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高考”趣事 盘点古代人那些高考趣事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4)320

一、古代高考三题

我国古代的高考――科举,在某些方面和现在的高考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1。古代高考也封卷

现在高考规定有严格的封卷制度,每场考试一结束便弥封考卷,以防止考试阅卷出现人为弊端。实际上,这种封卷制度在古代高考就早已有之。

古代“高考”趣事 盘点古代人那些高考趣事

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起始于宋朝。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开拆弥封。追溯起来,宋代的糊名考校法显然当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不过,在古时封建官场腐败的情况下,即便实行考卷弥封制度,还是有不法考官凭借辨认考生字迹作弊。于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赵恒下令设誊录院,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考官藉誊抄副本评卷。此种作法,把考试封卷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古代高考也有少年班

每年的高考,几乎都会传出有低龄高分考生被重点院校破格录取的消息。前几年还有学校开设了少年班,专门网集神童加以重点培养。

然而,对神童实行特意培养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大量史料说明,中国自古就不乏神童,而古代各朝对这些神童也是格外重视,一旦发现,就要着意加以培养,并引为皇朝幸事。

史学有记,早在汉时朝廷就选拔了一些年龄俱在12岁以下的奇童在太学读书。唐代科举则专门设立了少年班――童子科,只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能诵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给予身份。当然,由于年少不经事,他们虽有功名,却不能去治民。

而在宋朝,童子科还录取过女孩。宋淳熙元年,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中书省应试,主考官挑试诗书43件,全部通过,为此,孝宗皇帝特地封她为孺人。

元代也曾规定,凡童子科中试者,一律录取到朝廷的更高学府――国子学里加以重点培养。

3。古代高考也重素质教育

现在高考,高分低能现象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实际上涉及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古代的高考,古人同样重视这一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就是举人到京城会考,金榜题名后紧跟而至的就是高官厚爵。其实,真实情况并非这样,古人在会试取中贡生后,还要面临另外一场考试――殿试,然后才能决出名次。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皇帝除了现场点题让贡生们作文比试外,还要通过问话、观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考察,最后综合他们的情况,才能定出状元、探花、榜眼等一应名次。

殿试的好处是,通过直面观察,对考生平时接受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尽量做到全面正确地评估其才能。这说明,古人对考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不亚于今人。

二、我国古代如何高考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源于隋代,到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怎样获得高考入场券

更高级的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要想获得这一资格,必须闯过六关:首先参加童子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获得秀才头衔;然后通过省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闯过第四关,保住秀才的头衔;这样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考大比之年的乡试,连考三场中了举人,才过了第五关,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的下一年春天举行,也要礼部(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主持,在京城进行,也要考三场,考中了得到贡士的头衔,才最终取得了高考的入场券。由此可知,古代的高考独木桥比现在要难得多。

古代高考要背多少书

据统计,书生们要背诵《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古代高考的科目

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古代高考怎样防止作弊

考场是封闭式的,一排排号舍把考生隔开。试卷都要糊住姓名,这叫弥封。 *** 是在试卷交上来后,先由弥封官将卷面折叠,封藏应试者的姓名,编上红号;然后由誊录人员将试卷用朱笔滤誊写,称为朱卷,将它送考官评阅。放榜的时候,按取中的朱卷红号调取黑卷拆封,最后唱名写榜。但是,制度再严格,舞弊丑闻时有发生。

古代高考的名次

高考成绩分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之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

古代高考状元知多少

科举史上之一个状元是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了500多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3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3685.html

“古代“高考”趣事 盘点古代人那些高考趣事” 的相关文章

关羽被杀后刘备做了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马上报仇

关羽被杀后刘备做了什么 刘备为何没有马上报仇

还不知道:关羽被杀后,刘备并没有立刻为他报仇,他做的这件事暴露其野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夺了荆州南部的四郡,关羽被拜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这样做,就是想让关羽镇守荆州,自己亲自去取益州。关羽镇守这里的时候,斩杀庞德、降服于禁后威...

靖康之耻宋徽宗被囚禁多年 宋徽宗后半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靖康之耻宋徽宗被囚禁多年 宋徽宗后半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靖康之难后,囚禁在五国城的宋徽宗,除了生孩子外还干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宋京城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徽宗、钦宗及其皇室宗族、王公大臣、宫女、匠役一万余人被俘北迁。此时,宋徽宗的九子赵构已在南京应天府(...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安禄山为何要选择起兵造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这段话说的是,安禄山造反不久,不只是身上长满疮,而且很快就失明了。既然他造反不久就失...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关羽中箭与张郃中箭的结局为何会不同?

俗话说刀剑无眼,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羽和张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勇武过人,作为大将,都要统兵作战,上阵杀敌,难免会受箭伤。在正史中,关羽曾头部中箭,但是没有死,而张郃右膝中箭,为什么却死了呢?关羽头部中箭,是在和庞德交战时,庞德射的。当时,关羽发动襄樊战...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袁绍曹操原本是盟友,二人的关系为何会恶化?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们对于官渡之战耳熟能详,但是导致袁绍、曹操这对本来的盟友直接对决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呢?董卓进军洛阳后,废掉...

赵飞燕是什么出身?她与汉成帝是如何相识的?

赵飞燕是什么出身?她与汉成帝是如何相识的?

从古至今,最不乏才子美女。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飞燕,绝世美女,舞姿缥缈,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可谓荣宠一时,羡煞六宫。然而根据《汉书》记载,其实赵飞燕在被封为皇后之后,就已经不再那么受宠了,更受宠的是自己的亲生妹妹赵合德,最终正值壮年无病无灾的汉成帝刘骜,就...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