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孔融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3-18)1650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是中国小朋友从小学习的好榜样,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四岁都知道礼仪谦让的孔融,后来竟因为“不遵超仪”等罪名被曹操处死,他到底死得冤不冤?

孔融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一、diss上司,孔融的“嘴贱”由来已久

孔融在曹操手下做事,但是对上司总是出言不逊。

老曹要给儿子娶甄宓作媳妇,孔融杜撰了一个“武王伐纣后,将妲己赐给周公”的故事来讽刺。不懂就问的曹操还真以为有这出,问出处。孔融说:“这不就是您当下这情况嘛!”曹操这才反应过来,人家是在拐着弯儿地骂曹家父子。

孔融从小就富有机变,真的假的杜撰在一起,信手拈来。他十岁时去拜访当时名士李膺。李膺不轻易见客,除非是亲戚等推辞不过的人。于是孔融对看门人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见到李膺后,李很纳闷这是他哪门子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交。”李膺和众宾客觉得这么个小屁孩儿竟有如此想象力,太惊诧了!结果,太中大夫陈韪说孔融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怼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搞得陈韪很没面子。

虽然孔融口嘴巴占了便宜,可也暴露了他的EQ缺陷。恃才傲物是很多有才之人常见的毛病,所以曾国藩总结人的失败原因无非是:懒惰、骄傲。

孔融成年后并未取得太大成就,还真有些应了陈韪的话。但如果孔融安分守己,也能守得一份平淡,当个幸福的人。可是他偏偏还有些才,而“才过德者不祥”,孔融最终遭到灭门之祸。

二、志大才疏,徒有“名士”躯壳

公元196年,袁谭率军攻击孔融。当时的孔融手下只有一百来人,战况万分火急。就在这关键时刻,孔融来了一出“名士秀”。

只见他端坐案前,执书高吟,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临危不乱的大将风范。如果是耍诸葛亮骗敌的“空城计”,或者是为了和城池共存亡而保持的视死如归气概,那还都在情理之中。可是,孔融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敌人破城之际,孔融扔下书本和妻子儿女,开溜啦!成就了一个“孔跑跑”。可怜他的家人无辜送命。可见孔融这个人对事业、对家庭都是毫无担当。

从这之后孔融跑到曹操帐下当了一名谋士。但他“为人谋而不忠”,不是一心为主,而是开启了怼上司的生涯,最终把自己“作死”。

曹操这样一个大政治家,做大事情的人,不会在一些言语、小节方面过多纠结计较。曹操也并非肚量狭窄不能容人,祢衡、张松都曾毫不留情面地骂过曹操,也没被杀,可是事情到了孔融就不同了,这是为什么?

孔融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三、无大局观,自身格局有限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鉴于民生的立场,曹操推行“禁酒令”,为节省粮食,扼杀奢侈之风。所以他的禁酒令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这下子可把名士孔融激恼了。孔融在当时舆论界是大V级的人物,具有一定话语权。

作为名士,标配必须有酒!无酒不风流!不风流不名士!于是,孔融把满腹牢骚写成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文中说,古来圣贤爱喝酒的多了去了,从上古尧帝一直往下数,谁谁、谁谁谁……都爱喝酒,不喝酒不圣人;不喝酒就做不成大事!“酒之为德久矣!”曹操说酒能误事,夏桀、商纣都是酒徒。孔融怼他,那是因为女人丢了天下,难道你还要禁止人们结婚吗?你禁酒还不就是吝惜粮食?!

其实,能写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也是“酒迷”,但是他出于大局观颁发“禁酒令”,为的是节俭为民生之虑。可是贪恋“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不具备曹操的格局,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强烈反对。

据说孔融曾对“父母子女关系”发表过一段惊世骇俗的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孩子不过是父亲情欲之下的产物,是母亲体内暂时存放的物品而已,哪里有亲可言?这段话到底是不是孔融说的,不得而知。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子孙,就他的生活环境、秉承的家教而言,这话应该不是他的言论,很可能是反对派捏造的。那么,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四、政见不同,惨遭杀身之祸

曹操给孔融定的罪名有“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这些罪名里最严重的应该是“欲图不轨”。

当初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还不错,也是经过一段“蜜月期”的。因为他们都有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理想。可是没多久,孔融就发现曹操是“挟天子以令天下”,根本不是维护汉室,而是图谋自己的霸业。具有忠君思想的孔融则是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汉室,哪怕汉室已经无药可救。所以两人在政治立场上出现了无法弥补的罅隙。

杀孔融是曹操想而不一定就有机会做的事。所以,必须有一定客观机会或者一些外界因素让他痛下杀心。一旦萌生杀年,那么机会就会不远。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曹操根据霸业需要,必须扩大地盘,提出了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依托,谋求封国建制。孔融“嘴贱”的毛病又来了,他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在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爵诸侯。这严重阻碍了曹操自立为王的野心,曹操必须铲除孔融这块绊脚石。

在对待刘表问题上,孔融为刘表开脱。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朝中有人主张讨伐,孔融却以为刘表虽然罪大,但考虑到国力,还是不要诛杀。这是为保持刘表势力来与老曹抗衡,曹操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些事情才是曹操真正要杀孔融的原因,而不是孔融平时对曹操说的那些冷嘲热讽的话。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孔融《临终诗》)。孔融的生命停止于五十五岁。可怜他那对不满十岁的小儿女,竟然看透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安然去赴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4596.html

标签: 三国曹操

“孔融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曹操杀害呢?” 的相关文章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曾被推为大明王。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小明王韩林儿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准确地说起来,他算得上是红巾军的开国君王。为什么说他是开国君王呢?红巾军起义能够发展起来,韩山童是功不可没的。韩山童在元末的时候发动农民起义,他的做法,和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做法,都是...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大懿皇后:吴大帝孙权的宠妃,被全公主痛恨诋毁

大懿皇后王氏(?―245年),徐州琅邪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与敬怀皇后(小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选秀入宫,黄武年间被宠幸,生孙权第三子孙和,封为夫人。孙皓继位后追尊大懿皇后。人物生平深得宠幸王氏通过选秀入宫...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徐达在明朝时什么地位?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徐达在明朝时什么地位?朱元璋为何要杀他?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徐达是明朝开国武将之首,深得朱元璋信任与喜爱,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北元,为明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巨大功劳。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大肆屠杀文臣武将,但徐达成功躲过朱元璋的猜忌,得以善终。那徐达为何能够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

韩信不是厉害吗 韩信当初为何会受胯下之辱

韩信不是厉害吗 韩信当初为何会受胯下之辱

对韩信胯下之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那么牛,为什么甘愿受“胯下之辱”?当年,在淮阴县的闹市上,有一个肥头大耳的屠夫,跨立在街头,嘴上叫嚣着:“来啊,有种的,就刺我一剑,要是不敢,就乖乖的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只见他的对面,站着一个八尺高的男子,身材魁梧,腰中佩剑...

赵云在邺城时明明还有选择 赵云为何还选择刘备

赵云在邺城时明明还有选择 赵云为何还选择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赵云在邺城时,不投靠袁绍而选择刘备的原因是什么?三国乱世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仅有刘备这样的割据一方的霸主,同样有赵云这样忠心且能征善战的猛将。赵云是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早年间他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跟...

夏侯氏作为张飞的妻子 两人的结合是巧合还是阴谋

夏侯氏作为张飞的妻子 两人的结合是巧合还是阴谋

对张飞和夏侯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飞和夏侯氏的结合,究竟是巧合,还是曹操的阴谋?公元221年,是刘备团队苦尽甘来的一年,也是张飞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那一天,桃花盛开,刘备在众臣的拥护之下登上帝位。随后,太监开始宣布封赏。叫到张飞名字的时候,张飞的心咯噔了一下。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