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美1971年密谈内容是什么 中方要求美须从台撤军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23)190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派 *** 等人到机场迎接。基辛格访问的两个任务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二是就 *** 表示美方立场及态度。 *** 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的痼疾,也是这次北京密谈中最艰难的议题,双方都在密谈之前就政策内容、谈判原则及策略做了充分的准备。

双方在 *** 上的政策和谈判策略是什么?其中,日本作为中国近邻、美国盟友、东亚强国,在中美关于 *** 的谈判上又被赋予了什么样的角色?美国解密档案资料中关于中美密谈的详细记录,为今天追根溯源分析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美1971年密谈内容是什么 中方要求美须从台撤军

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大使会谈

一切事情都必须按照互惠的方式来

1971年7月9日中午,基辛格一行秘密抵达北京。首日会谈于当日下午4点半在钓鱼台5号楼举行,双方分坐在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桌子两旁。周恩来的两边是 *** 、黄华、章文晋,基辛格的身旁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霍尔德里奇、洛德和斯迈泽。

以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周恩来请基辛格首先发言。孰料,基辛格便开始从哲学层面上大谈对中国的认识:我们认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就、传统、意识形态和实力,需要它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到影响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所有事务中来。(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ijing, July 9, 1971, 4:35-11:20 p。m。,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1。) 这样的开场白在起初让中方代表颇为不惯,尽管如此,中方并没打断基辛格的演说。接着,他表示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首要的是议定尼克松访华事宜,其次还将讨论中美间共同关心的包括 *** 在内的亚洲和国际问题。(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2。)

听完基辛格的宣读,周恩来首先针对基辛格所言平等的关系回应道:首要问题就是平等,换言之,互惠的原则。一切事情都必须按照互惠的方式来。(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4。)周恩来以犀利的语言为此次北京密谈定下了原则,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基调。

既然基辛格在发言中提到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周恩来就给基辛格补起了历史课:中美人民友谊的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被讨论了。他回忆道,早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他就对美国记者说: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周恩来总理给美国大使夹菜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 *** 愿意同美国 *** 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随后不久,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于1955年8月1日正式开始。然而,这场持续15年的会谈没能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实质问题。

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基辛格博士所认为的会谈的官方性质,而是在于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意愿。这是关键(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5。)。 周恩来的一番话意在提醒基辛格,长久以来中美关系的僵持、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拖沓不决,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没有 *** 问题的诚意。

他接着对基辛格此次来华的两个目标评论道:你的之一个目标同你的第二个目标相连,因为你的第二个目标是进行预备性的会谈,以拉近我们的基本立场,使问题更易于解决。(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365。)

尽管中方在会谈中始终强调不会为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设定前提条件,但这句话不难让基辛格掂量出周恩来前言后语之意:在 *** 上向中方交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是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必要成果,即互惠原则的真意。

只有首先解决根本性问题,才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

周恩来接着指出:在十几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国大使总是说愿意先一步步解决小问题,双方再逐渐达成共识。而我们则不断强调,只有首先解决根本性问题,才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的立场总是有分歧。他于是提出:既然尼克松总统自就任以来就不断表达出愿意同中方解决根本问题的意愿,那么双方何不首先谈谈 *** 呢。(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365。)

对于 *** ,我们不得不指责你们 *** 。周恩来从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承认台湾为中国内部事务并无意干涉谈起,指责美国 ***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政策嬗变,提出台湾地位未定:即便到今天,你们的国务院发言人仍在说着这一立场。这是问题所在。如果这个关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整个问题都很难解决。(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p366-367。)

而周恩来在会谈中屡次细数中美关系的历史,目的是在向美方表明: *** 的责任在美方,美国人前允后否,立场反复,模糊台湾 *** 归属,是整个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明确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是 *** 问题的关键。

周恩来又述及《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报》中有关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他对基辛格坚定地指出:

要承认中国,美国必须无条件地这么做。它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 ,毫无例外。这就如同我们承认美国是唯一合法 *** ,不认为最后一个州夏威夷或者长岛是你们领土的例外。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已经归还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让我们谈谈第二个问题:美国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全部的军事力量、拆除所有军事设施。这是自然的事情。

当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看来,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由杜勒斯在1954年签订的条约是非法的,我们不承认。就 *** 来说,这是关键。(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7。)

在早先筹备基辛格访华的过程中,周恩来曾于1971年5月26日主持商讨中美会谈方针的 *** 中央政治局会议,并起草《中央政治局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报送 *** 同意。周恩来的这番话,就是按照这份报告的要点阐发的。

对于尼克松和基辛格而言,尽管早已料到,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 *** 是一个不得不接过的烫手山芋。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却是,这个热山芋竟然被抛出得如此之早、如此之有力。通过早前中美大使级会谈以及幕后联络渠道与中方的沟通,基辛格曾笃定:中国之所以接受美国对华主动的政策并且做出积极回应,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大使级会谈中的痼疾 *** ,而在于同美国建立一种对抗苏联威胁的国际态势,解决中国的安全问题。他主观断定:中国在 *** 上的态度将会相当灵活。在1971年6月2日接到周恩来邀请他访华的正式邀请函后,基辛格仍按照自己的思路认为:周恩来再次以最容易获得解决的方式提出了 *** 问题的轮廓:撤走美国军队。(﹝美﹞亨利基辛格著,吴继淦等译《白宫岁月》第2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883、886-887、900、933页。)

显然,周恩来提出的三项条件,包括关于 *** 的政治地位、美台防御条约及美国在台驻军等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而非简单的撤军,这比基辛格所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美方挂钩和两步走策略的破产

面对中方提出的要求,基辛格坦承自己有些措手不及:我注意到,总理的评论超出了我们先前联络中交换的意见。周恩来回答说:这是因为,如果要交换看法,每一方就必须把对问题的全部看法都说出来。(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8。)

那么,美方在 *** 上的立场和策略究竟如何呢?在基辛格来华之前,尼克松亲自审查了基辛格及其助手准备的资料汇编,令他最为不满的就是对 *** 的表述,认为立场不够强硬: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达我们放弃 *** 的意愿。与中国人的会谈,不能让人看起来是在出卖台湾。此外,不要在开篇就直白地谈美国在 *** 上已经做了什么或是不再需要在台驻军,而是要强调尼克松主义的原则,表明美国没有必要在某个地区永久驻军。总之,应当让中国人感到美国在 *** 上做出让步的意愿是捉摸不定的,不能看起来像是抛弃了老朋友。此外,尼克松还向基辛格提出了挂钩策略:我们在台湾驻扎的6000名士兵,直接与我们在南越的作战行动相连。所以,如果越战问题解决了,那些军队也就不再需要了。(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p355-357。)言外之意,如果中国想要美国从台湾撤军,那么中国领导人则不得不做北越领导人的工作,协助美国尽快体面地结束越战。美国从台湾撤军虽是迟早之事,但若能借此邀得中国对美国结束越战的协助,何乐而不为呢?

基辛格很准确地理解了尼克松的意思。于是,他在会谈中巧妙地向周恩来提出:关于 *** ,可以分为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问题,以及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关系演进两个部分。闻此,周恩来立刻觉察出其中隐藏的内涵,直截了当地表示:这不同于我们的看法。我们坚持,我们同台湾的关系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并重申中方根本立场:如果要在中美两国间建立关系,美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 ,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回归中国大陆。在这些前提下,美蒋条约将不复存在。 (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p368-369。)

既然周恩来强调的是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条件,这就给基辛格的反击留下了空档。他说:我明白您说的关于建交的问题。但是先让我谈谈在我们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台湾在我们关系中的状况。这就把周恩来的底线条件推延到中美谈判建交时再去解决。按照军事与政治两步走的方式。

基辛格解释说:美国在削减驻 *** 力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主动。美国从台湾的撤军计划是:在越战结束后的一个明确的、较短的时间内,撤出与对台防御无关、与美国对越作战相关的三分之二军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将逐步减少其余三分之一负责台湾防御的驻 *** 队。(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69。)

至于 *** 的政治方面,基辛格接着说:我们不支持';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或'; *** ';的方案。至于中美建交的问题,他表示:我们不应当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被迫正式宣布(建交),这么做本身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只要你们和我们达成了基本的共识,我们也不会阻挠双边关系向着这个方向发展。(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p369-370。)这就等于把发展中美两国政治关系的责任推给了中国,迫使中方在建交的政治条件上做出妥协。

最后,他补充说,这些原则是尼克松 *** 提出来的,中方可以凭信。但是,实施政治步骤的时间还需要双方再做进一步的讨论。他强调:就 *** 而言,实施军事步骤比实施其他需要更长时间完成的步骤更为容易。(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370。) 基辛格把从台湾撤军一事同越南停战相挂钩,还威胁如果越南难以实现和平,则印支战火将可能再次打断我们关系的改善,损害我们的利益。尽管美国在柬埔寨、老挝的军事行动和在其他地区可能发生的行动并不是针对中国的,但这不可避免地将对我们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基辛格这番话意在向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迫使中方协助促成美越和谈。(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p373。)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1/485339.html

“中美1971年密谈内容是什么 中方要求美须从台撤军”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历史上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儿子都是什么表现?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开宝九年继位。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当年的最后两个月为太平兴国元年)十月二十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一日后,其弟晋王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赵匡胤的死是有疑点的,最大的争论就是“烛影斧声”之说。我个人是相信这种...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316年),定襄盛乐人,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追封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孙,文帝拓跋沙漠汗之子,桓皇帝拓跋猗迤胞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资英特,胆略过人。元康五年(295年),授西部大人,居于盛乐城。出兵攻打并州,击败匈奴和乌桓。引入...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无所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什么没有替刘家开枝散叶,诞下两人的结晶呢?刘备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没想到竟会被法正一招破解,法正替主公想到了什么妙招呢?公元209年十月,刘备被招上门女婿时已经48岁了,孙尚香的年龄虽然没有明...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公元1449年,在土木...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乐进的故事。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胆色过人,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玩命冲在最前面,因此深受曹操的欣赏与重用。由于曹操在军事行动中,进攻时习惯用乐进...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