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都是什么场景?发生了什么故事?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
刘姥姥在红楼人物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她大字不识一个,不过一介种地村妪,十足芥豆之微的人物。最初因为家里快要没饭吃,她忍耻含辱地进荣国府打抽丰,于是和荣府产生了缘分交集。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次境遇绝不相同,在这三进荣府里,恰合贾府由盛转衰的大关键,而这三次发生的故事,有不同世态人情里,那些或残酷或温情或动人的细节。
刘姥姥一进荣府,她跪舔在王熙凤的脚下,就连荣府的奴才周瑞家的,也多少流露出对刘姥姥的不屑和优越感,尽管刘姥姥的亲家是帮过周瑞的。刘姥姥一进荣府解决了了一家人的生计,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是巨大阶层落差带给人的屈辱和辛酸。
刘姥姥二进荣府,她充当的是女篾片的角色,她的寒酸和下里巴,成了供应荣府女眷们笑料的养分,但她面对上流社会太太奶奶 *** 们的不接地气所表现出来的从容,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章是整部《红楼梦》最轻松欢乐的部分,这轻松与欢乐并不是因财富、地位而获得,而是刘姥姥这个看似粗俗、滑稽,又老且丑的乡下老太太带来的。论真正的精神内核,论真正顽强生命的张力,刘姥姥才是一个强者,这也是作者将刘姥姥置于大观园和众荣府女眷做出的最强烈的对比。
到了刘姥姥三进荣府,贾府已经败了,乾坤颠倒,物是人非,曾经威风赫赫、杀伐决断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已然走向人生的穷途末路,她唯一的女儿巧姐幸得刘姥姥施救而免遭火坑荼毒,获得了相对平静和安稳的人生。就这样,施恩者与被施恩者变换了角色,《红楼梦》大结局彻底的悲剧里,因为刘姥姥而留下了一抹人性的暖色。
在《红楼梦》里,无论人生有着怎样的悲喜,无论富贵亦或穷困,欢歌笑语之下藏着的是悲凉,轻松愉快掩盖着的是危机。刘姥姥这下乡下婆子早就在两宴大观园行酒令中就讲得很透彻了。酒令一共有四句如下:
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刘姥姥的这四句酒令的语言风格,很符合她的身份和贴近其的生活,看似粗陋,却蕴含深意。
之一句说是个庄稼人。士农工商,是封建社会里的四大支柱群体,士为四民之首,实际上,士和农是一个群体,只不过,士是农这个群体里用文化进行的一种划分,是农的高级形式。士原本就是从农里滋养出来的,是农里精华的部分。封建社会的根本为耕和读,二者从来不分家,说一个家族是耕读之家,基本是对其赞美的极限了。
刘姥姥是农人,她不懂总结什么大道理,她用最朴素的语言把这个根本讲出来了。贾府是国公府,是更高级的士,但本质上他们的根本仍然是农。很明显,贾府从骨子里已经开始轻视农人了,比如对府里犯了错误的奴才或者讨厌的奴才,动不动就说要把他们打发到田庄上去。而贾府的极尽奢靡、庞大的开支全靠田庄供给。这种忘本和愚蠢,曹雪芹安排了刘姥姥这个人物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不但是菩萨心肠,恐怕也是一种反思。
第二句大火烧了毛毛虫。《红楼梦》里有两场大火,一开篇一场大火把甄士隐家烧成了瓦砾场,是为四大家族覆灭的预演,也叫小荣枯。第二场火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府,正给众人将一个姑娘雪下抽柴的故事,突然就有家人报马棚走水(着火)了。贾母心惊胆战地出来观看,西南方向还有火光,不过这场火很快地被救了下去。
这个小情节是有深意的,府邸内宅都能够看到火光,可见火势不小,为什么没能一下子把贾府烧干净呢?其实就是探春的那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已历经百年岁月,就算是死,也能苟延残喘上几年,而且,外力是不容易打倒这样有根基的人家的,要想一败涂地,必得自杀自灭起来。这些个道理,到了刘姥姥嘴巴里,成了“大火烧了毛毛虫”。
第三句一个萝卜一头蒜。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小民百姓,过日子要崇尚俭德。所谓萝卜白菜保平安,就是再富贵,也不过食一张嘴,寝一张床,饫甘餍肥、遍体绫罗的奢靡不能久持。待到子弟因奢不器、家族不继覆灭之时再明白这个道理就晚了。
第四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花儿落了可以理解为贾府的落幕,繁华落尽,只剩下厚地高天白茫茫的大地,尽管曹雪芹所写的悲剧很彻底,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活着的要么苟活于人世,要么悟透禅机,皈依本真。
可是,这世间没有毁灭,如刘姥姥这样脚踏实地认真活着的劳动者,仍然在一日一日经营着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用自己并不结实的肩膀,帮着巧姐扛起了人生,这样人性的温暖和生命力的厚重,给这个世界保留了希望。这过程或有辛苦悲酸,也学不见丝毫的惬意美丽,但是,这就是劳动者的美丽和最踏实本分的存在。就像一个大倭瓜,看着、听着、吃着都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它的珍贵,只有你失去了一切时,才能真正体味得出来。
刘姥姥的这个酒令,笑翻了一众太太奶奶 *** 们,只是,如果她们真的明白了其中深意,恐怕就不是笑,而是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