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到底是怎么死的
卡夫卡到底是怎么死的
卡夫卡是生活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他的作品曾经风靡整个欧洲大陆,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者,曾经盛名一时,然而他却英年早逝,对于卡夫卡怎么死的成为后人热议的话题。
卡夫卡青年时照片
卡夫卡的一生是在恐惧中度过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生活的社会环境,而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卡夫卡的父亲是一位创业成功的商人,为此,卡夫卡的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父亲性格非常刚强,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威,对待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态度也是简单粗暴,作风专横。卡夫卡从小就感觉到来自父亲的压力,他的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同时他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卡夫卡从小性格就非常孤僻,一直处于呆萌的状态。他不爱运动,不喜欢跟其他同伴玩,这导致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后来被查出患有肺痨。对于卡夫卡怎么死的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都知道是因为肺病,但他这种身体上的病痛,远比精神上的病痛轻松得多,甚至肉体的痛苦可以忽略不计。
卡夫卡1924年6月3日因肺病在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去世,享年41岁。卡夫卡在逝世前有很多作品都没有发表,可以说卡夫卡是英年早逝,他也曾在临终前要求他的挚友马克斯·布洛德销毁他所有未发表的手稿,但是布洛德没有这么做,这给文学界留下了一大笔财富。可惜的是卡夫卡的很多作品在此前都被他的女友给烧毁了。
卡夫卡的文学成就
卡夫卡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对以后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强烈的影响。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
卡夫卡成就不只限于他的文学作品上,他的写作手法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主要表现在他作品的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在这种充满矛盾的混杂世界里,时刻感觉到恐慌,不安,孤独,迷茫,遭受着强烈的压迫却从不敢反抗,一直向往着明天,却又看不到出路。他的作品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会让人们感觉到一阵阵震惊和恐惧,他一直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都均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都没有完成。也许这是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但是他开创了现代派作品书写“非英雄”或“反英雄”的先例。此外,卡夫卡还留下了大量的书信作品,这些书信作品掺杂了卡夫卡个人大量思想性的东西,在文学和艺术价值上,丝毫不亚于他正规的文学作品。
卡夫卡迟到的婚姻
卡夫卡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他有一个非常暴躁的父亲,性格刚强,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态度简单粗暴,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以至于卡夫卡的婚姻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
卡夫卡
卡夫卡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在他离开人世的半年多以前才与一名叫多拉·迪阿曼特的年轻犹太女子同居。卡夫卡的婚姻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他不堪的家庭环境影响的。他觉得婚姻并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反而还会掠夺他的灵魂和肉体的双重自由,卡夫卡终其一生都游离于婚姻的城堡之外。
卡夫卡并不是一位缺少爱情的人,身高一米八二的忧郁帅哥在二十出头时就吸引了美丽的菲利斯,随即两人便开始谈婚论嫁,但是很快就被卡夫卡解除了婚约。愤怒的菲利斯叫了几个剽悍的姐妹以虚拟法庭的形式审判了这位“奥地利陈世美”,这一幕被卡夫卡转化为文学形式,构成了《诉讼》的主体。之后卡夫卡又有几次婚约,但无一例外都被他解除了。
有着世界上最焦灼灵魂的卡夫卡根本不适合婚姻,他也为此非常抵触婚姻。但是在他离世前一年,身患肺痨的卡夫卡在一个疗养院里看到了一位正在杀鱼的女孩,说了一句:“如此美丽的一双手,却干着那么残忍的事”。之后这位女孩爱上了卡夫卡,爱情这味药让卡夫卡的病好转,但是好景不长,病情继续恶化。最终,卡夫卡因肺病离开人世。
卡夫卡真的是犹太人吗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他出生于1883年7月3日。卡夫卡是犹太人吗,这样的问题应该从他的家庭史上来分析。卡夫卡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犹太人,从这方面讲,卡夫卡应该是一位地道的犹太人。
卡夫卡
对于卡夫卡是犹太人吗,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从卡夫卡的出生地来看,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西米亚首府布拉格,也就是现在的捷克西部,那里正是犹太人的聚集地,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推断,卡夫卡就是犹太人,同时,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那么卡夫卡是犹太人那是必然的。
“卡夫卡”这个姓氏在希伯来语中,它的含义是“穴鸟”,或者是“寒鸦”。根据史料记载,卡夫卡这个姓氏,很可能是在犹太人遭受迫害期间,奥匈帝国专门为犹太人规定的仅有的几个姓氏之一。这样以来,卡夫卡属于犹太人是非常确定的。所以,在卡夫卡的简介中,他总是会以犹太人的身份出现。
卡夫卡小时候,他的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他虽然身为犹太人,但是父母却将他送到了一所德国人办的文科中学学习。身为犹太人的卡夫卡自小学习的是德语,再加上他与当地的斯拉夫人没有什么来往(当时的布拉格主要是斯拉夫人的聚集地),以至于卡夫卡成为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学校和家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抹杀我的个性。”由此可见,卡夫卡从中学时期就表现出了与世隔绝的倾向。
卡夫卡小说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卡夫卡是现代派文学的创始者,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与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题材的小说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卡夫卡的小说的跳跃性很大,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也非常的不连贯,这个给读者带来不小的困难。
卡夫卡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是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不小的困难,但是只要摸清的了他作品的脉络,一定会受益匪浅的。卡夫卡的作品难读成了他最鲜明的特点,甚至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读他的作品也是非常吃力的,但是他那独到的认识和深刻的批判,再加上入木三分的描写,都能深深的吸引每一位读者。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还有一点,就是所有作品都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在人物性格方面也基本上没有变化,同时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非常注重的环境描写。他的小说作品,语调平淡冷峻,很难碰到绘声绘色的描述。而且,故事的本身和人物的遭遇大都是虚虚实实,飘忽不定。
卡夫卡的小说作品不讲求故事的鲜明性,对环境的描写也不具体,也不讲求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他的小说作品从不交代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社会背景,所有的这些特点都能从小说内容的寓意中体现出来。卡夫卡经常用象征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关系的不满,而且他的故事情节非常的荒诞,而这种荒诞正表现出了对现实的讽刺,而这种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
卡夫卡小说的意识流
卡夫卡意识流影响了其他一些文学派,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的这种表现形式,在20世纪初流行欧洲大部分国家。卡夫卡的两部长篇小说《城堡》和《审判》及许多中短篇都出色地运用了意识流技巧。
卡夫卡画像
卡夫卡意识流技巧是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为中心,而这些内心活动又都是由外部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它虽然倾注于人物的感觉和印象,但是这些感觉和印象都以浓厚的社会色彩为背景,并不具有抒 *** 彩。
卡夫卡小说的意识流基本特征是:1、描绘的重心不在于客观事物而在于人物对这种客观事物的反映。2、卡夫卡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人物的意识和内心,并让这种意识和内心直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3、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复杂而且非常混乱和多变,注重挖掘人的潜意识。4、在文体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只有卡夫卡作品的主人公适宜用这种意识流,而对于那些正常状态下的人运用意识流便会失去色彩。
卡夫卡运用意识流时,不论是之一人称的内心独白还是由第三人称间接的表达内心独白,意识的跳跃都是成“单元”式进行的,从一个意识流到另一个意识流交代的十分清楚,这让读者在两者转换时非常轻松。因此,内容虽然有跳跃,但是条理清晰。这也正是卡夫卡小说意识流的特点,也只有卡夫卡能将这种意识流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