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2-13)250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

在中国儒学发展的的历史上,除了开创者孔子和孟子之外,董仲舒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诠释了儒学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其中最主要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等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主张都被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所采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画像

我们来看一下“大一统”思想的产生背景。当时的汉朝经过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后,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史称为“文景之治”。等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同时也削弱地方王侯的势力,同时大力招募贤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舒认为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是三个:天、地、人。其中天和地满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而君主在董仲舒的理论中是天地人三者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这点从“王”这个字可以看出来:“王”是有三横连在一起的,而这三横代表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王”就是天派来和人进行交流和传达天的旨意的,因此君主的权力就是由来自上天的授予。但是另一方面,君主虽然是天所授予的,但是如果他滥用权力,就会造成政局的混乱和腐败,甚至国家的灭亡,因此董仲舒又借助天来限制君主的行为,指出君主如果违背天道,上天就会给予惩罚。

董仲舒就这样把天地人和君主联系在了一起,既巩固了统治,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四条建议

《天人三策》是由董仲舒在汉武帝继位时期所提出的三篇策论的统称,因为董仲舒的之一篇策论讲的是“天人关系”,因此后世之人被把这三篇文章叫做“天人三策”。这三篇文章的由来是在建元六年,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驾崩之后,汉武帝刘彻质感是否可以完全掌握权力。而在建元元年被废除的新政得以继续实施。在元光元年,汉武帝向董仲舒询问治国的良策,于是董仲舒便承上了三篇策论来回答汉武帝,这就是“天人三策”产生的背景。

董仲舒画像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主要提出了四条建议分别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和建立太学。先来看之一条,董仲舒认为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是三个:天、地、人。天和地解决的是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人则是由天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创造出来的,因此人的外形和内在反映的都是天的意志。因此天是更高的统领和主宰,人的行为都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事。而天并不能人直接交流,这就需要一个两者之间的纽带,来让天和人可以沟通。这个纽带就是君主,君主是天的意志的执行者,因此所有人都必须对君主恭敬。这一点就从理论上确立了君主的权威和至高无上。

而第二点则让儒家正式在当时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儒家可以通过天人感应论来要求皇帝,对他的言行进行监视,因为儒家是可以感知到“天意”的。这就使得儒家比其他的思想流派要更加神圣和不可侵犯。

而第三点和第四点则在思想上加强了对人们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四条建议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之后封建社会维护统治的主要理论来源。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在中国古代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许多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依据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及变迁,提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就是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的著名学者董仲舒。

董仲舒雕像

董仲舒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便是针对当时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的主要理论来源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他认为历史中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是由五德运行来决定的。当时董仲舒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改,他认为朝代的更替是依据“三统”,即黑统、白统和赤统来依循的。

他的第二个思想主张是提出了朱莫甘娜的“君权神授”理论。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中,所有君王的君位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当时西汉的开创者是一个平民,他要君临天下不仅需要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撑,更需要一种理论来加以强化他的帝位。董仲舒就因时制宜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不仅来自于祖先聚成,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天的旨意,这就为君权神授统治权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第三点就是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和信”。这一理论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和继承,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规矩。

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董仲舒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无疑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理论都是错误和严重压抑人的个性的东西。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

“新儒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战国末期,比如说当时著名的儒学代表和学者荀子的学说和思想主张,就曾被称为“新儒学”,而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董仲舒对儒家的阐释和解读,也被后人称之为“新儒学”。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所构建的儒家体系已经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思想了,而是呈现出了一种多圆的开放结构,在这当中,董仲舒还融合了道家的黄老学说在自己的思想中。

董仲舒雕像

董仲舒的学说除了被称为“新儒学”之外,也被人们称为“董学”。他的学说是在继承先秦时期孔孟学说的基础上,以道家阴阳五行作为框架,吸收其他家的思想精华,建立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体系。之一个理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学说。他利用和改造了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建构了一个既具有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包含完整的天人宇宙论的全新思想体系。同时还竭力把皇帝的统治和天道的运行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阴阳五行和人事政治互相一致又彼此互相影响的理论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对先秦儒学的重新阐述。

第二个是“天有四时,王有四政”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对当时统治者的地位来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个思想主张便是“三纲五常”。这一思想主要的目的在于规范个人的行动,限制个人思想的泛滥,有利于控制当时人们的思想,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已经成为历代统治者钳制个人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董仲舒有哪些故事

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不仅仅是著名的思想家,他还是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因此董仲舒被誉为公羊大师、儒家大儒。那么在他的生平中董仲舒的故事又有哪些呢?

董仲舒人物图

关于董仲舒的故事,据相关历史资料的显示中,董仲舒的生平有两件轶事:“三年不窥园”、“有客老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故事吧。

之一个故事:“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在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年少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读书学习,还常常学习起来忘记吃饭和睡觉。而他的父亲董太公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作息,他决定要在宅子后面建造一个花园,这样孩子在空余时间可以来花园溜达溜达,休息一下。在之一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则一边派人去南方学习如何建造花园,另一边则着手准备砖瓦等修建花园的材料。初建成时花园里阳光明媚,他的姐姐曾多次叫他来花园玩,他依然手拿书籍,专心看书。在第二年的时候,花园里建造了假山,旁边的孩子纷纷爬上假山上玩。唯独他头也不动的书写文章。在第三年的时候,花园完工,好友前来观看,可他依旧埋头于书本中。

第二个故事:“有客老狸”

有一次,董仲舒正在讲课,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董仲舒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客人说:“快要下雨了。”谁知董仲舒跟他开玩笑说:“住在巢里的知道外面在刮风,住在洞里的知道在下雨。您如果不是狐狸,那就是鼷鼠。”于是客人就变成了一只老狐狸。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

君权神授说是一种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政治理论,但是汉代的董仲舒君权神授说与最初的君权神授说稍微有些不同。董仲舒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君权神授,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天人理论。

董仲舒画像

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继而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主宰了一切。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就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动。从这个理论出发,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就是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是奉了天命来统治世人的。因此人民要绝对地服从君主,只要是君主喜欢的事,人民就应该无条件的去做。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重点就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让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满意,董仲舒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许多。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出后,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后世皇帝的圣旨都会写上“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就是为了证明皇帝是奉了上天的命令前来统治世人。不止皇帝做事喜欢说成天的意志,就连普通百姓也是喜欢把自己所做的事说成是上天的意思,比如“替天行道”。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特别相信神佛之类的,而皇帝等人这样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神话,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2/488934.html

“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介绍” 的相关文章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末五代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各路枭雄则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混战二百多年。成德节度使王镕不懂军事,也不会领兵打仗,为何能在唐末五代的乱世割据近四十年而没有被吞并一。年少袭镇王镕出身武将世家,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之...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诸葛亮北伐国内肯定空虚 孙权为何不选择蜀汉后方

诸葛亮北伐国内肯定空虚 孙权为何不选择蜀汉后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孙权为何不选择攻击蜀国后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斩杀关羽,夺取了刘备集团控制的荆州三郡,孙权可是赚了大便宜,也清楚狠狠地得罪了刘备。既然得罪了刘备,就不能再得罪曹魏。所以,曹丕刚刚称帝,孙权立马向曹丕称臣,以避免两面受敌。刘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