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萧红最有精神高度的作品,这部凝结了她毕生心血的伟大作品被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萧红呼兰河传
萧红《呼兰河传》描绘了一个东北小城的发展史诗,而这个小城其实就是她的家乡依兰县,萧红凭借着童年生活的记忆,深情描写了一个被遗忘的小城里的人和事,善良的人得到歌颂,愚昧冷漠极端自私的人受到谴责,可怜的普通妇女在封建势力的桎梏下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隐藏在人们思想里根深蒂固的封建糟粕……总之在这部作品里,萧红鲜明表达了对冷漠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谴责,她对受到封建势力迫害的人们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当然萧红也客观描绘了家乡的风情习俗,书中那个很大的大院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萧红《呼兰河传》之所以不朽,只因为在这部作品里带有萧红鲜明的观点,好的就是无尽的好,坏的就是无尽的坏,两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爷爷的大花园就是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童趣的天堂,而她的家庭确实无聊冷漠的,镇上发生的一切家长里短都是人们背后谈论的话题,好像任何人的不幸遭遇在他们嘴中也不过是增加谈资罢了,冷漠地令人发指。
萧红《呼兰河传》就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那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事件都让人们印象深刻,令人深思。
萧红和端木蕻良是什么关系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短暂的三十一年的人生中,一生都在追求着爱情和自由。虽然萧红一生之中与多个男人有些感情纠葛,但是真正与萧红结为夫妻并在最后时刻依旧陪伴在萧红身边的男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端木蕻良。
萧红端木蕻良剧照
端木蕻良萧红相识在1937年的武汉,当时的萧红还正在与萧军谈恋爱,端木蕻良和这对情侣都是来自东北老乡。几个人相识之后便在一起同吃同住,情同兄弟姐妹。慢慢的,端木蕻良给萧红留下的印象越来越好,两个人也会在相同的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端木蕻良的文人气质与萧军的粗犷豪放不同,很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柔。当大家在问题上发生矛盾时,端木蕻良一般都和萧红持有共同的观点与看法。
对于萧红来说,最要命的就是端木蕻良不仅仅是尊重她,而是大胆直白的赞美萧红的作品,甚至说,萧红的作品成就超过了萧军。这一点让萧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认可,这对于她这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来说,得到认可是最重要的。渐渐的,生活本来就已经有了裂痕的两个人越走越远。萧红端木蕻良萧军三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后来萧红在与萧军分别后就与端木蕻良在一起了。
萧红端木蕻良的结合受到了当时朋友们的不支持和社会舆论的打击。不过无论如何,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端木蕻良陪在身边。
萧红一生的介绍
萧红是上个世纪民国女作家,主要著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弃儿等。她和鲁迅是同一个时代人,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萧红1911年出生,1942年病逝,年仅31岁,萧红的一生和那个时代一样,坎坷曲折凄凉。
萧红剧照
萧红的一生伴随着几段恋情,然而始终都没有真正建立一个安定美好的家庭。在黑龙江一个小镇封建家庭出生的她,13岁时就被许配给当地军绅的儿子汪殿甲。然而萧红崇尚恋爱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她选择了反抗出逃到小城镇上,落难后不得以求助她的未婚夫。未婚夫和她在小旅馆同居,当萧红怀孕后抛弃了她。萧红没有收入来源欠下房钱,不得以又向当地报社求助。这个时候她的第二任丈夫萧军出现了。报社记者萧军救出了怀孕的萧红,萧军发现了萧红写作上的天赋,萧红也感激萧军的英雄救美,两人虽然积蓄不多,却开始了为期几年的夫妻生活。这时期萧红萧军两人合作出版了散文集跋涉。东北战乱,两人辗转到了上海,结识了鲁迅。在鲁迅的指导下萧红的才气逐渐显露。萧红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小说生死场。萧军事业上却不得志,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
1936年萧红决定到日本留学。不久鲁迅去世,萧红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国外赶回来。此时萧军已经有了外遇,两人最后分开。萧红又遇到了她第三任丈夫端木良。然而此时抗日战争时局混乱,萧红遇到端木良的时候竟然怀着萧军的骨肉。虽然萧红在艰难的条件下再次生下孩子,身体却已经非常糟糕了。1940年萧红到了香港生活。在此期间她写下了遗作呼兰河传。不久病逝。萧红短暂而流离失所的一生就此落幕。
萧红的祖父是谁
如果说萧红在她那个封闭冷漠地令她窒息的家庭里还能找到一点温暖令她怀念的话,那便是萧红祖父——张维祯老人了,萧红祖父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他非常关心这个苦命的孙女,这与萧红父母的冷漠自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萧红祖父
萧红出身于一户封建大家庭里,祖父张维祯生平没有记载,但是正是他举家迁往依兰县,才造就了萧红一家的辉煌,她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在家一手遮天,容不得子女的半点质疑,而且极端重男轻女,所以对待萧红总是冷漠无情,毫无关爱。而且萧红父亲在当地长期做官,是一个响当当的的人物,极好面子,而萧红母亲也对待萧红一般,而且很小就去世了,萧红很小就失去父母的温暖。
所幸的是萧红祖父对萧红很疼爱,祖父是个旧时文人,于是就用《三字经》等经典给萧红启蒙,这就奠定了萧红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而且萧红祖父还常常带她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里玩耍,这是萧红童年记忆里仅有的温暖,萧红长大后,在她的成名作《呼兰河传》里还深情地写道了祖父和那个大院子,萧红用深情的笔墨回忆祖父带给她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萧红祖父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去世了,从此这个家庭再也没有可令她留恋的地方了,萧红毅然决然背叛了她的家庭,逃也似地离开了她的家庭,去追求她向往的广阔天地。
萧红的作品生死场的介绍
《生死场》是萧红得到鲁迅赏识的一部小说,鲁迅特地为《生死场》作序,鲁迅在序言中称萧红所描写的的“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萧红所特有的女性角度的笔触细腻,还有着明丽和新鲜的特点。那么,小说《生死场》对于萧红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萧红的《生死场》又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些什么呢?
《生死场》话剧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经典名篇,作于1934年9月。它透彻而又深邃的诠释了人性这一古老的问题。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人生的思索超越了同时代的一大部分作家。萧红描写了东北更底层的农民们贫苦无依无靠的生活。《生死场》的背景是哈尔滨近郊某个不知名的农村,村民们牛马不如的生活与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和牲口。《生死场》通过村民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和抗日的故事,向我们表达了中国人“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当时东北沦陷的社会背景使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生死场》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但是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女性生育死亡与病痛死亡描写,使小说中的激进的女性主义得以显露。以《生死场》为原型的同名话剧在北京上演时,引发了社会的追捧与热议。戏剧界和文艺界的专业人士对于萧红的《生死场》的关注度也超乎了平常作品。该剧在2004年再次上演,并且一举将四项戏剧大奖收入囊中。
作家萧红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萧红介绍如下:萧红与张爱玲齐名的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却著作颇丰,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萧红一生及其悲苦,她出生在遥远的黑龙江依兰县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冷漠无情,母亲重男轻女却早早去世,萧红时刻想逃离这个令她窒息的家庭,后来她遇到了萧军,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但是最后两人却分道扬镳,令人唏嘘。后来萧红在日本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端木蕻良,两人一起来到香港,后来萧红因为肺结核在香港出去,年仅三十一岁。
荧幕上的萧红
萧红的相关作品如下:1933年,萧红发表了之一篇重要作品《王阿嫂之死》,在文坛上小试锋芒,引起关注,后来在左翼作家的影响下,萧红发表了大量揭露当时黑暗现实以及追求进步的作品,萧红在《跋涉》中勇敢揭露日军暴行,在《生死场》中深刻揭露国民的麻木愚昧的劣根性,受到鲁迅的关注。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的《小六》、《三个无聊人》等一大批作品也得以与读者见面,萧红的名声也逐渐显现出来。
后来萧红辗转来到香港,在这里萧红完成了她人生中之一部小说,也是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的地位,而这部史诗般的伟大作品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