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算法流程图
韩信点兵算法流程图
韩信点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汉初的大将军韩信,在刘邦询问韩信自己的带兵能力时,韩信的回答是,刘邦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可以带任何数目的兵力,在刘邦好奇时,韩信解释道,刘邦是带领将领的人,而自己才是带兵的人,等级和能力不同,带兵能力自然有所变化。那么韩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信呢?
韩信剧照
在淮安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韩信带领一千五百名士兵打仗。战后,死伤四五百人。剩下的士兵中,如果每一排站三个人,就多出了二个人;如果每一排站五个人,就多出来了四个人;假设每排站七个人,就多处了六个人,那么到底还剩下多少士兵呢?一般人都需要借助工具来计算,但是韩信却可以迅速地说出还剩下一千零四十九的答案。这就是韩信点兵真正的由来。
事实上,韩信对于自己军队的掌控能力的确是高人一筹的。在他为刘邦打仗的这些年,几乎是战无不败的功绩。同样是面对彭城,刘邦去攻打只能落得个落荒而逃的结局,但是韩信在失败的基础上去打,竟然还能大获全胜,可见一斑。
而他的军事能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正面评价。刘邦曾说,论带兵打仗,他是比不上韩信的;而萧何则认为,韩信此人的能力卓越,是当得起国士无双这句话的;三国刘劭还曾将韩信与白起并提;而宋朝的苏轼则认为韩信是个气盖万夫的英雄。
战神韩信的生平介绍
可以说,韩信为了打胜仗,不惜加深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不肯去支援刘邦,宁愿养精蓄锐,想要抓住一个机会,一举击破敌军,造就自己百战百胜的战绩。为了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韩信在打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尤其是侦查。
深思熟虑韩信
*** 曾说过:“战争是一种社会必然的现象,其带有不确定性,需要为将者根据诸方面因素做出判断。”可见,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要有多方面的侦查。《孙子兵法》中也提到,作战前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为何要侦查?那是因为多次的侦查,可以探悉敌军的部署,才可以做出相应的措施。
韩信用自己实际战争诠释了这个道理,他在每次作战前,肯定会派出很多哨兵前去,进行严密地侦查,做到对敌情有所了解,甚至对敌军主帅的性格等方面都要了解的一清二楚。例如破赵之战中,韩信就因为侦查的仔细,了解到了陈余和李左车的作战特点,并且其二人存在军事分歧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攻打魏国也是如此,韩信对柏直等将领了解的一清二楚,对其部署的兵力分配和临晋关军事部署也进行了严密的侦查。其余的大大小小战争,韩信依旧是如此,这也保证了他打仗的胜利。
侦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探查地形,主帅需要对战前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够驾驭地形,做出巧妙的策略。最为经典的就是破魏之战,韩信先是观察了一下地形,采用木罂,然后在夏阳古渡那个位置,东渡黄河,直取魏国首都。夏阳古渡这个地方,是一个河面很开阔,并且河岸较低,水流缓慢,容易渡河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有平原,可以聚集军队,因此从这里渡河是最正确的战争选择。
西汉大将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
刘邦账下有一名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年幼贫困,父母亲早早的就去世,常靠乞讨度日。
承受受胯下之辱的韩信
韩信没有人可以依靠,于是乎,他每天到河边钓鱼,想以此谋生。直到有一天,韩信碰到了他命中的好人,有一位老婆婆瞧到了瘦骨如材般的韩信,并把自己的一部分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天,老婆婆每天都这么做,韩信非常的感激他,便对老婆婆说:“谢谢你的照顾,将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老婆婆说:“我只希望你能够自立,决心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别无奢求。”
淮阴地带有一个恶少,在大街上碰到韩信,就想炫耀自己,大声对韩信说:“看你整天佩戴刀剑,一看就是个有胆量的人,你敢来刺一下我吗?或者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我答应了老婆婆,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感觉我一刀刺过去,岂不是成了杀人犯,日后哪还有前途,还不如忍受这一胯下之辱,来日方长,日后再报仇。”于是,他就伏下,从恶少的胯下爬过去了,引得旁观的人大笑。
韩信不负老婆婆的希望,投奔到汉王账下,得到了重用,连年的战争,成就了刘邦,助其建立西汉帝国。
韩信被封为了楚王,他故地重游。派人去找那个当初施舍他饭的的老婆婆,等手下找到了之后,韩信立马前去,见到老婆婆,再三感谢,并赠予黄金千两。
就是这样的故事,就有了韩信一饭千金的典故,后人称颂他的美德以及他为了成才的决心。
韩究竟是信几岁死的
韩信几岁死?韩信是历史上的汉初三杰之一,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是现今淮安市淮安区人。在秦朝末年,韩信是刘邦手下著名的军事将领,和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并且还和英布、彭越两人一起成为汉初三名将,是个文武双全的军事家。
韩信雕像
那么这位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勋是怎么死的呢?韩信几岁死的呢?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死于公元前196年,死时仅仅35岁。韩信起初投奔的是项羽,但是在项羽手下一直未能得到重用,此时,已为刘邦谋士的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十分相信萧何看人的眼光,便直接封韩信为大将军。而韩信果然也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在各大战役中都发挥了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通过分析所有的因素,集结所有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先后打败了魏、代、赵、燕。在汉四年的时候,韩信被刘邦封为了相国,之后又全歼了项羽的二十万大军,次年又在垓下围杀了楚军,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在刘邦成了大事之后,韩信被封为了楚王,但之后便因人诬陷而被贬为了淮阴侯。随后在吕后和萧何的合谋之下,韩信被诱骗进了长乐宫的钟室之内,给杀掉了。在韩信死后,他们又灭了韩信的三族,以除后患。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就是淮阴侯韩信的故事。若没有萧何,韩信进不了刘邦的帐下,若没有萧何,韩信也不会被这么坑杀。
韩信手下大将都有哪些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候的大功臣,也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是刘邦手下大将,那么韩信手下大将又有谁呢?
韩信画像
韩信手下大将在史料中并没有过多记载,可以明确的是几个忠心于韩信的谋士,但是韩信手下出名的武将却不多,原因可能是韩信手下大将几乎都是刘邦的人,都是对刘邦忠心耿耿,或者是直接受刘邦统帅的将领,韩信要用将领的时候便直接从刘邦处调动即可。当然,韩信手下必然也有值得他信赖的武将,只不过那些武将的实力与功绩比不上刘邦直属的那些武将们,所以也没被史料过多记载。
李左车是韩信的谋士之一,他也是李牧的孙子,李牧是秦朝统一七国之前赵国的名将,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原先也是辅佐赵王的,并且因为李左车同他爷爷般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赵王歇封为了广武君。在赵国灭亡之后,韩信主动找上了李左车,并且向他求助计谋,李左车便一直跟随着韩信,直到刘邦为了压制韩信势力,将李左车调给了太子刘盈。
除了广武君李左车之外,韩信手下还有一个出名的谋士,他便是蒯通。蒯通也是秦末汉初的著名谋士,才辩无双,在韩信手下时曾经出过灭齐之策,出过三分天下大计,在汉朝成立之后便劝说韩信背叛汉朝,为其陈述利害,却被韩信对于刘邦的死忠而无视。在刘邦处死韩信之后听闻了蒯通的言论,便也想把他杀害,却不想被蒯通的“各吠其主”的言论说服而赦免了他,由此可见蒯通确实有着把死人说活的本事,他擅于陈述利弊,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将利弊全部考虑清楚,确实可以被称为韩信手下大将。
韩信活埋母的故事是怎样的
据说,韩信在出生之后,就跟自己的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生活上虽没有丝毫的来源,整日的乞讨和摘野果维持生命,艰辛的生活,但他们也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
韩信母亲之墓
不知道咋的,韩信出生以来,就头脑敏锐,身体灵活,自己就悟出了一身的好武艺。一日,年轻的韩信在九里山旁嬉戏,看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道人来到他的身边,他们两个就闲聊了一阵。过了一会儿,老道跟韩信说:“你呆在这里一会,我去山崖上的树边,你看看这山会不会摇动。答案肯定是没有摇动,韩信对此起了好奇心,并询问老道怎么可以晃动山,于是乎老道就跟他说了 *** ,韩信信誓旦旦的前去,结果还是不行。
老道说:“据我所看,只要踩那块石头,这座山肯定会晃动的,只要山能够晃动,把父母的遗体葬于山中,日后肯定能成一番霸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信就一直想试试,回家之后就问母亲,父亲到底去了哪里了。母亲只好跟他说早在十几年前就埋葬在姥姥家,并且是一只猴子(传说韩信相貌极像一只猴子,韩信母亲骗他,他的父亲就是一只猴子),韩信用计谋去把骸骨拿回来了,然后按照老道说的,把骸骨放了进去,想要让母亲看看这样埋葬父亲行不行。
韩信的母亲根本就不会把这个放在心上,说什么都不想前去看,但在韩信的软磨硬泡下,只好前去观看。没想到这就是她一生的结束。
待到韩信母亲到墓穴一看,韩信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起,一下就把自己的母亲砸晕,之后就把母亲和死去的骸骨葬在一起。
这就是日后常说的韩信活埋母的故事,韩信没有至终也没能当上皇帝,反而拭母有损阴德,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