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何不敢动高衙内,还反被设计?
老婆被调戏,林冲为何不敢动高衙内一根毫毛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把长枪在手,敢问东京敌手几何?即使是上了梁山之后,也是罕逢敌手,生平未曾一败,从来就没有能够把林冲逼到绝境的高手。
可林冲这样一个武功绝顶的高手,面对调戏自己老婆的高衙内,却畏畏缩缩、敢怒而不敢言,最终被高太尉设计,发配沧州,如果不是鲁智深相救,已经死在了野猪林。
对于林冲一个小小枪棒教头而言,位卑言轻、无足轻重,哪里有什么大局需要他来成全?大局一说,与林冲无干。那么,林冲是不是懦弱呢?与其说他懦弱,不如说他缺乏人生中最重要的决断能力。
林冲的忍让,是性格中固有的缺陷
林冲与高俅的冲突,是因为林娘子的美貌姿容,引起了高衙内的窥觑垂涎,林冲得知有人调戏自己的夫人后,立刻赶到现场,以林冲的身手,哪怕十个高衙内也不是对手,偏偏高衙内有个好爹,于是林冲退缩了,在这儿,我们看到了林冲的软弱,更看到了宋朝的黑暗。
而对于高衙内而言,林冲一个小小的枪棒教头,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在他的认知里:我既然看上了你的娘子,你应该将娘子双手奉上才是!事实上,林冲所有的反应,都在高衙内的意料之中!
林冲也是有火气的人,当他“正待下拳,才认出是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先自软了手”!为什么会“软”了手?因为高衙内的爹是太尉,太尉是宋朝武官的更高阶,是军中之一人,是自己顶头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林冲只是一个小小的教头,骤然看到太尉的儿子,他的拳还能打出去吗?以林冲的身份和地位,只要这一拳打了出去,从此就要面对高太尉的权势与压力,林冲能不思量一下吗?
林冲的成长经历里,没有“反抗基因”。林冲的武艺是家传,世世代代在军中以教授枪棒为业,虽然地位不高,却也是体制中人,享受着体制的稳定与安逸。能够在京城拥有一套小院,有一个不是大富大贵的家,有一个温柔贤淑的老婆,对林冲而言这就是他的全部!他更大的理想就是能够在体制中更进一步!如果动了手,就代表着跟这个体制的决裂,要在短短时间内跳出自己三十多年的生活道路,林冲根本没有想过,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林冲的性格并不是那种一触即发的霹雳雷火,不压榨到极限,他永远都不会爆发,这与武松、鲁智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武松寻仇西门庆、大战飞云浦、夜袭张都监,行事果断,根本不给敌人以反应之机。鲁智深更是如此!林冲遇到一忍再忍,让对手步步紧逼,才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剧。
林冲之所以没有反抗,既是因为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对性格的塑造,也是当时客观社会环境对人思维的限制,实际上像武松这样敢于反抗的人,并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林冲这样的反而更多一些。
缺乏决断,一再忍让的林冲注定悲剧
林冲并不是没有火气,只是他的火气更偏向于阴柔,始终缺乏爆发的力量。从高衙内对林娘子无礼、高太尉陷害林冲、到刺配沧州、休掉林娘子,林冲每一步都是错,最后差一点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不得不说是性格决定命运。
林冲武艺高强,声名远播,江湖闻名,无论走到哪里,还怕没有一口饭吃?可他因为环境形成的惯性与懦弱,更缺乏看清世事的慧眼,导致它一输到底,从一个体制内吃皇粮的变成了落草为寇的盗贼,这固然是封建黑暗的社会对普通人的压榨,与林冲自身的性格也脱不了干系。
在禁军教头当中,还有一个人与林冲有相同的遭遇。同样也是禁军教头的王进,父亲与高俅有仇,曾经在一次冲突中一棍将高俅打得三四个月下不了床。高俅小人得志得居高位后,之一件事就是拿王进开刀。如果王进跟林冲一样步步忍让,只怕性命难保。但王进看事情比林冲通透地多,趁着夜色带着老娘逃之夭夭,投奔延安府旧交。高俅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延安府去。王进丢了一个教头的职位,却保全了性命。
林冲缺乏对危险的判断。当高俅命他带刀一观时,他就应该意识到其中有诈,却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当他被刺配沧州时,两个差拔一路上的表现,居然没有引起林冲的警惕,一个堂堂的绝顶高手,居然被两个四五流的差役害得死去活来,被人捆在了树上死在旦夕。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武松。武松一旦发现两个差人有异,主动出击,将四个杀手全部干掉,又连夜返回州城,杀了对方一个猝不及防。两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行走江湖,最难得的就是预知危险并能果断应对,林冲就属于那种毫无江湖经验和政治经验的小白。
林冲的一再退让是高衙内步步紧逼的原因。高衙内固然是仗着高太尉的“势”,但林冲的之一步就错了。当他忍了之一次,就让高衙内看清了林冲的“底线”,在人情世故这方面,高衙内比林冲高明太多了。所以高衙内才敢于第二次非礼林娘子。如果说之一次林冲是出于种种原因忍了,但是第二次忍让,却让所有的人失望,包括林娘子。换一个人,只怕早已经把高衙内打个半死,然后一走了之了!
事后,林冲把陆谦当成了罪魁祸首,拿着尖刀去寻他,无论林冲是否能够找到陆谦,他的内心仍然是怯弱的,他不敢动高衙内,却把所有的火都撒在了陆谦身上。从表面上来看这是林冲的反抗,不如说这是他给自己和林娘子一个交待。
一忍再忍,是林冲悲剧的根源,面对高衙内,他忍了,两个差拔一路上恶言相向并加害于他,他忍了,到了梁山被王伦排挤,他也忍了,高俅被梁山抓获,面对仇人,他也忍了,忍到最后,别人可曾放过他?别人会因为他的忍让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吗?并没有!
林冲这个角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梁山精神的核心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前提是有一批“逼上梁山”的好汉。如果大宋国泰民安、政治清明、刑罚严正,高俅这样的人无法小人得志,高衙内这样的人无所倚仗,那么还会有“逼上梁山”的好汉吗?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香吗?
作者既然要塑造这样一群代表“道义”的梁山好汉,就必须让他们遭遇到种种的“不公”待遇,为他们上梁山寻找一个“正义”的理由。与其它好汉相比,林冲上梁山的过程更有现实意义,更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高俅是与林冲对立的角色。它原本是个街上混的泼皮无赖,只因为球踢得好,得以被皇帝看中,最后居然成为了宋朝武官更高品阶的太尉。而武艺高强的林冲、王进等人,只因为不会迎逢,不会巴结权贵,没有媚上的软骨头,只能是一个寂寂无名的教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而禁军中的这些高手,最终却被高俅一个一个逼上了梁山。作者想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流氓永远是最后的赢家。
林冲的结局,更具有悲剧意义。梁山好汉被招安后,出征辽国、方腊,历尽千辛万苦,兄弟死伤累累,却又遭受高太尉陷害,或中毒而亡,或草草安置了事,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何等威风,让人忍不住哀叹。而林冲一生英雄,征方腊归来之后,却早已经心灰意冷,没有接受朝廷的封赏,中了风瘫之后在六合寺,最后是武松陪伴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盖世英雄,一生不得志,最后病死他乡,何等悲凉!
林冲并不是单独一人。与林冲命运相似的还有很多,如果看得更深一点,宋江又与林冲有何区别?麾下兵强马壮,梁山所向无敌,何愁大事不成?可他脑子里成天想的却是招安,重新回到体制内!宋江何尝不是个懦弱的可怜人?拴住它的东西,与林冲又有何区别?
造成林冲悲剧的原因很多,既有当时宋朝的黑暗,又有自身的原因,但是当林冲走投无路时,他便选择了爆发,在山神庙将陆谦等前来灭口的众人,杀得干干净净!如果林冲早一点爆发,甚至是早一点拖家带口逃遁,也不会有后来的横祸。
事实上,林冲一直有幻想,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忍让就能够博得同情,别人就不会再与他计较,却不知道人家是想要他的性命,只有当他家破人亡时才醒悟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地幼稚。他自以为休掉林娘子,便能够逃脱高俅的迫害,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不得不说,林事是个遇事糊涂的老好人!
结语:林冲是一个根本没有什么大志向、大智慧的人,虽然有一身盖世武艺,却终生碌碌无为,在体制内,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教头,在梁山,是个坐“冷板凳”的边缘人,他的一生求的过个安稳的日子,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美梦。他哪里有什么大局观啊!
事实上,就算林冲爆发,干掉了高衙内,或者拼了一身胆,再将高太尉干掉,又能影响什么大局?以高太尉的本事和能力,如果被林冲除掉,非但不会影响大局,甚至能大宋的局面更好。林冲的一生,就是一个小人物的一生,有没有他,不会影响、更不可能改变任何事情。
象林冲这样一身好武艺的人,内心深处何尝没有“学成文武世、卖于帝王家”的想法,可现实是:最后得居高位的,未必是有本事的,林冲的遭遇就是梁山好汉的遭遇。少时不懂林冲,觉得林冲是个窝囊废,等到读懂了林冲,只觉得林冲可怜、可叹!等到读懂了这个社会,才觉得林冲正是现实中的你我他。作者深谙人性,把人性和社会写得入骨三分。
什么时候隐忍不发,什么时候果断出手,什么时候忍气吞声,什么时候以死相拼,林冲的遭遇告诉了我们很多,梁山那么多好汉,值得学习的唯有燕青、武松数人而已。林冲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偏偏就是已经出家的武松陪他度过,我相信重病的林冲,在回忆起走过的路时,一定会羡慕武松的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