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2)490

周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使得西周时期人殉习俗出现衰落。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殉习俗又开始复兴,达到可与殷商时期匹敌的又一高峰,但同时俑殉习俗兴起,并逐渐在替代人殉习俗。秦汉时期人殉习俗完全被俑殉习俗替代,人殉习俗出现衰败甚至绝迹现象,俑殉习俗却如日中天。秦汉以降,俑殉习俗也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的人殉现象多有发生,大多以妻妾殉夫或幼童殉葬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孤立,出现范围广、时间长,并且都以一定葬式出现,可以说已形成—种习俗。从流传范围来说,史前时期的人殉习俗,北到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文化墓地,南到江苏厅大坟口文化墓地都有发现,但北方地区似乎更加流行,尤以甘肃齐家文化墓地为盛。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史前时期的殉人与殉人墓在整体数量上还不是很大,但此时期殉人墓的葬式己经比较规范,墓地中殉人墓均表现为妻妾殉夫,女性殉人侧身屈肢面向墓主。江苏花厅大汉口文化墓地殉人墓多表现为幼童拘葬,且幼童多被置于墓主脚端。从这种成熟的葬式来看,史前时期的人殉习俗已脱离萌芽时期,进入到了发展时期。至于人殉习俗萌芽于何时,可能还得继续往前追溯。黄展岳先生认为人拘习俗“开始于母系氏族制向父系制过渡或父系氏族制已经确立的时期。父系氏族制的确立,标志着父权的尊严,这就为人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从目前发现的史前时期人殉考古实例来看,殉人绝大多数为女性,这正是父权制的体现。

殷商时期

夏代与商代前期的考古资料为数不多,文献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对于这一时期的人殉与俑殉资料几乎是空白,所以我们只能跨越这一时期,直接从史前时期进入到殷商时期。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人殉习俗在殷商时期到达了高峰。从流传范围来看,以安阳殷墟为中心,人殉习俗北到河北藁城,东至山东青州,西抵西安老牛坡,南达湖北盘龙城,可以说基本覆盖了正个殷代疆域。从殉人数量来看,据黄展岳先生统计,“殷墟墓葬中发现的殉人遗骨共三百六十三具”。(含殉人车马坑)单个墓中的殉人数量少到具,多达具,这个数字就比史前时期殉人数量增加了许多。从殉人墓数量来看,安阳殷墟共发掘近座墓,殉人墓有余座。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殷商时期殉人数量与殉人墓数量都比史前时期要高很多,但殉人墓占总墓葬数比例却没史前时期高。这是因为殷商时期时间跨度较史前时期短,加之墓葬总数基数大的原因,如果加上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那史前时期的殉人墓占总墓葬数的比例不会超过。

总得来说,从流传范围、殉人数量和殉人墓数量等方面来看,殷商时期的人殉习俗达到一个高峰,不仅比史前时期,也比殷墟以后时期强盛许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身,先鬼而后礼。”正是在这种风气之下,殷人对其祖先特别崇敬,殷人认为祖先死后有灵魂,“视民有知”相信人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会过着和生前一样的生活。殷人大肆殉葬,也是为了给死者死后生活一个服务的保障,正是在这种观念之下,使得殷商时期人殉之风尤为盛行。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西周时期

人殉习俗经过殷商时期的兴盛后,在西周时期趋于衰落。西周的殉人墓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尤以西北地区为盛,典型遗存有张家坡和客省庄西周墓地。至今还没在南方地区发现西周殉人墓。可以看到,西周人殉习俗流传范围、殉人总数与殉人墓总数远远没有殷商时期高,人殉习俗在西周时期表现一种衰落现象。黄展岳先生认为:“到目前为止,径、渭两河流域的周人先世遗址中尚未见人牲人殉实例,这或可表现,周人先世并不存在人牲人殉的习俗。及至殷末,周人成为中国西部的强盛部族,敢与东方的殷人相抗衡,双方不断发生战争,经济文化互相交往,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也互为影响、彼此渗透,殷人原有的人牲人殉习俗,可能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被周人所接受。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周人本无人殉习俗,是周代人殉现象出现较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商周在祭祀、人殉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巨大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这种不同的风俗,导致了人殉在商周时期的极大反差。同时,我们发现西周时期的殉人墓,大多是在殷遗民所居地,而无殉人的西周墓墓主应是周人墓。这种说法虽有些绝对,但确实有这种现象,这样西周时期出现的人殉习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殷代人殉习俗的孑遗。

另一个致使西周时期人殉习俗衰落的重要原因是周初的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想,提倡“敬德保民”,这使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人的价值被重视,就不会被轻易殉葬。另一方面,周人将殷人的天神崇拜加以改造,周人虽也崇拜祖先,但没有殷人那样浓烈。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殉习俗广泛的流传于全国各地,北达河北怀来,南抵云南晋宁,东至山东溜博,西到陕西凤翔,可以说比殷商时期的人殉习俗流传范围还要广泛。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殉人墓占所在墓地墓葬总数比例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发掘此一时期的墓葬较为分散,不像殷商时期那样集中的原因。这一时期发掘的单个殉人墓数量较大,殉人数量较多,特别是凤翔秦公一号大墓,殉人达具,创下有史以来殉人数量的更高纪录。单个拘人墓的平均殉人数量也达到人,是殷商时期的好几倍。殉人总数量也比殷商时期要高,但殉人墓总数没有殷商时期多。春秋战国时期与殷商时期人殉习俗的相同之处都是流传范围广、殉人墓数量大。不同之处是殷墟殉人墓分布较集中,殉人数量比春秋战国时期多,单个殉人墓平均殉人数量不高。而春秋战国时期殉人墓分布较为分散,殉人总体数量虽然相对不高,但单个殉人墓平均殉人数量达到历史更高峰。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期人殉习俗一改西周时期的衰落,出现回潮、复兴,并达到可以与殷商时期并驾齐驱的又一高峰。人殉习俗与俑殉习俗并存,俑殉习俗的发展更加迅速,特别是在楚地。虽然楚地此时期也盛行人殉,但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看,俑殉的使用率已超过人殉并逐步在替代人殉,如江陵雨台山、江陵九店等地,都大兴俑殉习俗。此时期,在一些墓葬中有同时出现殉人与殉俑的现象,殉俑替代殉人,俑殉替习俗替代人殉习俗,这无可置疑的是一种历史进步,是人地位提高的表现。这也是春秋战国文化大变革背景下,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秦汉时期

人殉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复兴之后,在秦汉时期被俑殉习俗所替代。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一时期考古实例中所见殉人与殉人墓为数甚少,且多发生在边远地区;而殉俑与殉俑墓的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殉俑的数量达到了历史更高峰。这正是俑殉习俗替代人殉习俗的结果。

总括的说,人殉习俗在这个期发展,到后续时候又受到思想的影响,乃至于这种习俗采到了极盛状态。周人本无人殉习俗,加之周初文化大变革,周人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使得西周时期人殉习俗出现衰落。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人殉习俗又开始复兴,并达到可以与殷商时期匹敌的又一高峰,但同时俑殉习俗兴起,并逐渐在替代人殉习俗。秦汉时期人殉习俗完全被俑殉习俗所替代,人殉习俗出现衰败甚至绝迹现象,俑殉习俗却如日中天。但秦汉以降,俑殉习俗也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人殉习俗在秦汉时期衰败,以后几乎沉寂,俑殉习俗虽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但秦汉以降也逐渐衰落。虽然如此,人殉习俗与俑殉习俗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人殉习俗影响而成的殉情、殉道等一种自我献身精神,并一直影响到现在。二是由殉俑再进一步演变成纸人,形成殉人一夠俑一纸人的一种历史演变过程。

在往后看,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事发生,特别是在明代。明儒被认为是最坚守儒家之道的人,甚至被称为“腐儒”,就这些“腐儒”却做出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最有名的自然要数崇侦死后,为大明国家殉死的一批儒者。

这些人不是为崇祯而殉死,而是对道统所失的一种反抗。然而面对事实又无能为力,也只好以死表明心志,通过牺牲自己性命的方式来达到他们所追求的目的。殉道精神可以说在明儒身上得到了淋璃尽致的体现。殉道者一般是文化水平较高之人。可以想象,一般人也不会像殉道者那样对道义的如此坚守,更不会为一种虚无漂缴的东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有这类所谓境界高的人、有所信仰的人才会做出这种被世人嘲笑的“傻事”来。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为道义而牺牲也非一般人能做到,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

从人殉到俑殉是历史的进步,以物易人是重视了人的生命,是一种质的变化。从殉俑到纸人又是一个进步,虽然这种进步没有殉人到殉俑那么巨大,毕竟殉俑与纸人只是 *** 材质不同而已,但这也是省了许多生产资料, *** 纸人肯定要比 *** 陶俑省事许多。还有一点,至今我们所见的纸人,多为“金童、玉女”一类,不是殉人那种活生生的人,也不是像殉俑那样能代表某类现实中的人,而是一种非现实的人,是一种符号化了的东西,这就更加说明人的地位提高,连能表示人的东西都不用了。当然这也恰恰体现了古代文明进步的一部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5244.html

“古代从人殉到俑殉,这阶段都发生了什么?又因何改变的这种习俗?” 的相关文章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

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徐庶,字元直,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期间结交的好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一方面展现了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然而实际上,曹操并没有为了得到徐庶专门用计,徐庶是母亲被俘后,主动投奔了曹操。《三国演...

古代东吴投降蜀汉的将领有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古代东吴投降蜀汉的将领有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那些投降东吴的蜀汉将领,后来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时代,刘备和孙权因为共同的敌人曹操而结成了联盟,在赤壁之战合作无间。后来,由于荆州之争,孙刘联盟逐渐破裂,东吴甚至于在关羽北伐曹魏之时偷袭荆州。在这个过程中,公安守将傅士仁和南郡...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还不了解:古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子被废掉都结局凄凉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立刻就需要人来继承皇统的,否则将朝纲大乱。而“太子”便是...

古代皇帝是如何选妃 里边流程到底有多复杂

古代皇帝是如何选妃 里边流程到底有多复杂

对古代皇帝选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选妃的流程是怎样的?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数之不尽的财富。后宫佳丽、七十二嫔妃各个美若天仙,除了体现皇帝的尊贵,那更是为了保证江山社稷,龙脉不会断绝。关乎皇族血统、龙脉传承的...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以及做一些不为人知之事,便会设立一些特务机构,培养一批精英的内卫。这些内卫、暗卫的存在也是帝王们最后的底牌,其传奇故事也是屡为后人所传颂。大型古装悬疑剧《神探狄仁杰》里,便存在一个十分特...

历史上真实的苗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苗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苗傅,南宋将领、叛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常听人说“嫉妒心”和“忘恩负义”之心,是为人处世之中的大忌,可在漫漫千年历史当中,却曾有过这样一位“好汉”,正因为“见不得别人好”,居然把自己落难时,提携帮助过自己的“大恩人”给亲手加害,这位“大恩公”还曾是他父亲的老朋友,可谓世交了...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