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现在在哪里 秦始皇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原创作者投稿,禁止转载。原标题:传国玉玺之谜
秦朝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东汉情况要宽一点,皇帝的、皇后的、藩王的印都可以叫玺。由于皇帝的印信都是用玉做成的,又叫玉玺。传国玉玺是秦始皇命人用蓝田玉(一说珍贵的和氏璧)打造而成,上面刻有丞相李斯的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表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
可别小看这枚印章,它可是皇帝的身份证,就成为历朝历代的之一号国宝,是权力和威仪的象征,即使改朝换代,皇帝拥有它,你就是受命于天,统治臣民的正统君王,如果没有它,你这个皇帝就是自封的,说话底气都不足。
秦始皇用和氏璧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没想到秦朝出了个奸臣赵高,在他的乱搞之下秦朝的国运在秦二世手里完蛋了。
朝代完了,幸好玉玺还在。
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后,传国玉玺又换了新的主人,秦王子婴那把秦玉玺交给刘邦,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正式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刘邦称帝后,传国玉玺成为汉朝的国印,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刘邦希望从他起,大汉的江山连同传国玉玺一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传国玉玺的名称也变成汉传国玺。
传国玉玺之一摔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他也想得到传国玉玺,不然自己就是白板皇帝啊,于是派弟弟安阳侯王舜向老太后王政君索,这老太后立场还是蛮坚定的,眼看自己的亲戚居然要篡汉家的江山,气不打一处来,她一边痛哭一边把玉玺掷到地上,玉玺摔掉了一角。
玉玺到手了,王莽搞了一个玉镶金,在玉玺边上补了一块黄金。虽然外形上不那么美观,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却丝毫没有减退,不管野心家也好,政治家也罢,要想当皇帝,都必须拥有这件宝贝。
后来王莽当了16年的皇帝也垮台了,临死前,他还不忘把传国玉玺放在自己身上,大概是想传国玉玺带入天堂吧,乱军攻入长安,抢到传国玉玺后将其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
此后大汉的江山更加乱了,传国玉玺并没有给刘玄带来好运,公元25年他最终被另外的农民暴动队伍后赤眉军所杀,传国玉玺因此也换了新的主人小皇帝刘盆子。
东汉镇国之宝
拥有传国玉玺的刘盆和刘玄一样,时运不济,眼看刘秀起兵杀来,刘盆子只得投降东汉王朝,传国玉玺从此成为东汉的镇国之宝。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裹挟少帝出逃,玉玺神秘失踪了。
后来董卓进京,发动政变,废掉少帝,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此后群雄逐鹿中原,孙坚率军攻入雒阳。某日辰时,孙坚从投井自尽之宫女重新找到传国玉玺。孙坚把它藏在妻吴氏哪里。后袁术不知怎么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绑架吴氏,把传国玉玺据为己有。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此时许昌是东汉的临时首都,汉献帝被汉献帝被曹操把汉献帝截过来,让他在那里办公。传国玉玺虽然再次回到东汉皇室怀抱,但它的主人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何况是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
曹操曾经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送入宫中,其中曹节还当了汉献帝的皇后,因此从关系上说,曹操是刘协的老丈人,
曹丕是刘协的大舅子,汉朝的江山曹操不要,大舅子还是要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朝末代皇帝刘协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帝国。传国玉玺随即落入曹丕的口袋,为了掩盖自己篡夺汉室的行径,曹丕充分发扬当今小商小贩贴牛皮癣的顽强精神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真是狗尾续貂,欲盖弥彰啊。
呵,在上面乱写乱画,也不怕城管罚你!
公元265年,司马炎学习曹丕好榜样,要曹奂禅让帝位,自己建立晋朝,称晋武帝,自然而然传国玺又落入司马家族的口袋。
传国玉玺赝品盛行
此后传国玉玺随着朝代几经更迭,先后进入更加混乱时期的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由于传国玉玺只有一个,为了显示自己才是正统王朝,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公章。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直到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而那些私刻的公章也被没收销毁。
隋朝也是短命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3月,隋炀帝被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传国玉玺,心里多少有些失落的,于是也学习古人自己刻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大概意思是,我李世民好歹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好在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中原王朝。
唐末乱臣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的命运随着朝代更迭再次扑朔迷离,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到了北宋哲宗时,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居然发现了传国玺,这真是太稀奇了,经十三位大学士考证,都说这就是秦始皇皇帝所制传国玺,皇帝自然龙颜大悦。
虽然有更多的人对此表示怀疑,可皇帝很认真,大家也就将错就错了,到了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皇宫被洗劫一空,自然那个真真假假的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不知下落。
到了明清,真的的传国玉玺再也没有重现江湖,假的倒是不少,帝王们苦寻不得,久而久之,也就打消了非要传国玉玺不可的念头,于是自己刻玉玺,一样发号施令,只是数量越来越多。比方说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宝(唐朝武则天起把玺称为宝),清朝常用的玉玺居然有二十五宝外,还供奉着盛京十宝。
此篇文章是中国历史网合作作者原稿,未经中国历史网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新闻媒体不得对该文章非法予以复制、转载、链接和传播,中国历史网将依法追究违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