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杨大洪篇讲了什么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呢?
聊斋志异《杨大洪》原文
大洪杨先生涟[1],微时为楚名儒[2],自命不凡。科试后[3],闻报优等 者,时方食,含哺出问[4]:“有杨某否?”答 云:“无。”不觉嗒然自丧[5],咽食入鬲[6],遂成病块[7],噎阻甚苦。众劝令录遗才[8];公患无资,众醵 十金送之行[9],乃强就道。夜梦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 临去,赠以诗,有“江边柳下三弄笛[10],抛向江心莫叹息”之句。明日途 次,果见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请。道土笑日:“子误矣,我何能疗病?请为 三弄可也。”因出笛吹之。公触所梦,拜求益切,且倾囊献之。道士接金, 掷诸江流。公以所来不易,哑然惊惜[11]。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12]? 全在江边,请自取之。”公诣视果然。又益奇之,呼为仙。道士漫指曰:“我 非仙,彼处仙人来矣。”赚公回顾,力拍其项曰:“俗哉!”公受拍,张吻 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13],俯而破之,赤丝中裹饭犹存[14],病 若失。回视道士已杳。
异史氏曰:“公生为河岳,没为日星[15],何必长生乃为不死哉!或以 未能免俗[16],不作天仙,因而为公悼惜。余谓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 一圣贤,解者必不议予说之傎也[17]。”
聊斋志异《杨大洪》翻译
杨涟,字大洪,是湖北应山人。他在没有做官以前,就颇有名气,自命不凡。有一次科试考完之后,听到报优等的人来了,当时他正吃着饭,嘴里还含着一口,就急忙跑出去问道:“有姓杨的吗?”来人回答说:“没有。”杨大洪灰心丧气,一口饭咽下去,到了胸膈那里搁住了。于是形成了病块,噎阻得很痛苦。大家劝他去省府参加录遗考试;他忧虑没有费用,大家给他凑了十两银子,才勉强上了路。
夜里,梦见一个人对他说:“前面的路上有人能把你的病治好,要苦苦哀求他。”临走时赠给他一首诗,其中有“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中莫叹息”两句。到了第二天,杨大洪在住宿的地方,看见一个道士坐在柳树下面,便上前叩拜,请求道士给他治病。道士笑着说:“你找错人了!我哪能会治病呢?为你吹三首曲子倒可以。”说着取出笛子,吹了起来。杨大洪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就越发向道士哀求,并且把身上所带的银子都恭敬地递给他。道士接过来就扔到江里去了。因为银子来得不容易,杨大洪心里感到很可惜。道士说:“看样子你是有点心疼,不要紧,银子就在江边,你自己去捡回来吧。”杨大洪走到江边一看,银子果然在那里。心中更加感到奇怪,称呼他是仙人。道士随便用手一指,说道:“我不是仙人,那地方有个仙人来了。”杨大洪回头看时,道士用力拍打了一下他的头颈,说:“你太俗气了!”杨大洪受了意外一击,嘴唇立刻张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接着吐出一块东西,落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响声。他弯下腰打开它一看,原来是他咽下去的那口饭,血丝包着;他顿觉伤痛好像去掉了。回头再看那个道士,已经不见踪影了。
异史氏说;“先生活着时像山岳一样伟大,死后仍像日月一样光辉,因他与御史左光斗共扶幼主熹宗正位。敢于与阉党魏忠贤作斗争,最后被魏害死。因此伟大的人何必求得长生不死!有人认为杨公在不忘功名而且爱惜金钱方面还不能脱俗,不能成仙,因而为他惋惜。我说天上多一位仙人,不如世上多一位圣贤,洞达事理的人必不认为我的话是颠倒是非。”
聊斋志异《杨大洪》赏析
《聊斋志异》中的《杨大洪》篇的基本情节是,他进食被噎成病,夜梦神仙赠诗曰:“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心莫叹息”。第二天,果见三弄笛于柳下的道士,知其为神,便倾囊中之金献之,以求治病。道士掷金江中,以示看破红尘,不为金钱所动。但杨大洪却是尘念难消,为之惋惜。仙道已知难以度其成仙,便乘隙“力拍其项”,以致呕出喉中物,把他的病治好了。
杨大洪是杨涟的号。他是今湖北广水市人,官至左副都御史。明天启四年(1624年),上书劾阉党头目魏忠贤,得到左佥御史左光斗的力赞和响应,时称“杨左”。第二年入狱致死,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如今当地还流传着他的大量传说,其中的《蓝袍朋友》也说,他得了噎食病,不过,给他治好了的并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个驴子精;在他冤死之后,后者还变做身穿蓝袍的友人去为之吊孝哩。显然《杨大洪》是由此脱胎而生的,虽然它已非原汤原水,但却可以从中品出一些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