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延真的脑后长有反骨?长有反骨的魏延的下场?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08)240

笔者认为,所谓魏延谋反说,那完全是罗贯中捏造的罪名。陈寿对此已经下了结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魏延的冤家对头杨仪倒似乎是脑后长有反骨。 平心而论,蜀汉国小,人才较之魏、吴要少得多,诸葛亮生前用人不当,又不能协调好部属的关系,死后导致蜀汉政权的这场内讧,这对人才资源匮乏的蜀汉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势必加快蜀汉的衰落趋势。对此,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杀。

魏延真的脑后长有反骨?长有反骨的魏延的下场?

如今,读者不妨去武侯祠瞻仰,见两廊的蜀汉文臣武将众多,而唯独没有魏文长之像。问其缘故,讲解员云:因魏延是叛臣,故无其像。 可真实的历史事实如何呢? 魏延,字文长,原为刘表属下大将蔡瑁的部下,后投韩玄,再投刘备。他为蜀国立下了许多的战功,但是最后却死于自己上司的残害。现在先从魏延刚投刘备说起吧。当刘备败走新野时,途中,魏延曾招呼刘备进荆州城,共杀卖主之贼,但却被文聘抵挡住,因此,魏延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后来韩玄不但不重用他,还想把长沙的守卫者黄忠杀死,魏延又救了黄忠,投靠了刘备。就在投靠刘备的过程中,孔明就根据魏延的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要杀掉他,幸亏被刘备劝住。在诸葛亮看来,他为什么要杀魏延呢?原因诸葛亮认为:忠臣不能仕二主。难道忠臣就真不能仕二主吗?赵子龙不也是先仕公孙瓒,后仕刘备的吗?姜伯约不也是投降诸葛亮,再说,这黄忠不也是从韩玄那里投靠刘备的吗?难道能说他们不忠吗?不能。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杀黄忠,要杀魏延呢?这公平吗? 再说,魏延在帮助刘备守汉中时,曹操曾经用钱财、权利引诱魏延叛蜀,但魏延并没这样做。这说明了魏延并不是像吕布那种见利忘义的人,他只不过不像那种无论君主有多笨,都坚持忠臣不仕二主的人。他看不惯原来的上司(蔡瑁、韩玄)那样的卖国贼、杀人狂。

对于刘备,他完全忠心,他肯打硬仗,肯用智谋,他真不愧是英杰。也难怪刘备能置张飞情绪和全军议论于不顾,而破格任用魏延,这不仅反映了魏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如果魏延脑后有反骨,焉能受此重任? 《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当然豪言壮语谁都会讲,那么魏延镇守汉中的实际功绩究竟如何呢?《三国志姜维传》说: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到了姜维守汉中,他认为魏延的军事部署,虽合《周易》重门之义,但只能保证不丢土地,却不能大量杀伤敌人,于是他改变魏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放弃汉中外围据点,将驻军撤守汉、乐二城,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到盆地内部的做法,并认为此乃殄敌之术也。 对于姜维的此次调整军事部署,历代史家多认为是重大失误,为后来汉中失守、蜀国灭亡种下了祸根。魏、姜二人军事才能之高低岂非一目了然?所以刘备在用人和识人上,确实要比诸葛亮高明得多。 其实,魏延的军事才能并不亚于汉初韩信。刘备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帝王,他拔魏延为汉中都督,委以方面之任,已有培养魏延成为大将军的打算,但诸葛亮对魏延却处处掣肘,不肯大胆使用。蜀汉并不是没有人才,甚至也不乏类似

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但诸葛亮看不惯魏延这种类型的人物,始终是疑而不用,这就失去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博大胸怀。 那么魏延到底有没有想过背叛蜀汉呢?当然没有,关于魏延之死,更是一大冤案。

《三国志魏延传》载,建兴十二年,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召开的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但这次会议的召开却导致了严重后果。 按说,主帅病危,为了怕引起军心动摇,只与少数人商定后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少数人,既应包括自己的亲信,也应包括军中最重要的高级将领。魏延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领汉中太守,南郑侯。而诸葛亮是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领司隶校尉,益州牧,武乡侯。二人均假节,封侯。可见,魏延在蜀汉朝廷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而杨仪时任丞相府长史,费祎为丞相司马,姜维任中监军征西将军。以官位论,杨、费、姜三人之官职均不能与魏延相比。而诸葛亮召开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却偏偏将魏延排斥在外,这难道不是故意的吗? 再者,诸葛亮虽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但并没有安排谁任全军主帅。只是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在前后军中间起衔接辅助作用。杨仪任何职呢?不知道。看以后事态发展,似乎全军上下都认定诸葛亮让杨仪暂摄全军统帅之职。而事实上,杨仪并无蜀汉朝廷或诸葛亮临终前的正式任命,杨仪统率全军名不正、言不顺,这就为魏、杨内讧伏下了祸根。 说白了,诸葛亮深知若要蒋琬、费祎、姜维顺利地执掌朝政、军政,魏延是一大障碍,因为魏延在朝中、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

为了排斥异己,诸葛亮不惜毁掉蜀汉的国之栋梁,欲将魏延置于死地。 当然,魏延被害的起因虽然同诸葛亮有密切关系,但毕竟不是诸葛亮的临终遗命,杀害魏延的罪魁祸首是杨仪,当然费祎、蒋琬、董允等人也负有一定的责任。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由来已久,魏延骄狂,杨仪自负,两人关系势同水火。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已闹到冰炭不相容的程度。 于是魏、杨内讧以魏延彻底失败而告终。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是天才军事家,倘遇明君当个杰出的政治家还可以,单就军事上讲,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就比他强得的,无论是攻取,守城都很出色,诸葛亮六出祁山,都逃不出司马懿的算计,这就像孙猴子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用兵之道,奇正互生,而诸葛亮太稳重了,每次临阵,搞点小诡计,耍点小聪明,难有大的突破,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眼能识破他的战略意图,进而指挥若定,稳操胜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2587.html

“魏延真的脑后长有反骨?长有反骨的魏延的下场?” 的相关文章

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东汉第二任皇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刘秀之口。未发迹之前的刘秀,籍籍无名。路过新野时,对貌若天仙的阴丽华心驰神往。回到长安后,见到执金吾出行的空前盛况,更是羡慕有加,于是有了那样的赞...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雍正宠臣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生前,有四个最受其信任的大臣,这就是鄂尔泰、李卫、张廷玉和田文镜。除了田文镜死于雍正朝外,其余三人都延续到了乾隆一朝,其中又以李卫最先去世,年仅51岁。雍正皇帝去世后,把依然活...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历史上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

对李建成真的远不如李世民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但这22人的年龄差距很大,唐朝开国战争期间,活跃在朝局舞台上的成年皇子,不过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李建成和李世民是一对最有力的储君竞争者。他们之间矛盾产生的源头,正在于老爸李渊。李...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得到后主李煜恩宠。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光义侵占小周后的事件,是在各种笔记中广为流传,却没能收入正史的一个史料。这个史料是说,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赵光义经常宣小周后进宫,数天后才出来。出来后,她便大骂李煜。骂声传到了屋外,听到的人...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