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在夷陵战役惨败陆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5)330

七百里连营背后的谜案,刘备惨败给陆逊的更大失误是什么? 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进行的吴蜀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有关此次战役的许多情况,已经有很多的论著。 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的七百里连营遭到军史界的一致批评,认为这是刘备在本次战役中犯的一个重大错误连营七百里,分散兵力。

刘备在夷陵战役惨败陆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犯了基本军事常识性错误而连营七百里吗? 要解答此问题,首先应了解当时蜀军的实际部署情况。 形势222年2月,刘备军推进至夷陵、夷道一线,被陆逊大军阻击,无法前进,陆逊军又坚壁不出。由于蜀军已经进入吴境600多里,沿途一些险要关口需要派兵把守,同时掩护后方的运输线,所以分兵守卫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

刘备在近700里的整个狭长作战地区共有多少营垒呢? 《三国志吴主传》比较准确地记载为:蜀军分居险地,前后五十余营,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 *** 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由此可见,刘备的兵营总数为50余个。在前线夷陵地区有多少呢?40余营: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刘备在前线有40余营,在后面的600多里运输线上有10个左右的营垒。 而且,根据后来双方交战的记载来看,蜀军大部分的统兵大将均在夷陵地区,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刘备并没有犯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均集中在夷陵的作战一线(至少80%以上),700里的运输线上大约有10个兵营(每隔60~70里左右设兵营守备险要关口),每营估计五百到一千人守备(由于没有大将,故兵力不多,平均每营700人,合计约7000人)。

而根据本人另一文《夷陵之战实际兵力》中的估计,蜀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共计6.7万人,这些在700里沿线的军营中的防守兵力仅占10%左右。 这个说刘备不知兵法的人是谁呢?只有一人魏文帝曹丕。《三国志文帝纪》中说: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所有对刘备这个问题的批评都起源于这句话。

以曹丕的军事水平,还想评价刘备,这明显是在美化曹丕。我虽然不认为刘备的军事才能有多高,但是应当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 刘备虽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可他的军事行动基本是符合正常的作战规则的。如果不是兵力太弱或者对手乃军事天才,刘备的水平是完全够用的。

实际上,就刘备自己的观点,在蜀军里面讲作战还没有人超过他的,大概庞统、法正在战术上可以略胜他一些(所以他喜欢带此二人去作战)。 而曹丕在军事方面不仅与曹操无法相比,与曹睿也有较大差距的,而且不听劝告。

刘备在夷陵战役惨败陆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

其实,连与刘备直接对敌的陆逊都没有这样评价,只是认为: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它变。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陆逊部将也认为: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见陆逊传) ?实际上,陆逊认为蜀军的三大弱点为: 1、 放弃水军,只以陆军沿长江前进; 2、 进攻时间很久,人马疲劳,思想放松,偷袭容易得手; 3、 营垒分布各处已经固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利于部署攻击。

而占据各地险要,实际乃蜀军的优势,只是后来,兵败如山倒,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罢了。 所以结论是:刘备虽然是连营七百里,但是并没有犯七百里连营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仍然集中在夷陵地区与陆逊作战。而演义中竟然安排诸葛亮也这样批评刘备,实在是为了抬高诸葛亮。(说到演义去了,赶紧回到历史中) 刘备在军事上的更大错误,我认为是: 1、 没有水陆并进,将水军留在后面,而以陆军单独进军。 这是刘备更大的错误。

在山地,由于刘备已经在各险要扎营布寨,陆逊要想迂回切断蜀军,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于刘备将水军留在后方,陆逊就可以发挥水军的作用,以战船沿长江把部队偷偷运送到蜀军后方登陆,而后切断蜀军。蜀军的前军就是这样被包围消灭的。 由于刘备的水军估计比较弱小,而且是顺流而下不易撤退,耽心水军被陆逊消灭,所以将其留在后面。

实际上,即使水军打不过吴水军,也可以迟滞敌人的行动,为陆军赢得时间。 刘备的前军被消灭后,已经决定了本次战役的结果,以后的作战,只是刘备能否逃回的问题。因为这时刘备在夷陵战场是以2.5万对敌军的5万多人,而且军心大乱。

2、 思想麻痹,警惕性太低,极容易被敌人的袭击得手。 由于很长时间两军没有交战,部队的警惕性已经完全松懈,才会被敌军的突击打的全线崩溃。其实陆逊开始还做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没有引起蜀军的警惕。 刘备这时没有及时命令部队提高警惕,大概与其身边缺少法正这样的优秀谋士有关。

3、 深入敌国,应速战速决,拖延时日,士气低落。 由于战事拖延过久,刘备应果断采取措施。或者寻求谈判和解,或者再作最后的攻击,或者直接主动撤退。这样主动权在自己手中,相信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唯一的问题是刘备的面子,这时刘备已经是大汉皇帝,不是从前四处逃命的小军阀了。

以上观点,希望为刘备正名:七百里连营是真,犯分散兵力的错误是假。刘备的军事部署基本正确。唯一的部署错误是:在沿江地区作战,没有水陆并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3884.html

“刘备在夷陵战役惨败陆逊的一大失误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字世珍,北魏时期镇东将军,王宝兴子,太原晋阳人。名字为北魏孝文帝(北魏高祖)元宏所赐。出身太原王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出任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王琼,字世珍,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太和九年,任典寺...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张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永,沉浮官场褒贬不一的明朝宦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永净身入宫时年仅10岁,因善于察言观色而得以调往东宫侍奉“好骑射”的太子朱照厚,从而练出一身好功夫。朱照厚变身明武宗后,张永升任御用监太监。他仗着皇上撑腰,明目张胆奏请皇上将已故太监交还朝廷的大片庄田赏赐自己...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夏末商初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与刘英媚之间是关系?

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与刘英媚之间是关系?

刘子业是刘宋第六位皇帝,著名的暴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让你穿越到封建王朝选择一个职业,你会选什么?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当皇帝。虽然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不过在古代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把它当成终极梦想。皇帝言出法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天底下最好的资源,当一个皇帝的确很香。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