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 *** 为何选择延安为革命根据地的真正目的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22)1460

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大家都知道三大革命根据地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沂蒙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 *** 为什么会选择了最北的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今天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历史背景。

揭秘毛泽东为何选择延安为革命根据地的真正目的

高瞻远瞩的 *** ,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最终有了陕北人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的热情放歌。

决定 历史机遇选择了陕北

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进行长征以来,先后有数次准备建立新根据地的落脚点:一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根据地;二是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三是遵义会议后准备在川西或是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四是打到川陕甘地区去;五是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1935年9月,刚刚在四川懋功会师3个月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产生重大分裂,发生了公然违抗中央指示、顽固坚持南下的九九密电事件。鉴于张国焘有分裂党和危害中央的企图, *** 与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于当日深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率领原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

次日,在发布的《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中, *** 中央指出的战略方针是: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然而,就在10多天后的9月22日,历史的机遇却让中央红军选择了陕北。在岷县(今属甘肃宕昌县)的哈达铺, *** 从旧报纸上获取陕北也有红军的新闻报道后,党中央又一次作出了重大决策,改变原先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把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放在陕北。这样的决策,看似偶然,却寓于革命终将胜利的必然性之中。

确定 陕北定为红军落脚点

*** 是从旧报纸上获悉陕北有红军的消息的,这已经成为党史研究者的基本共识。然而,对这一重大抉择的历史细节,却有着当事人各自的表述。《 *** 年谱》中记载,毛于9月18日召见一纵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要他们到哈达铺找些精神食粮,只要是近期报纸杂志都找来。

杨尚昆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在哈达铺,我们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的部队,有一块根据地。当时,我看到两个材料,一个是 *** *** 出的布告,说刘志丹匪徒在三边地区活动, *** 正围剿。聂总先看到的,马上报告 *** ,并把布告揭下来送到毛主席那里。另一个是我在老百姓家里看到的一张油印的红军传单,上面有红军占领中心城市的伟大胜利这样的话;所谓中心城市是指瓦窑堡此外,从当时收罗来的 *** 区域的报纸上也证实 *** 军队正在向陕北红军刘志丹部进攻。知道这些消息后,毛主席非常兴奋,说你总要找一个地方歇脚呀。他召开了一个小会,决定向延安西北方的保安那里走。过了几天,部队进到通渭县的榜罗镇,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在接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将 *** 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动身 *** 的报纸指明去路

已于多年前去世的、曾任中国人民 *** 副总参谋长、后来沦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的邱会作,在其个人回忆录中,对 *** 在哈达铺从旧报纸上获悉陕北红军消息的过程,也有详细的描述。

揭秘毛泽东为何选择延安为革命根据地的真正目的

邱会作回忆,在红军发生重大分裂之后,9月17日, *** 率领红一军团的红二师一鼓作气,拿下了敌人认为不可能丢失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红军出腊子口后,来到了一个叫哈达铺的镇子,镇里有不少商店,一所学校和一个邮政所。当地人把哈达铺称为小岷县,是周围各地通商的口岸,有两三千居民。半年来红军战士一直住在少数民族地区,在这里看到了汉族的院落,坐在桌子边吃饭,感到特别的舒服。按照 *** 的习惯,每到一处,都要下面战士为他寻找报刊来看。

戎马倥偬的 *** 说:凡是可以搞到的书,什么我都爱

看!于是,到了哈达铺,别人急于休息,邱会作却要为 *** 收集报纸,结果在邮政所找到了一些过期几十天的旧报纸和一张陕西省通邮图。 *** 看到通邮图,对着邱会作激动地喊道:这件东西是个宝贝呀!

随后看报纸时,又高兴起来了,原来一些报道说在延安、保安、安塞等地,有 *** 军队剿共打胜仗的新闻。对这些反面报道, *** 一语中的地说:白军在那里打胜仗,那里有红军。 *** 看了一会儿陕西省通邮图说:我们在这里休整一下,就到那个人民要革命的陕北去安家!

激励 三军过后尽开颜

邱会作以自己的亲历回忆说,红军出了腊子口不久,就和 *** 的骑兵打了一仗,红军的队伍有些伤亡。

毛主席向 *** 说:这次打敌人骑兵,我们伤亡了二十多人,代价本来很小,但这样的伤亡我们也经不起呀!现在就剩下林彪和彭德怀的一、三两个军团了,死一个就少一个啊。这些人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本钱。为了保存好这些财富,我们要尽可能不打仗或少打仗,绝不能拼硬仗,一定不要造成我们更大的伤亡。

邱会作还回忆,下岷山后的这段时间,新改编的陕甘支队也就是7000多人,所以大家的情绪非常低沉。但在哈达铺确定中央红军落脚点之后,行军路上的 *** 却激励大家说:我们红军这几年是下了两次山,之一次是下井冈山,这一次是下岷山。下井冈山时我们只有千把人,革命处于低潮。但下井冈山不久,红军就发展到十几万人,还建立了中央苏区。我们到了陕北,先要扩大地盘,那里南边有关东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成霸业的地方,我们要坐北向南,即使不能占领关中平原腹地,也要占它一个边。

高瞻远瞩的 *** ,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岷山过后,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在哈达铺确定,二万五千里长征也胜利在望, *** 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才有了这年10月《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吟哦。一个月后,更有了陕北人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的热情放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1/485156.html

“揭秘 *** 为何选择延安为革命根据地的真正目的” 的相关文章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夏侯渊对外甥女宠爱有加 张飞抢走时夏侯渊为何不报复

还不知道:夏侯渊13岁的侄女,被张飞强抢回家当老婆,夏侯渊不出面报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百年,夏侯渊十三岁的外甥女外出拾柴火,张飞见了,当即动了歪心思,硬把她抢了回来。夏侯渊对自己的外甥女,一向是宠爱有加,怎么可能不出来报仇?《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夏侯...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一,少有谋略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重。不久青州刺史与东莱郡守...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 ,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后面为何着急除掉他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有功 雍正后面为何着急除掉他

对隆科多帮雍正登基,为何仅仅4年就被除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帮助雍正顺利登基的,一共有三位功臣,分别是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这三个人中年羹尧是封疆大吏,主持西北地区的民政军务,实力颇大。而隆科多手握九门兵马,是北京城的实权人物,不可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