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唐诗《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是诗人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李贺咏马,亦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里所选三首:一首咏马之非凡品质,一首咏马之志向,一首咏马之遭遇,从三个方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在《其四》中出现的这匹马,具有飞骏的气概。
诗一开首就有如一阵霹雳,劈头而来,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的来历。此马乃是天马,是马星之精魂。所以一开头就有一番震慑读者心灵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但更主要的开头两句是为了塑造马的神骏形象作准备,由于有了开头两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才显出此马的力量。瘦骨点明此马遭际十分不幸,只剩下了嶙峋瘦骨,这一刻画又对下一句起反衬作用:虽然只剩下一把瘦骨,但还是那么坚劲有力,一蹄一步,仍然发出铮铮震耳的金属敲击声。
这样,马的内在不凡的品质 天马、房星之精魂,就化成了外在的形象的表现。这中间又以瘦骨作反衬,更显得此马之不同寻常,在结构上也见出波折来,不同于一般平直之作。虽然只是寥寥四句,但却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地把这匹骨格清瘦而神骏无比的天马塑造出来了。
这马既是具有如此内美的神骏之驹,那自然亦应有远大的志向。发挥马的才能更好的处所自然是沙场,遇英雄之主,驰骋沙场,当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其五》一诗的前两句饱含深意地、又十分朴素地展示了一幅辽阔广袤而又不无带点苍凉意味的沙场景象:在宽阔无边的大沙漠上,燕然山在远处绵延峙立,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山顶上,月影照临沙漠,整个沙漠如同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高山、大漠本来是十分雄浑的,可是作者在画面上以凄冷的月色、白雪这样的冷色调涂抹上去,就显得苍莽而带着寒意了。这里的景色似乎诗人只是写实,但是选取了燕山作背景,却又暗指着另一层意思。我们都知道,在燕山麓,汉代大将军窦宪演出过一幕多么令人神往的雄壮活剧:追逐敌人匈奴,然后登上高高的燕然山,刻石记功,凯旋而还。
以上两句的沙场景象是马神驰沙场而见到的,这广袤辽阔而苍凉的战场,正吸引着马,它期待着: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什么时候才能佩上那金光闪闪的络脑,在清爽的秋天里驰骋沙场!它需要被人欣赏,它需要被识才的主人重用,它需要在疆场上拼搏,它需要为主人立功!此处用何当快走
两个词,把马的迫切建功立业的志向,很真切地传达了出来。
《其十五》似乎平直。前两句写齐桓公的坐骑能够显示出降伏猛虎的赫赫威风,是由于得到了跟随齐桓公出猎这样的好机会;后两句写如果我一旦能从山沟田野脱颖而出,你将看到我掠云飞驰的雄姿,腾空追风的才能。看似平淡,但细想并非如此,它蕴含着诗人充沛的感情。开首两句用反问的口气问桓公的马:
你如果不是因为有跟随桓公出猎的机会,你又怎能显示出你伏虎之威?这里有羡慕,但更多的是诉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内心是愤懑不平的!三、四两句是希望、期待,但更多的是对目前身陷沟陇之处境的强烈不满。这样,貌似平直的诗句却又不同寻常了。
李贺在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国势沦丧的情况下,曾经产生过投笔从戎、收复被割领土的强烈愿望(如《南园》),而且也确实到达雁门一带。李贺在政治上也有抱负,想为国干一番事业,特别由于他是王孙,是李唐王朝统治者 皇族的成员,这种愿望确实是比较强烈的。但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自己连参加进士考试都受到小人的攻击。遭际坎坷,郁郁不得志。这里写到的马,实在是李贺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塑造的抒情形象,马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的抒情形象;物我浑然一体,契合成含意深远的艺术形象。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