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2-12-21)180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景帝初年,同是刘姓的诸侯王因为不满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法,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帜开始了实际上的叛乱行动,史称七国之乱,或是七王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刘武据守的梁国军队一同消灭了。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期的诸侯国

有说引发七国之乱的就是当年发生在长安宫中的奕棋事件。汉文帝时候,年幼的吴王长子刘贤来到长安,陪同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玩耍。一日两小儿在下棋,那刘贤为了赢棋对刘启态度不恭顺,被刘启拿棋盘砸死了。刘贤的尸体被运回吴王刘濞那里,但是刘濞说天下都是刘家,就葬在死去的地方,于是又被运回长安。吴王刘濞自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最后借削藩一事,起兵反叛朝廷。

事实上七国之乱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日益严重激化的后果。早在汉高祖时期,刘邦当年平了淮南王的叛乱后,东南广大的地方远离朝廷疏于管制,于是命同行的刘濞为王世代管辖此地。其他的刘姓诸侯王也都如此被封在各地,刘邦寄希望于同姓的子弟帮助皇帝共守天下。

在高祖和惠帝时期,因为各地的诸侯同中央的皇帝血缘亲近,所以的确起着共守天下的作用。但是到了汉文帝的时候,诸侯王们大多都已经历经三代了,同中央的那道亲情联系几乎没有了。反而是这些诸侯王,尤其是吴王凭借封地内丰厚的资源和人口,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欲对诸侯的势力进行削弱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必然使早已拥兵自重的诸侯王们无法接受,最后联合起兵来反抗中央王朝。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所发生的

早先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里经过多年的经营,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大大地提高,在汉朝文帝、景帝时期就对中央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于是中央开始削弱地方诸侯的实力,但遭到抵抗,七个诸侯国联合起兵造反。这七国分别是刘濞的吴国、刘戊的楚国、刘遂的赵国、刘辟光的济南国、刘贤的淄川国、刘昂的胶西国和刘雄渠的胶东国。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

在这七国之中势力更大最强的当属刘濞的吴国。当年高祖刘邦陆续分封了九位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的地位仅仅次于中央的皇帝。他们在自己广袤的封地里独揽大权,铸造金币,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吴国的刘濞就凭借自己封地内丰厚的铜矿,大肆开采,众多亡命之徒都为他效命。天长日久,势力渐渐膨胀,终于在七国之乱中有实力成为众王之首。并且在战争当中,公然自称为东帝,同西边的汉景帝对抗。

实力其次的就是楚国的刘戊,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的孙子,楚国的第三任王。刘戊为人轻佻,不守礼法。汉景帝二年,太后去世。刘戊在长安守孝期间还时常饮酒作乐,纵欲无度,被人告发。汉景帝就趁机削了刘戊的部分封地,这就令他对朝廷怀恨在心。汉景帝三年,刚好碰到吴王起兵反抗朝廷,刘戊也就率领强悍的楚国军队加入了叛乱当中。

其他的诸侯王虽然实力不如吴、楚两国,但是仍旧不可小觑。当七国的部队会合后,足有五十余万,远超汉廷派出的十万军队,但是他们还是输在了短小的眼光和道义上。

西汉七国之乱介绍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前期形势图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在现今的扬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义,向西进发同西面的楚君会合共同朝着长安奔去。会合后的吴楚两军是这次叛乱的主要军队,同时的齐王守在临淄不出,赵王则勾结匈奴意欲共进长安。

得知叛乱后的汉景帝开始准备出兵镇压一事,此时有人建议诛杀晁错以应付七国的“清君侧”之由。汉景帝批准了,于是倒霉的晁错被满门抄斩,晁错本人也被腰斩在东市。然而这并不能平息七国之乱,因为七位诸侯只是打着“清君侧”作为幌子而已,实际上要清的就是皇帝本人。最后汉景帝终于以晁错为代价,决心扫除七国。

吴楚等国的联合军队遭到了处在长安和东边诸侯国之间的梁国的顽强抵抗,虽然吴楚竭尽全力攻城,却始终不见成效。就在叛军攻打梁国的时候,周亚夫率领的汉军暗地里阻断了叛军的粮草供给。不久吴楚等国的联军因为粮草不足,士兵饥饿导致战力不足。于是被朝廷的军队大败,吴王率残军难逃到东越的境内,却反被越王杀死,献给汉朝,其他的诸王都像楚王一样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就此结束,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也极大地增加了。

吴楚七国之乱总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刚登基不久的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开始对已经实力膨胀的诸侯王进行削弱。然而早已坐拥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的诸侯王们不同意中央的削藩政策,于是有了起兵造反的征兆。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画像

在中央朝廷有了削弱诸侯国的动向之后,早就觊觎皇位的吴王刘濞北上同胶西的刘昂密谋造反,说事后二人平分天下。同一时间,刘濞也派心腹到其他如楚、赵等国通信,告知起兵造反的事。由于七位诸侯王的利益一致,所以立马达成了协议。在景帝剥削了吴王的部分封地后,刘濞就诛杀了中央王朝在吴国设立的多为官员,并召集了青壮男丁三十余万,正式起兵。

当汉景帝得知吴王刘濞带头起兵造反消息后,还听取了袁盎的建议,诛杀了御史大夫晁错,试图以此来安抚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旗号的刘濞等人。但是晁错是被诛杀了,吴王等诸侯王们并不罢兵,而是继续举兵西进。于是无奈的汉景帝派周亚夫为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队东下征讨叛军。

吴王刘濞的三十万军队同楚王、胶西王等诸侯王的军队会合后,立马增至五十万,在军队数量上远远压倒中央朝廷。但是叛军在梁国境内遇到了抵抗,吴王刘濞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在梁国费时费力攻打城池。这被绕后的周亚夫抓住机会,切断了叛军的粮草,并同梁国守军合力击败了叛军。吴王刘濞逃到东越境内,但是被越王诛杀,并将头颅献给了汉朝。其他诸侯王们也都无一例外地自杀身亡。七国之乱就此结束,周亚夫率领军队前前后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的战略详解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镇压,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周亚夫画像

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的初期得以顺利进行,向西连拔数座城池。但是到了长安和东面诸侯之间的缓冲地带——梁国境内却是遇到顽强的抵抗,毕竟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但是梁国的城池坚固可靠,叛军一时半会儿攻克不下来,从而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

不过面临声势浩大的七国联军,梁王刘武也是心里发虚,一直催着周亚夫发兵救援。熟谙兵法的周亚夫认为此时的叛军气势过旺,正面与之相抗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就一直按兵不动,任梁王喊破喉咙也不行。不过周亚夫也不是一味无脑地等候叛军打累了,而是暗地里派兵攻占了叛军的粮草营,导致联军失去了供给,士兵们也就没有了力气战斗,整个军队的士气大幅下降。

眼看叛军士气降低的周亚夫,便和梁国内的军队联合夹击了七国联军,不多久联军就被打的四分五裂。为首的吴王刘濞带着自己的残兵逃到了东越,最后还是被越王斩下首级献给了汉朝。其他六位诸侯王前前后后都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由此平定。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懂得忍耐等候时机,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机会,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七国之乱地图分析

七国之乱指的是在西汉时期,由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联合叛乱。那么七国之乱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是一张七国之乱地图。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地图

从上面这张七国之乱地图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战况:叛乱的诸侯国分别是吴国、楚国、赵国、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那么为什么这六个诸侯国会叛乱呢?

原来是因为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当时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内容便是要将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以进一步地加强中央集权。而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这个建议,将楚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封地收回。吴王为了自己的封地不被削减,便与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和胶东王一同发起了叛乱。

吴王是这一次叛乱的主使,是这一次叛乱的主力军。他对外宣称发兵五十万,但是实际上的兵力只有二十万。在七国的联合之下,叛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河南的东部,他们要求汉景帝清除佞臣,将晁错处死,而汉景帝因为叛军的力量而深感担忧,最终在袁盎的建议下将晁错处死了。

在晁错死后,汉景帝便要求叛军退兵,但是叛乱军并没有因为汉景帝达到了他们的要求而有丝毫退兵的意思,甚至声明要夺取帝位。在叛军一路进攻到梁国的时候,因为梁王的阻拦而不能继续前进。而这时候的汉景帝终于下定决心要将这场叛乱平定下来,他命令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带领军团去镇压叛乱。

在周亚夫和窦婴的镇压过程中,切断了叛军的粮草来源,在三个月之后终于将叛军攻破。吴王在预见大事不妙之后便逃到了东越,而东越的诸位诸侯王因为叛乱失败便将怂恿他们叛乱的吴王杀死,然后畏罪自杀,七国之乱就此结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12/479583.html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雄主孙权:年轻时雄才大略,为何晚年变得昏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吴国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这不是因为吴国实力弱,而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用大量的章节描述蜀汉和曹魏,吴国戏份比较少。但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吴国还是很强的,赤壁之战主力就是东吴水军,...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是因为魏延的干扰才续命失败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诸葛亮的七星灯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魏延干挠,真的可以续命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评价忠武侯诸葛亮的一句话。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角色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这本书写尽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之事,并且道尽了很多大浪淘沙出来...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刘...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张辽先去救援樊城会是什么结局?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当时,交战双方,关羽取胜,于禁被俘,庞德被杀,于禁所督七军三万多人全军覆没。关羽取得辉煌胜利,威震华夏,曹操吓得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问题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于禁不会统兵打仗吗?...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性格十分矛盾的人。他年少时仅率数十骑兵就敢混入数万人的梁军,斩杀梁军将领;可他当了皇帝后却胆怯怕战,畏惧辽军,不敢率军救援张敬达,导致最后身死国灭。那为何李从...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势力的十常侍,结...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成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