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秦可卿的丑闻,贾蓉听闻也无动于衷的原因是什么
秦氏隐秘,焦大都知道,贾蓉却无动于衷?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把小厮们“唬得魂飞魄散”,而凤姐和贾蓉的反应是“遥遥的闻得,便都装作听不见”。
王熙凤假装听不见,这比较容易理解:她是年轻的 *** ,对这种男女间的丑闻,“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我成个什么人了”。这是惜春对宁国府丑闻的态度,也代表了一般年轻妇女对丑闻的应有态度。当然,作为管家人,王熙凤不可能真的充耳不闻,但是不可能当时做出强烈反应。一方面是自恃身份,一方面也要给亲戚留面子。
但是贾蓉假装听不见,这就不好理解了。即使不知内情,宁国府中,符合“爬灰”的公媳关系,也只有贾珍和秦氏一组。涉及到自己妻子的丑闻,贾蓉为什么无动于衷?
其实“装作听不见”,并不是证明贾蓉无动于衷。因为这时是在大门口,送行的亲戚还没有走远,总不能当下发作起来,张扬丑闻吧?像《水浒传》里潘巧云说的:“你没事自把儿提做甚么?”
当时“装作听不见”,也可能事后暗中查访、严厉追究。但是从作品后面的描写来看,贾珍贾蓉父子相处得颇为和谐。就算偶然有点不和谐的小插曲,也是贾珍对贾蓉大发雷霆。哪里有贾蓉对父亲的一点不满?
不仅是对父亲,就是对妻子,虽然那个时代“上床是夫妻,下床是君子”,在公众面前夫妻是很疏远的,但贾蓉也对秦氏有应尽之情:凤姐宝玉去探病,贾蓉亲自陪同,还说一句“他这病也不用别的,只是吃得些饮食就不怕了”,表示出他对妻子病况的了解。
贾蓉对父亲和妻子,即使不是完全的“无动于衷”,至少也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
戴绿帽子,这是男子最无法承受的耻辱,何况是被父亲戴绿帽子。贾蓉为什么能这样平淡地接受?
唉,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同一件事,放在不同人身上,感受可能完全不同。贾蓉与贾珍,那岂是一般的父子关系?
他们哪里不一般呢?我们来看以下几个事件:
“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贾蓉亦非好意,素日因同他两个姨娘有情,只因贾珍在内,不能畅意”——这是说与尤二姐尤三姐的关系,贾珍贾蓉父子都跟他们“有情”。
“贾珍不肯出名,便命贾蓉作局家……伏侍的小厮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其中有两个十六七岁娈童以备奉酒的,都打扮的粉妆玉琢”——这是说贾敬死后,居丧期内聚赌,父子“通力合作”、配合“默契”。
“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这一段写得隐晦幽默,其实是暗示贾蔷与珍蓉父子的同性恋爱关系,也就是父子二人,同以堂侄(堂弟)为娈童。
中国民间风俗,父子、兄弟,在男女关系上是最应该回避的。即使是宿娼,兄弟父子也不能同嫖一人,否则就有“ *** ”之嫌了。而贾珍与贾蓉,却在情妇娈童方面“都是一家人,原无避讳”,其中的混乱与“默契”,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秦氏,在公开的方面,是贾蓉的妻,在父子二人的内心之中,却不过是另一个通用的“共妻”而已。
秦可卿是有其优点的,美丽,高贵,聪明。但是她名义上的丈夫欣赏不了这些优点,也根本没有重视她的优点。他不是视她为玩物,而且是不值得“独占”的玩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