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桥八大怪?老北京天桥艺人的发展史
天桥的八大怪是指那些在北京天桥下表演的艺人。但是的天桥可谓热闹至极,很多人表演才艺的人就在这里卖艺了。天桥是怎么来的呢?北京天桥是国内外知名的地方,有着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位于北京市区的南面,在前门和永定门之间,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过去,这里曾有一座石桥,封建帝王每年冬至要到天坛去祭祀,必须经过这座桥,因此便叫成天桥。今天历史网的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关于那几个人被称为天桥八大怪。
天桥八大怪-拉洋片的大金牙
拉洋片的大金牙,原名焦金池,口内镶有一颗金牙,人称大金牙。
天桥八大怪-数来宝-曹麻子
曹德奎,说唱滑稽数来宝,因满脸麻子而都叫他曹麻子。他表演与众不同,头上系一根窄带,后面挂一个小铜球,头动球摇引人发笑。
天桥八大怪-单口相声-穷不怕
相声创始人朱绍文,艺名穷不怕。他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也会唱。每天开说之前,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
天桥八大怪-顶碗-程傻子
程傻子,耍狗熊和顶碗,远近驰名。他功底扎实,技艺超群,头顶十三只话碗,还能弯腰折腿练出几道花样。他演完之后,便又敲锣打鼓再耍狗熊。
天桥八大怪-耍中幡-王小辫
中幡是直径约半尺,长三丈的大竹竿,有几十斤重,扔起来在手、肩、头、胸前、胸后等部位练几手绝技,最后把它扔起来用门牙接住。
天桥八大怪-赛活驴-关德俊
驴型道具,用黑布精制而成,穿在身上栩栩如生。表演时,他妻子关金凤骑在驴背,在三层三条腿的板凳搭成的旱桥上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惊险动作。
天桥八大怪-胸前开石-沈三
沈三,练气功和摔跤。最拿手的是双风贯耳就是在太阳穴上砸砖和胸前开石就是将一石磨盘压在胸上,用铁锤击碎磨盘,而人却安然无恙。
天桥八大怪砸石头-常傻子
常傻子能用手掌辟碎大鹅卵石,还能用手指将石头戳碎。当他表演之后即向观众兜售他的百补增力丸。
老北京有句俗话,说天桥把式光说不练,其实这句话有点儿偏颇,传统的天桥民间艺术表演,真真假假俱有,甚至有许多艺人名噪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相关阅读》》》》》慈禧太后一再改陵 死后被挖惨象不忍直视
北京的老北京天桥艺人的发展史
天桥位于宣武区东部正阳门外,相传最早建于元代,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一个亭子,桥身很高,桥下为由西向东的小河龙须沟。在明清两代,它是皇帝祭天坛、先农坛时必经之路,因而命名天桥。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掉了,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多次改建,至1934 年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但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了下来。
民国初年,旧日的皇家风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天桥地区逐渐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著名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
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这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天桥艺人。到天桥逛的人,一方面是想买点日用百货,另一方面是品尝一下物美价廉的风味食品,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可以看各种民间艺术。
旧时代,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
演出的类型也非常多,杂技、曲艺、摔跤、硬气功、说书、相声等,品目繁多。其中更具盛名的无疑是身怀绝技而又言行怪诞的八大怪。
天桥八大怪并非8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从早期活动于清末的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到中期活动于民初的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再到活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等等,有数十位艺人名列其中。
事实上,天桥知名的艺人远不止这些,孟小冬、李桂芬,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宝善林等,都在天桥卖过艺。其中最多的无疑是评书相声一类,常连安、侯宝林、连阔如、郭瑞林等等都曾在天桥学艺卖艺。
天桥艺人来源复杂,有落魄的旗人后代,也有京畿一代进城谋生的难民,还有下海走穴的伶人。他们和天桥的商人、饮食业者,以及来此娱乐消费的人们,共同构成了近代的天桥文化。近代诗人易哭奄作《天桥曲》,其中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写尽天桥市场的繁荣昌盛。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喜欢乘当当儿车(有轨电车)到天桥看戏,喜欢到小摊上吃各种小吃,喜欢坐在长板凳上看拉洋片,甚至喜欢进农民住宿的小客店,躺在大通铺上跟底层老百姓聊大天,他的话剧《龙须沟》就是以天桥附近的平民生活为背景创作的。老舍晚年曾有意写一部以天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可惜未能如愿。
此外,作家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写一对儿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其中对于当时的天桥生活的描述,让读者对那个时代的天桥生活悠然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