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玄宗后宫中的女人们是如何争宠的
提到唐玄宗,可能大家更先想到的都是杨贵妃,长恨歌里说她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那么唐朝后宫究竟有多少妃子宫女呢?据记载,后宫除皇后外,其他的后妃名号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女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唐中后期有些改动,但大体上差不多。而唐玄宗时期,后宫总的宫女数量达到了空前的四万,这个数字绝不是虚指。
这么多的宫女聚在一起,以至于唐玄宗无法决定每天临幸谁。为此,风流天子想出了很多风流主意,每天将一群宫嫔集中在一起,让她们投骰子,投中者中更优胜者,当夜侍寝。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称为剉角媒人。
春秋季节,唐玄宗令后宫女子们在门前栽花,玄宗追随着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晚便宿在该处,称此法为蝶幸。
由于进御的女子太多,玄宗难以一一记住她们的姓名和相貌,便又发明了一则风流办法,将已进御的宫女臂上,打上风月常新之印,再渍以桂红膏,使印记牢固,经水洗不褪色。
直到天宝五年以后,杨贵妃得宠,后宫女子皆被搁置一旁,剉角媒人、蝴蝶和风月常新印都派不上用场。
玄宗一生中,在他身边争斗最明显的是四个女人:前期为王皇后和武惠妃,她们的争斗更多的涉及到前朝政治;后期则主要是梅妃和杨贵妃,她们不像王皇后和武惠妃那样有政治头脑,主要是争夺皇帝的宠爱,但由于唐玄宗爱屋及乌,对杨氏家族的宠幸,杨家外戚把持朝政,对前朝的政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而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最后看起来,似乎都没能笑到最后。
王皇后是玄宗的原配,也是玄宗朝唯一一个皇后。当玄宗还只是临淄王的时候,王皇后就嫁给了他,陪他一起度过了韦后和太平公主擅权的艰难岁月。王皇后决不是一个只知坐享其成的皇后,而是有着相当政治头脑和能量的人,在玄宗未登位之前,她与李隆基的关系颇类似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不管是举事诛韦后还是灭太平公主,王氏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参与谋划,她的兄弟王守一甚至直接参与了诛太平的事件。李隆基即位后,立刻将王氏封为皇后,并封岳父王仁皎为太仆卿,累加开府仪同三司、邠国公。成了皇后之后,她也仍然是贤良淑德,对宫里上下都以礼相待,使得上下无不感其德,但是她与长孙皇后相比,其更大的不幸在于,她没有生养自己的子女,尽管她收养了杨贵嫔的儿子李亨,但是却没有一位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而更不幸的是,随着玄宗登基,另一位比她更有政治手腕、也更获玄宗欢心的女人走进了她的生活这就是李隆基的前期宠妃,惠妃武氏。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攸止的女儿,她出生时正值武家当权,因此从小便被送入宫中养育,接受宫廷礼仪教养,再加上她出众的美貌,对深宫政治及权术的熟悉,也许还有她身上流淌的武氏的野心因子,这一切综合起来使她足以面对深宫中复杂无比的局势。玄宗即位后,入宫发现了她,马上就被迷得神魂颠倒,将王皇后以及自己原来在王府的宠妃们统统丢到九霄云外。这还不算,就连在子嗣上,她也比王皇后厉害得多她一共为玄宗生育了四个男孩,三个女孩。
武惠妃的之一个儿子刚生下来,欣喜若狂的玄宗就将其命名为嗣一,这名字简直将自己前面八个儿子视如无物,所寄予的厚望昭然若揭。可惜,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这个一生而美秀的孩子却很快就夭折了。玄宗悲痛不已,时车驾在东都,葬于城南龙门东岑,欲宫中举目见之。
其后,武惠妃又生了一个幼而丰秀的十五子,结果,又是小小年纪就死了。接下来武惠妃生了一个女孩,上仙公主,仍然没能活到成年,就死了。这让武惠妃和唐玄宗在悲痛之余,都开始疑惑起来。于是,当武惠妃再次生下一个儿子,寿王李瑁的时候,唐玄宗便将他送到哥哥宁王府中,交给王妃元氏抚养,并且对外声称是宁王的孩子。果然,这个在宫外抚养的寿王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而吸取了教训之后的武惠妃又如法炮制,接着生养了剩下的儿女:盛王李琦、女儿咸宜公主、太华公主。由此可见,后宫的争斗是多么深不可测,即使专宠擅斗如武惠妃,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
既然有了儿女,武惠妃的胃口就大了,她与王皇后的争斗马上从一般的女人之间的争宠上升到为子女争继承权的高度。在后宫里她完全是占尽风头,唐玄宗之前的宠妃赵丽妃、刘才人、皇甫德仪等人统统靠边站,就连对王皇后,她也开始礼数怠慢,不放在眼里。王皇后对此非常不忿,经常向身边左右的人发牢骚,但因为皇后平素待宫中的人都很好,并没有人去告状或者诬蔑她。武惠妃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她的岔子,只好发挥枕头风的功能,不停地在玄宗面前说王皇后的坏话,慢慢地玄宗也开始疏远皇后了。王皇后知道之后,又悲又恐,于是请唐玄宗来,一起忆苦思甜,回忆当年的贫贱岁月,甚至流着眼泪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这说的是韦后时期,他们的日子过的非常艰难,以至于当玄宗生日的时候,竟然没有钱摆生日宴。后来还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将身上的紫色斗篷脱下来拿出去换了一斗面回来,才勉强办了一个寒酸的生日家宴。玄宗听了之后,颇受触动,废后的话自然不好意思再提。但是他心里到底还是想让自己心爱的武惠妃当皇后,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心腹姜皎。谁知姜皎却是一个保后党,他转身就把这消息透露给了王皇后的弟弟王守一,王守一知道消息后非常惊恐。玄宗为了稳定人心,于是找了个借口将姜皎处死。
姜皎虽然死了,但是后宫的争斗却已经无法再停止了。而皇后无论从德行还是人品上,都无法挑剔,唯一看上去充分的理由就是她没有生育任何子女。为了能尽快生下嫡长子,皇后和王守一都开始了病急乱投医。就这样,一个叫明悟的妖僧粉墨登场了。他先是让皇后祭祀南北斗星,然后将一块霹雳木剖开,在中间写上天地尊号以及唐玄宗的名讳,然后合在一起交给王皇后,让她佩戴在身上,说这样就可以得儿子,而且皇后以后的荣华富贵堪比武后。王皇后欣喜若狂地佩戴起来,可是不久,这件事就被武惠妃知道了,密报了玄宗,玄宗大怒,亲自审查此案,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王守一也被处死,王氏家族也受到了极大的株连。直到王皇后的养子、肃宗李亨即位之后,才雪其事,追复后位。
整个厌胜时间在史书的记载上看来似乎没什么破绽,可是细一推敲,却不能不让后人疑点丛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明悟这个妖僧,他的出现非常莫名其妙,唐书及后来的任何记载中都找不到他的来历,也没有交代他后来的去向,仿佛他就是为了这次的事件而出现。其次他说的话会对王皇后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他说当比为武后,为什么放着长孙皇后不去比,偏偏比武后呢?武后在唐朝的名声可不算好,而且王皇后的死对头,恰恰就是武惠妃。而这一言语却能让王皇后这样一位并不算没头脑的女人动心并且深信不疑,实在是耐人寻味。最后,则是两代皇帝对该事件的态度变化,王皇后当时虽然被废,不久后死去,但是后宫思慕之,帝亦悔,到了肃宗即位,更是追复后位,由此可见,这次的厌胜事件,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但不管怎样,王皇后被废,皇后位置就空缺出来了。玄宗跳过了贵、淑、贤、德四妃的体制,直接把自己心爱的武氏立为惠妃,位列四妃之上,礼秩比皇后,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玄宗的意思了。可惜玄宗的如意算盘却遭到了朝堂上下一致反对。大臣们刚刚从则天女皇的阴影中走出来,对武字极为敏感,何况惠妃与王皇后的种种后宫争斗,通过废后等一系列事件在朝野上下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大家的普遍同情心都是放在仁德的王皇后这边。无论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忌讳,他们都不愿意让唐朝再出一位武皇后。玄宗没有办法,只好安慰性地将惠妃在宫里的一切都提高到皇后的水准,从此武惠妃就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为自己争后位不成,武惠妃就开始为儿子争储位了。当时的太子是赵丽妃的儿子李瑛,他和皇甫德仪的儿子鄂王李瑶以及刘才人的儿子光王李琚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三人基因不错,都生得朗秀,颇得朝臣的拥护。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是一个正直重大体的人,要收买他基本上很难,所以武惠妃想要达到目的,不但得说服玄宗,还得寻找一位帮手在前朝内外夹攻,最后,这个任务就落到著名的笑里藏刀李林甫身上。李林甫为人非常厚黑,现有流传《度心术》一书,堪称厚黑经典之作。他还是吏部侍郎的时候,就曾多次向武惠妃表忠心,经过武惠妃的努力,他终于当上了礼部尚书,与张九龄同列宰相职位。帮手有了,狗仔队也找好了,那就是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他们一个在明面上力挺,一个在私下里暗中打探,四处搜集太子等人的不轨言行,通过武惠妃告诉唐玄宗,很快就使得玄宗对太子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疏远。
母妃失宠,父子关系又疏远,于是太子和两位王爷私下聚会之余,总免不了口出怨言,杨洄这位长耳朵人士立即如获至宝地将他们的言论报告给岳母武惠妃,惠妃则在玄宗面前着实上演了一场梨花带雨的好戏,哭诉太子等人是如何地怨恨自己,以至于对皇上也有微词等等,玄宗被心 *** 的眼泪哭得又痛又怒,立即找来宰相张九龄,要治三个儿子的罪。
张九龄却深知其中情由,而且他一向反对武惠妃,无论如何也不肯如皇上所说,治太子和两位王爷的罪,反而委婉地指出武惠妃包藏祸心,所以才会挑拨离间,请皇上不要被迷惑。唐玄宗虽然极为不悦,但确实没有什么实在的证据,于是只好不了了之。这事被武惠妃知道之后,深恨张九龄这块大绊脚石,不停地在玄宗面前吹风,玄宗本来也对张九龄很有意见,加上不久之后,张九龄又因为别的事情屡屡反对玄宗的意见,终于使得玄宗不耐烦起来,罢免他的宰相权力,由李林甫取代。
除去了前朝的绊脚石,武惠妃一党更加快了易储的步伐,终于一出谋划周密的三庶人好戏出场了。
开元二十五年春天,驸马杨洄到处散播太子及其妃兄、二王谋反的消息,弄得京城到处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然后,武惠妃假传圣旨,说内宫有匪盗,让太子及二王披甲领兵护驾。当时太子和二王的住处与皇宫都是紧邻的,有事情去护驾也都合情合理,于是他们并没有疑心,立即照办,带着大批武士进入了皇宫,就一头扎进了武惠妃的大网要说儿子和儿子真不一样,赵丽妃等生的儿子就是如此天真,而王皇后的养子,日后的肃宗李亨,他可比自己的兄弟们能忍多了,忍辱负重把两个老婆一个杀一个休,终于换来了平安,小不忍则乱大谋,我猜测其中怕也有王皇后教养的功劳。
他们刚闯进皇宫,武惠妃马上向玄宗告密说太子谋反,并让玄宗亲眼看到了这场误会的场面。玄宗震怒之余,来不及思考,立即调派卫队前去抓捕儿子们。直到这时候,太子三人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在正规军的迅速行动下,太子三人很快便被抓起来。玄宗仍然余怒未消,甚至都来不及多想一下为什么叛乱会如此快的平息,马上召重臣来商议废太子事宜。这时的李林甫当然毫不迟疑地说:此乃陛下家事,臣等不宜介入。这件事就这样轻轻巧巧地定性为家事,只待皇帝乾纲独断了。既然这样玄宗就不客气了,连审讯都免了,直接下诏将太子等三人废为庶人,太子妃兄流放。就这样,武惠妃仍然不放心,和李林甫一起使劲地给玄宗制造紧张气氛,仿佛三庶人随时会杀个回马枪,玄宗本来就对儿子们已经没多少感情了,于是仅仅十五天后,他就下令,将三庶人立即处死。
太子也废了,碍事的丞相也罢了,眼看着改立太子的事情十拿九稳了,可是宫中却忽然有了传闻:太子三人的冤魂开始闹鬼了。
这个消息把武惠妃吓倒了,她毕竟没有武则天那么狠辣的性格,一听说闹鬼之后,她就开始疑神疑鬼,心虚胆怯,不久就病倒了。无论是医药也好,祭祀也好,就是没有用,这鬼越闹还越凶了,闹得武惠妃整夜提心吊胆,惊恐万状,无法安睡。结果不到一个月,才四十岁的武惠妃就撒手人寰了。
玄宗对心爱的惠妃的死非常心痛,他虽然明知道她可能做了不少亏心事,但是却仍然坚持追封她为贞顺皇后,并亲自下诏悼念她,诏书称赞她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承戚里之华胄,升 *** 之峻秩,贵而不恃,谦而益光。以道饬躬,以和逮下,四德粲其兼备,六宫咨而是则。法度在己,靡资珩佩;躬俭化人,率先絺纮。夙有奇表,将加正位,前后固让,辞而不受,奄至沦殁,载深感悼,遂使玉衣之庆,不及于生前;象服之荣,徒增于身后。可赠贞顺皇后,宜令所司择日册命。至于是不是真的如该诏书所说,明眼人则一看便知。由此也可知,他对武惠妃的宠爱。 但是,要讲到立储的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谓人在人情在,人亡人情亡,武惠妃能得到玄宗的宠爱,自然非一般角色,可是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在唐玄宗众多的儿子中却并不出众:寿王不但资质平平,性格软弱,而且无一出奇处,何况他从小在伯父家中长大,根本和玄宗没有多少父子之情。就是在讨老爸欢心这一点上,比起他的王妃,日后封为贵妃的杨玉环,他也是差多了。 武惠妃死后,宫中眼下最受宠的新秀则莫过于梅妃江采苹。
关于梅妃,最早的记载是晚唐张沁的《妆楼记》,此后陆续有野史或者文人笔记写到梅妃,但新旧唐书均没有收录任何关于梅妃的言行记录。不过,全唐诗里却收录了梅妃的两篇作品:《楼东赋》及《谢赐珍珠》,所以梅妃其人应该还是存在的。梅妃是福建人,从小即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进宫后看见梅花,立即倾倒,在自己的寝宫周围种满了梅花,并且常常为之吟诗作赋,唐玄宗便将她封为梅妃。梅妃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除了文采了得、善于应对之外,她还精于制乐、斗草等等游戏,并善跳凌波舞,玄宗非常得意,经常向兄弟们夸耀她,并称为梅精。由于她爱梅花,唐玄宗还特意让人从北方快马加鞭送梅花过来,在这一点上和日后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见她当时受宠的程度。 但是梅妃虽然有才,也有一般的才人所特有的脾气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