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宁都会议真相 宁都会议中的 *** 和周恩来关系如何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11-22)220

宁都会议中 *** 的军权被剥夺,而当时周恩来是会议的主持人,所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 *** 的遭遇周恩来有一定的责任,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是,周恩来曾在会议上为 *** 据理力争。那么,宁都会议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1965年2月的一天,周恩来到 *** 处汇报工作,其中谈到对经济指标党内有不同意见。 *** 说,理无常是,今日是之,后或非之;今日非之,后或是之。这句话是 *** 30年前,即江西苏区时期,在宁都会议上说的。在那次会议上,博古、张闻天、顾作霖、项英等人,对 *** 进行了批判,并剥夺了指挥三次反围剿胜利的 *** 的兵权。周恩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对 *** 不服判决的发言印象深刻。于是,周恩来就检讨自己保守,把年初的钢产量定低了等等。然后联系到宁都会议时前后的情况,说自己有时候容易犯右倾错误,一段时间就和博古他们站到一起去了。 *** 摆摆手,笑言道:恩来,你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往自己身上揽,你不用多虑,有些人是觉得我 *** 的思想过时了,不想跟我走了,可是,你还会跟我走的。

宁都会议真相 宁都会议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关系如何

那么,当时的宁都会议的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应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由于此次会议的记录没有保留下来,会议的原貌只能通过当事人的回忆,以及有关此次会议临时中央同苏区中央局之间的电报来往来推知了。因此,会议中间的一些关键处,恐怕是不能复原,扑朔迷离的印象就难免了。包括会议记录为何会丢失,都是一个待解之谜。

周恩来是1931年到苏区的,当时的苏区中央局 *** 书记是 *** 。但是在1930年苏区中央局成立时,政治局决议周恩来为书记。可当时周恩来在上海实际领导 *** 中央的工作不可能分身,书记由先到江西苏区的项英 *** 。打AB团问题发生后,项英被指责为右倾,再加上项英军事上弱一些,遂改由 *** *** 。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转移到江西苏区,书记一职自然回到他的肩上。

但在文革中,四人帮说周恩来夺 *** 的权,则是指1932年10月上旬,在江西宁都县城以北的小源村召开的苏区中央局特别会议。

在会议上,一方以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等后方中央局成员为主,另一方以 *** 、朱德、王稼祥等前方中央局成员为主,就前线的作战方针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据1932年10月21日《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红旗飘飘》(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8期发表的王稼祥撰写的《回忆毛主席革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和《 *** 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记载,宁都会议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情况下,王明左倾盲动主义的所谓积极进攻战略同以 *** 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斗争的总爆发。

周恩来因为在前方指挥作战,是在会议半途参加的。一开始,会议由任弼时主持。后方中央局的一些同志自恃得到临时中央的支持,发言气势逼人,要求会议一致同意中央长信指示。

所谓中央长信,即临时中央于1932年7月21日给苏区中央局和闽赣两省委要求坚决执行进攻路线、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长信。9月下旬,临时中央指示苏区中央局在敌军合围前击破一面。对于临时中央的指示, *** 、朱德回电说:现在如能马上求得战争,的确对于鄂豫皖、湘鄂西是直接援助,并开展向北发展的局面,我们对此已考虑再三。但在目前敌情与方面军现有力量条件下,攻城打援部队是无把握的。若因求战心切,鲁莽从事,结果反会费时无功,徒劳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同时前方中央局发出了一个红一方面军向北工作一个时期的训令:在目前敌军坚守据点、向中央苏区游击进扰与迅速布置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决心在宜(黄)、乐(安)、南丰之间以战备姿势布置目前的战场,而不是临敌主动出击。对此,后方中央局就致电周、毛、朱、王:九月沿(廿六日)训令收到,我们认为这完全是离开了原则,极危险的布置。中央局决定暂时停止行动,立即在前方开中局全体会议。于是,在10月3日至8日召开了宁都会议。会议不在后方而在前方的宁都召开,本身就有后方督战前方的意思。

在会议上, *** 坚持9月26日训令的观点,不同意红军无条件地离开苏区出击强敌。中央局一些成员,根据临时中央历次指示,批评前方表现对革命胜利与红军力量估量不足,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泽东表现最多。会上指责 *** 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的消极怠工,是上山主义,把他提出的诱敌深入方针,指责为守株待兔、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 *** 则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据理反击,致使后方中央局成员认为 *** 态度不好,承认和了解错误不够,加重了对 *** 的指责。

指责不仅没能使 *** 屈服,反而激发起 *** 的斗志。朱德、王稼祥明确表示支持 *** 的主张。王稼祥说:众所周知,我也是四中全会后由中央派来苏区的,我对中央指示也一直是服从和执行的。但是我从几次反围剿的胜利中,以及从打赣州的教训中,逐步认识到 *** 同志的思想主张,是符合红军和苏区实际情况的,他提出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已经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他的指挥决策也一直被证明是正确的。红军和苏区之能有今日,是与 *** 同志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王还说,我与 *** 同志并非旧交,相识不久。倒是与王明、博古等同志是老同学、老同事甚至老乡我们要看谁的主张对革命更有利。最后他说:大敌当前,不可换将;指挥重任,非他莫属。

王稼祥的一番话,使会议陷入了僵持之中。

王稼祥时年28岁,跟博古在莫斯科同学。但他回国早,1931年3月便到了中央苏区,参与指挥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他亲身体验过 *** 战略战术的高明,所以,他坚决支持 *** 。他跟博古合不来,博古说他在莫斯科学得不怎么样,他说博古只在莫斯科参加了几个月的军训, *** 则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王稼祥的发言,使会议形成了前后中央局对垒的僵持局面。

正在这时,周恩来从前线赶来了。他是 *** 苏区中央局书记,此后的会议,便由他主持。他是中央苏区的更高首长,有最后的决定权。

针对会议斗争激烈的情况,周恩来采取了调合双方的立场。他首先以温和的态度,批评前方领导人有以准备为中心的观念,泽东表现最多,对中央电示迅速击破一面开始不同意,有等待倾向。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后方中央局个别同志对 *** 的批评过分了,并提出两种解决方案,或者由 *** 负指挥战争全责,周恩来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或者由周恩来负主持战争全责, *** 协助。 *** 本人则认为既然不能得到信任,就坚决拒绝周恩来提出的前一方案。 *** 的主动退出,使周恩来如释重负。

最后,会议在研究对 *** 的处理和工作安排时,主张将 *** 召回后方,专做 *** 工作,并发出了一条通令: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通令:

当此革命猛烈向前发展的时候,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是十二万分重要的。工农红军之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 *** 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 *** 主持一切工作。所遗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同志 *** 。特此通令各军,希转饬所属知照。

通令由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和彭德怀共同签署。

对会议的争论,后方中央局的同志表示要上书临时中央请求指示。临时中央的指示电到达时,宁都会议已经结束, *** 已离开前线回了后方。留在宁都的苏区中央局委员继续开会。10月26日,临时中央正式任命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1965年周恩来向 *** 作自我检讨,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件事。

那个时候,周恩来刚到苏区不久,对 *** 及其才华了解不深,两个人也还没有开始真正合作。就党内来说,周恩来当时的地位是高于 *** 的。 *** 的脾气是,既然他们不支持我的观点,我就宁可不干。周恩来呢,要服从多数,顾全大局。

两个人的正式合作是在遵义会议以后。英国人肖特在其《 *** 传》中的有关说法可以作为佐证。书中说:许多年之后,周恩来曾悲痛地承认,自1932年10月宁都会议至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他从来没有主动去征求过 *** 的意见。其原因可能是他对组织纪律观念看得有点过重了。他在宁都会议上曾表明,他认为毛应继续参与指挥军事,但当领导作出了反对毛的决定之后,他没有对决定提出异议。不过他还是表示出他是尊敬毛的。当毛离开宁都时,他骑马为毛送行了一段路。有一段时间,周恩来自称是 *** 政委,意指 *** 可能恢复原职。他偶尔也把文件送给毛:如有便请阅。

这是 *** 第二次失去军权。之一次是1929年,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 *** 被免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离开部队,到地方上去指导工作。第二次如同之一次一样, *** 也是离开部队专做 *** 工作。心情压抑的 *** ,于10月中旬抵达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养病。

1933年1月,在上海的临时中央由上海迁来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完全听从王明的指挥, *** 越来越被排挤和孤立。在反罗明路线和邓毛谢古的斗争中,一批追随 *** 正确路线的干部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也跟着 *** 倒了霉。

*** 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以及朱德具体指挥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 回忆当时的处境时曾说: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扔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足见宁都会议上的挫折,在 *** 的心中占有多重的位置。由此不难想象,人们在会议上的态度,不能不在 *** 的印象里留下痕迹。当然有些东西会让 *** 改变看法,而有些东西则让 *** 的看法固定下来。那么,会议记录的付诸阙如,愈加深化了宁都会议的扑朔迷离色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1/474586.html

“宁都会议真相 宁都会议中的 *** 和周恩来关系如何” 的相关文章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在正史中,夏侯惇与吕布二人之间的实力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汉末三国时代,吕布和夏侯惇都是猛将,正史中,两人大战过,在演义中,两个人也交过手,奇怪的是,在演义中,是夏侯惇打不过吕布,但在正史中,却是吕布打不过夏侯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看演义,在演义中,董卓挟持汉...

历史上秦孝文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死与吕不韦有何关系?

历史上秦孝文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死与吕不韦有何关系?

秦孝文王,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孝文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秦王,正式在位仅有三天。因此有人怀疑吕不韦为了让秦庄襄王早些即位,于是毒死了秦孝文王。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一,秦国王子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与唐八子的儿子,秦悼太子的庶弟,...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生卒年不详,是益州巴西安汉人。张鲁割据巴、汉,就以阎圃为功曹。东汉末年人物,本为张鲁部下谋士,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乡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一日,有农民从地里得到一个玉印,张鲁的手下就想让他当汉宁王。阎圃劝谏他:“汉川地区的人民,超过十万户,财产富...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一,李克用义子李嗣恩原本姓骆,是...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霍光,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手握汉朝的政治大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武帝为了能让年幼的儿子坐稳江山,可以说煞费苦心,他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巫蛊事件,对太子刘据的党羽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打压。说这个话,并不是说他要故意杀自己儿子,而是因为刘据已...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