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影响诸葛亮一生的是哪本书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06)27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才识体系中有先秦儒、道、法、墨、名、兵、纵横等诸子学派的思想因素,可谓学综百家、博采众长。对于前代文化遗产, 诸葛亮采取的是积极的兼收并蓄的方针。关于这一点以往学者著作中已有专门论叙,本文亦不再赘述。以下笔者拟做一次细化,谈一谈先秦时期最主要的儒家著作之一 《左传》对于诸葛亮的影响。妄言之处,还望列位专家海涵。

影响诸葛亮一生的是哪本书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现在一般认为是春秋后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传,先师为之言,后师为之传(1),这是经学的传统。《左传》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15年左右。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史学著作,《左传》开编年体著史之先河,以鲁史为线索,以鲁国十二个国君的谥号为次序, 洋洋十八万余言,生动翔实地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公元前722年至前454年)的重要史实,着重叙写了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法令、外交、文化、历法、天文、风俗等状况,突出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和思想。体大思精,鸿篇巨帙(2),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典籍。

《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从思想内容上看,它首先肯定了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的霸业,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够尊王攘夷尊王是拥护岌岌可危的周朝,攘夷是斥逐进窥中原的各族。它直言不讳写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兼并提出异议,揭露出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相互残杀。它谴责爱鹤而不爱民的卫懿公、残害无辜以取乐的晋文公以及其他大小统治者荒淫 *** 的罪行,目的在于使腐朽的贵族吸取教训, 有所警惕。它歌颂善于治国的管仲、晏婴、子产,强调指出人心向背的重要意义,提出违民不祥、众怒难犯等以民为本、重视人民的言论,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

《左传》一书西汉时开始在民间流传,东汉初被列入官学传授系统,成为古文经文学起家之书。伴随着经学受众的日渐壮大,《左传》这部经典影响则更加广泛了。再看看诸葛亮,他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一个传经世家中,远祖诸葛丰,生活于西汉武、昭、宣、元四帝时期,以明经为郡文学(3),后来仕至司隶校尉,进加光禄大夫,全家由今诸城迁至今沂南(即东汉时的阳都县),因此阳都诸葛氏可以称作是源远流长的世家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诸葛丰七代之后,汉灵帝时先任梁父令,后为泰山郡丞,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会通百家。亮长兄诸葛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4),东汉儒家世代传经,是时代风气使之然。在这样一个古文经学派的家学背景下,处于求学启蒙阶段的少年诸葛亮,自然要熟读《左传》这部经学入门典籍的。

诸葛亮来到襄阳后,被荆州牧刘表安排在城南学业堂读书,师从綦毋闿、宋忠、司马德操等人。而綦毋闿等人皆博通诸经,受其熏陶门中弟子伊默就专精于《左氏春秋》(5)。有这些名师硕儒的敦敦教诲,加之少有逸群之才独观其大略,诸葛亮必尽得《左氏春秋》之精髓。

影响诸葛亮一生的是哪本书

《左传》对于诸葛亮的积极影响,透过他的思想言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左传》中民本的思想。《左传》中以民为本的终极关怀思想贯穿全书。文中通过随季梁(桓公六年)和宋司马子鱼(僖公十九年)的言论多次提出民,神之主也的观点,并在韩献子论栾武子报楚(成公十五年)、晋师旷论卫人出君(襄公十四年)、然明答子产为政(襄公二十五年)、齐晏婴晋叔向论齐晋季世(昭公三年)、沈尹戌论抚民(昭公十九年)、逢滑对陈怀公(哀公元年)等篇章中反复强调上思利民的必要和民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国将兴,听于民(6)的结论。诸葛亮治蜀尤其注意顺应民心、为民兴利这一事关政权的根本问题。他指出: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7),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8),因天之时,就地之事,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9)。他坚持以民为本,讲究德治仁政,注重人心向背。他抚百姓,示仪轨,开诚心,布公道(10),心系黎庶,勤政爱民。百姓感其恩德,敬之爱之。亮病卒后,如陈寿《三国志》中所记载的那样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辟,世代祭奠,永垂青史。

其二是《左传》中的法治思想。《左传》中通过记叙郑子产积极推行法制治理国家的史例提出法治的思想,并在后续篇章中指出:贵贱无序,何以为国(11),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12),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13),进一步阐明依法治国的原则和重要性。诸葛亮治蜀正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他提出: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14),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15),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6)。他设立《蜀科》确保有法可依,严明吏冶强调执法必严;他约官职,从权制(17),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18)。街亭一役后,他比照《左传》中杨干违法,魏绛戮其仆的有关事例,不但依法处斩了自己最为器重的马谡,更引咎责躬上疏自贬三等,以严于律已、高尚自诉的风格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在他的良苦用心下蜀国境内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19),一派安定祥和的气氛。

其三是《左传》中的人才思想。任何一个社会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选拔人才在历朝历代都是理政治国的重中之重。《左传》中关于人才思想的论述有:举不失德,赏不失劳(20),三折肱知为良医(21)等,明确指出选才的 *** 和标准。诸葛亮治蜀非常注重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他不分亲疏,唯才是举,提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22),忠益者莫大于进人(23),要求取人不限其方。。。。。。尽时人之器用(24),提拨重用如蒋琬、姜维、何祗、张嶷、王平、杨洪、杜微、秦宓等一批后起之秀。诸葛亮不以个人好恶取人才,他与法正禀性不同,但很佩服法正的智术,于是花费很大力量把法正争取过来,凭借法正的善设奇制变,智取益州。许靖原为蜀郡太守,刘备围攻成都时,许靖想逾城投降,刘备十分看不起他。但诸葛亮不带成见,他对刘备说: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25),于是拜许靖为司徒。他还在成都之南筑台,以延四方之士,为蜀汉网罗了一大批文武精英,使刘备顺利建立了政权。这些都是对于《左传》中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其四是《左传》中的军事思想。《左传》这部书非常善于描写战争全书记录军事行动四百八十多次,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十四次。作者把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记载战争的部分如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等,简直可以作为兵法战例来看;书中不乏一些战术策略的精辟总结,如: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26),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27),敌不可纵,纵敌患生(28),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29),战,勇气也(30),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31)等。诸葛亮活学活用发展创新,对于战争的胜败从根本上找到原因,总结出一系列科学的军事理论:师出以律,失律则凶(32),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33),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34),并付诸实际、身体力行。另外《左传》中还提出的对内维护民族和睦、对外寻求积极外交的战略主张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3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6),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37)。大许基于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对内和抚戎夷,对外结好

孙权的战略思想。他采取心战策略和抚南蛮西戎,派遣郑芝使吴恢复两国盟好,着力做好内政外事,以创造东、南、西三个周边的和平良好环境。

影响诸葛亮一生的是哪本书

其五是《左传》中所宣扬的思想道德观。书中强调指出:日月之食,何损于明(3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39),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40)、施舍不倦,求善不厌(41),对君子的作派从思想、行为学的角度提出具体要求。诸葛亮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强调:正已以教人,要求下属多提出批评意见,勤攻已阙,以集众思广忠益(42),一再声明自己不疑于直言也(43),告诫后代志当存高远(4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45)。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自校薄书,率先垂范;他清贫淡泊,不贪不奢,蓄财无余,妾无副服(46);他视功利若敝屣,以忠贞而事君。对于刘备的临终嘱托,他援引《左传》中僖公九年荀息回答晋献公托孤时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的话语誓表忠心。

其六是《左传》中的经济思想。《左传》中记叙有卫文公务材训农,通商惠工(47)以农为本带动地方经济的事迹。诸葛亮治蜀始终贯彻着一套与之类似的经济思想即:休士劝农,分兵屯田,调其赋税,以充军实(48),铸直百钱,平诸物价(49)。他大力推行闭关息民、务农殖谷、工商并举、盐铁官卖、发展蜀锦、重视科技、架桥铺路、兴修水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使得蜀国出现了国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社会安定、物殷国富的繁荣局面。

最后是《左传》中的辞令。《左传》中的辞令短篇如《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长篇如《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者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情况下,沉着应对,不卑不亢。看起来是摆事实讲道理,实际则巧妙利用秦晋两国间的矛盾,依情据理展开分析,终于说服秦国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后者是一篇与秦绝交的最后通牒,吕相历举事实斥秦不义,句句铿锵有力、有利有节,使得秦国几无反驳之力。像这样纵横捭阖的说辞,实际上已开战国苏(秦)张(仪)游说风气的先例。由于当时诸侯来往频繁,使臣是否善于辞令,不单单只是个人荣辱问题,更牵涉到国家利益,正如孔子所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左传》中生动的言辞触目皆是,除上举两篇外,著名的还有《阴饴甥答秦伯之部》(僖公十五年)、《展喜犒齐师》(僖公二十六年)《王孙满论问鼎之轻重》(宣公三年)、《宾媚人责晋》(成公二年)、《知荦对楚王问》(成公三年)、《戎子驹支责晋于朝》(襄公十四年)、《子产论毁垣》(襄公三十一年)等部分,无不曲折缜密、委婉尽致、恰到好处(50)。观诸葛亮行文言语,如《正议》中,开篇列举项羽恣意妄为、不循正道导致兵败垓下以及刘秀率领数千羸弱士兵战胜王莽四十多万精锐部队的事例,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驳斥警告曹魏的诱降丑行,反复阐明人谋可以胜天的观点,表达他以弱胜强、誓死抗争的信心和决心。全文叙理简练精纯、议事周密严谨,堪称一篇光辉的战争檄文,颇有《左传》中行人辞令的痕迹。再假若历史上真有舌战群儒的话,大概也是受益于此罢。

综上所述,《左传》这部先秦时期儒家重要典籍在诸葛亮这位历史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身上有着深远的思想延续。作为一位千古名人,诸葛亮对于前代文化遗产积极地传承与发扬,突出表现了他兼容并包、各取所长的优秀个人素质。诸葛亮继承了前代文化遗产,更丰富了后世文化生活,他圆满地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他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必将永远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民不断向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1/482333.html

“影响诸葛亮一生的是哪本书”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司马懿临终遗言:子孙不准扫墓!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论你是什么达官贵人,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哪一个朝代不是别人的万千尸骨登上那至尊之位。而我们经常听到三国中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为了成就后...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对曹丕登基,为何没有除掉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老板去世后,世子曹丕继承王位还没过几年,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九五之尊的皇位上,对权力的渴望,就如同一只看见了肥肉的贪狼,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要知道,一般臣子想要谋取皇位,都要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计划,但...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允禩为何会败给四阿哥?原因是什么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老八生在那个时代只能说是他的悲哀。老八允禩人称“八贤王”,正史记载老八允禩在雍正四年就被以“阿其那”“塞思黑”就是猪狗不如的称号,就被雍正搞垮了,而并非像《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在雍正临死前才摆平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