙,和您本来就有前世的姻缘。假若你一定要见怪的话,就请你马上走吧。”张鸿渐留恋她的美貌,也就安下心来。夜里张鸿渐对舜华说:“您既然是仙人,千里之遥的路程喘口气的功夫就该到了。小生离家已经三年了,心里惦念着老婆孩子,您能带我回家一趟吗?”舜华听完,好像不高兴地说道:“原以为,我对您的恩爱之情够深厚的了;可您守着我却想着她,看来你对我的这些亲热,都是虚假的啊!”张鸿渐急忙向她道歉说:“您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俗话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义。’以后我回家想念您的时候,也会像今天怀念她一样。假若我得新忘旧,您能喜欢我吗?”舜华这才笑着说:“我是有点心窄:对于我,就希望你永远不能忘记;而对于别人,就希望你一定把她忘了。不过您想暂时回家看看,这又有什么难处?你的家就近在咫尺啊!”于是抓着他的衣襟出了门。见道路昏黑,张鸿渐畏缩不前。舜华便拉着他往前走,不多时,她说:“到了。您回家去,我就走了。”

张鸿渐停住脚步仔细认了认,果然见到了自已的家门。他跳墙进了院子,看见屋里仍然亮着灯。便走过去用两个手指头弹敲屋门。屋内问是谁,张鸿渐说明是自己回来了。屋里人拿着蜡烛开开门,真是方氏。两人相见惊喜异常,握着手进了帏帐。张鸿渐看见儿子睡在床上,很感慨地说:“我走的时候儿子才有膝盖那么高,如今却长得这么大了。”夫妇二人互相依偎着,恍惚如在梦中。张鸿渐对妻子历述了自己在外的整个遭遇。当问到那场官司时,才知道秀才们有死在监狱里的,有远离家乡的,张鸿渐更加佩服妻子的远见卓识。方氏纵身投入他的怀抱,说:“您有了漂亮的新娘子,看来不会再想念我这独守空房的落泪人了!”张鸿渐说:“若是不想念,怎么还回来呢?我和她虽说感情好,然而她终究不是人类;只是她的恩义不能忘记罢了。”方氏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张鸿渐仔细一看,眼前哪里是方氏,竟是舜华!伸手去摸儿子,原来是一个“竹夫人”。张鸿渐惭愧得说不出话来,舜华说:“我可知道你的心了!我们的缘分该从此断绝了。幸好你还不忘恩义,多少还能赎罪。”

过了两三天,舜华忽然说:“我想痴心恋着别人,终归没有意味。您天天怨我不送你回家,今天正好要去京城,顺路可和你一同走。”于是从床上拿过“竹夫人”,和张鸿渐都跨上去,叫他闭上两眼。张鸿渐觉得离地不远,耳边响起飕飕的风声。不多时,便落下来,舜华说:“咱们从此别了。”张鸿渐正要和她约定相见日期,舜华早已不见了。

张鸿渐惆怅地站了一会儿,听见村里狗叫,模模糊糊地看见树木房屋,都是家乡的景物,便沿着道路回到家门前。他跳墙进去敲门,还像前一次那个样子。方氏一听惊起,不相信自己的丈夫能回来,再三追问对证确实了,才挑着灯呜咽着开门出来。两人相见,方氏哭得抬不起头来。张鸿渐怀疑这是舜华在变幻花样耍弄他;又看见床上睡着个孩子,和上次一样,就笑着说:“这‘竹夫人’又被你带进来了?”方氏听了大惑不解,变了脸说:“盼着你回来都到了度日如年的地步,枕头上的泪痕还在上边。如今刚刚能相见,竟无一点悲伤依恋之情,哪还有点人性?”张鸿渐见她情真意切,这才上去抓住她的臂膀哽咽起来,把自己的前后遭遇详尽地讲了一遍。问到官司的结果,与上次舜华说的话完全符合。夫妻二人正在相对感慨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方氏问是谁,却无人应声。

原来村里有个年轻的光棍无赖某甲,早就看上了方氏的美貌。这一夜他从别的村里回来,远远地看见有个人跳进方氏的院墙里面去了,以为这必定是个应方氏之约去私通的,便尾随着进来了。某甲本来不太认得张鸿渐,只是伏在门外偷听他们说话。等到方氏听到脚步声多次问是谁时,某甲竟说道:“屋里是什么人?”方氏假说:“没有人。”某甲说:“我偷听已经很久了,这就要捉奸呢。”方氏不得已,只好说了实话。某甲说:“张鸿渐的大案还没了结,如果是他来家,也应该绑起来送到官府去。”方氏苦苦哀求他,某甲的话却越说越下流,并逼她答应和自己私通。张鸿渐胸中怒火燃烧,拿刀冲出门去,照某甲就是一刀,砍中了他的脑袋。某甲倒在地上,仍在号叫,张鸿渐又连砍数刀,才死了。方氏说:“事情已到了这步田地,罪更加重了。你赶快逃走吧,让我来担这个罪名。”张鸿渐说:“大丈夫该死就死,岂能为活命而辱没老婆、连累孩子呢!你不要管我,只要让孩子能读书成才,我就是死也闭上眼了。”

天明以后,张鸿渐去县衙自首了。赵县令因为他是朝廷审批的案件中的人犯,所以姑且只轻微责罚了他一下。不久张鸿渐就被从府里押往京城,身上的枷锁折磨得他非常难受。路上遇见一位女子骑马而过,有个老妇人为她牵着马,一看原来是舜华。张鸿渐呼喊老妇人想说句话,泪水随着声音淌了下来。舜华掉过马头,用手掀开面纱,惊讶地说:“这不是表哥吗?怎么来到这里?”张鸿渐大略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舜华说:“若依着表兄以往的做法,我就该掉过头去不管;但是我却不忍心这样做。寒舍离这里不远,就邀请差官们一起光临,也可多多资助你点盘缠。”跟着她走了二三里路,看见一座山村,村里楼阁高大整齐。舜华下马进村,吩咐老妇人开门引进客人。不一会儿摆上了丰盛味美的酒菜,就像早准备好了一样。舜华又让老妇人出来对他们说:“家里恰巧没有男主人,请张官人就多劝差官喝几杯,路上依赖他们的地方多着呢。已经派人去筹集几十两银子,一来为官人作盘费,二来也好酬谢两位差官,人到这时还没回来呢。”两个差役心中暗喜,便开怀痛饮,不再说赶路了。天渐渐黑了,两个差役径直喝醉了。舜华出来,用手指了指张鸿渐身上的枷锁,枷锁立刻就从他身上脱落了。她拉着张鸿渐一起跨在那匹马上,像龙一样飞驰而去。不多时,舜华催促他下马,说:“您就留在这儿。我和妹妹约好要到青海去,又为你逗留了半天,让她久等了。”张鸿渐说:“咱们以后何时见面?”舜华没回答;再问她时,她把张鸿渐推落到马下,自己扬长而去。

天亮以后,张鸿渐问人家这是什么地方,原来是山西太原郡。他于是到了郡城,赁了处房子教起书来。并改名换姓叫宫子迁。他在这里一住十年。通过打听知道这几年官府对于追捕他的事已经渐渐松懈,这才又慢慢地朝东往家走。靠近村子时,他没敢急着进,而是等夜深人静后才进去。

聊斋志异-张鸿渐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张鸿渐到了家门口,一看院墙又高又坚固,没法再跳进去,只得用马鞭敲门。过了好久,妻子才出屋问是谁。张鸿渐小声告诉了她。方氏听说高兴极了,急忙开门叫他进来,并装作斥责的声音,说道:“在京城钱不够用,就该早回来拿,怎么叫你半夜回来?”进了屋,夫妻二人说了说这些年来各人生活的情况,才知道那两个差役也一直逃亡在外没有回来。他俩说话期间,帘子外边有个 *** 多次来往,张鸿渐就问她是谁,方氏说:“是儿媳。”张鸿渐又问:“儿子在哪里?”方氏说:“到郡城参加乡试还没回来。”张鸿渐一听流下泪来说:“我在外流落了这些年,儿子已经成人了,没想到他真能读书成才,您的心血可说是全都用尽了!”话没说完,儿媳已烫好了酒做好了饭,摆了满满一桌。张鸿渐真是大喜过望。住了几天,他总是躲在床上不出屋子,惟恐被别人知道。

有天夜里,夫妻二人刚睡下,忽听外面人声鼎沸,捶门的声响非常猛烈。他俩吓坏了,赶紧一同起来。听到外面的人说:“他家有后门吗?”方氏更加害怕了,急忙用一扇门代替梯子,送张鸿渐乘夜色跳墙出去;然后到大门口问是什么事,原来是来家为新科举人报喜的差役。方氏大喜,很后悔让张鸿渐逃走,但是追也没法追了。

张鸿渐这天夜里在野草树丛中连跑带钻,急得顾不上分辨道路;到了天亮,已是困乏到了极点。起初他本想往西走,问了问路上的人,这儿竟离去京城的大路不远了。于是他进了村子,心想拿衣服换顿饭吃。发现有座高大的门楼,墙上贴着报喜的大红纸条,走过去看了看,知道这一家姓许,是新科举人。不一会儿,有位老翁从大门里出来,张鸿渐迎上去行了个礼并说明了来意。许翁见他仪表不凡,知道他不是骗吃喝的人,便请他进家用酒饭招待了他。许翁于是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鸿渐假说道:“在京城设馆教书,回家路上遭了强盗的洗劫。”许翁愿意留下他来教自己的小儿读书。张鸿渐略问了一下许翁的官阶门第,他竟是一位退居林下的京官,新科举人是他的侄子。

过了一个多月,许举人和一位同榜的举人一起来家,这位举人说他家住永平府,姓张,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张鸿渐因为张举人的家乡、姓氏谱系和自己相同,心中怀疑他可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又一想县里的同姓很多,怕错了就没敢相认。到了晚上解行李时,许举人拿出一册记载同榜举人籍贯、三代的《齿录》,张鸿渐急忙借来翻阅,一看这张举人还真是自己的儿子。张鸿渐看着《齿录》,不觉掉下泪来。大家都惊奇地问他怎么了,他这才指着上面的名字说:“这张鸿渐,就是我呀。”便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前后遭遇。张举人跑过来抱着父亲大哭起来。经许家叔侄二人安慰劝说,张鸿渐父子才转悲为喜。许翁立即拿出银子和绸缎并写好信,派人送往御史那里,张鸿渐父子于是一同回家。

方氏自从得到儿子中举的喜报以后,天天为张鸿渐逃亡在外感到悲伤;忽然有人说新举人回来了,心里更加悲痛。不多时,张鸿渐父子一起进了家门,方氏大吃一惊,以为丈夫从天而降,当问知事情的经过后,全家人才悲喜交集。某甲的父亲见张鸿渐的儿子中举显贵了,也不敢再萌发害人之心,张鸿渐却更加厚待他,又历述了当年出事的真实情景。某甲的父亲听了很受感动,并且非常惭愧,于是两家互相和解,成为朋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0/466890.html

“聊斋志异-张鸿渐篇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理解呢?” 的相关文章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曾号召藩镇合讨黄巢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曾号召藩镇合讨黄巢

郑畋(tián)(825年-887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荥阳郑氏。进士及第,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入朝,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贬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被召回朝,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宰相曾公亮简介: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钦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

南唐周娥皇简介: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

南唐周娥皇简介:曾创作乐曲《邀醉舞破》、《恨来迟破》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娥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十九岁时,入宫为妃,得到后主李煜恩宠。...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

《八阵图》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