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3-23)75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邦、项羽大军攻入咸阳之后,自然就到了诸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虽然在此之前,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但是做当时天下最强的一路诸侯的项羽,自然不能让刘邦做这个关中王。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因此,在项羽攻破函谷关的时候,项羽便摆鸿门宴,欲杀刘邦。幸亏张良和项羽的叔叔项伯认识。张良在项伯杀人后救过项伯,并让项伯和自己一起藏身下邳,躲避官府的抓捕。项伯在听闻项羽想要杀死刘邦后,便偷偷的溜出项羽军大营,将这件事告诉给张良,张良大吃一惊,在安顿好项伯后,张良转身出营帐,将此事告诉给刘邦。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刘邦在经过张良的一番劝导,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清楚的知道,自己实力不如项羽,怎么能成为关中王呢?因此,刘邦便让张良请项伯来到帅帐,以兄长之礼来款待项伯。并约定和项伯成为儿女亲家。

就这样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提前知道了,项羽要杀自己的消息,并在张良的帮助下以尿遁的方式成功渡过鸿门宴一劫。

在此事件以后,项羽将刘邦封在了蜀地(巴郡、蜀郡、汉中郡),封刘邦为汉王,并在刘邦身边埋了三颗钉子,以此来抑制刘邦势力发展,将刘邦困在蜀地。但是这怎么能难倒张良呢?张良为刘邦出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刘邦成功迷惑到雍王章邯,使汉王刘邦打破项羽设下的封锁,重新参与到天下的争霸中去。

重新出山的刘邦在不断的胜利中,逐渐的膨胀起来,在听闻项羽一直在齐地攻打田荣,便召集麾下兵马,共计五十六万大军去攻打项羽的国都彭城。然后刘邦便被项羽给揍了。

项羽说:“三万对五十六万,优势在我。”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刘邦在逃难的途中,张良劝谏刘邦:“汉王不如于下邑收拢残兵,据城而守,与项羽对峙,然后让韩信打野,收拢其他地方。”就这样,在刘邦与项羽的对峙中,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大片领土。

在不断的对峙中,项羽和其麾下的楚军将士们早已是疲惫不堪,又逢刘邦遣使侯公(侯成、侯伯盛)谈和。项羽便与刘邦签订盟约。

张良这时候就劝谏刘邦,“我们已经掌握天下三分之二的领土,我们于项羽早晚都要有一战,不如我们趁着现在楚军疲敝,率先撕毁盟约,攻打项羽。”刘邦一想,也是这么个理,于是刘邦便追杀项羽,杀了个项羽措手不及。刘邦又命令韩信、彭越围剿项羽,二人不从。张良当然知道二人不从的愿意,就让刘邦确定韩信、彭越的封地。于是在经过几场战斗之后,项羽成功的在各路汉军的围剿下,被困在了垓下,并在乌江自杀。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汉朝建立后,刘邦称赞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汉朝建立后,众多项羽降将心理总是揣揣不安,为了安抚这些人,张良便对刘邦说:“凡是有功者就要封赏,不能因为您的喜好,而不对那个有功之臣封赏。现在这些有功之臣都在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因此您可以先封赏雍齿,这样群臣就都放心了。”(雍齿和刘邦都是沛县人,在刘邦起事初期,背叛刘邦,让刘邦无家可归。之后还数次捅刘邦刀子)

就这样朝廷得到了安定。

高祖十年,刘邦戚夫人的枕边风下,想要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废吕后之子刘盈,张良在听闻这件事之后,便去同吕后商议,张良为吕后建言道:“太子可寻商山四皓(四个拥有大才的老人)出山,让四位跟随太子出入宫禁,如此陛下知道后一定会询问原因,这样陛下就会知道太子已经羽翼丰满,就不会在言废立太子。果然刘邦不在言废立太子。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后来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便在朝廷稳定的情况下,隐居山林,潜修黄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534.html

标签: 张良西汉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 的相关文章

雍正改革都做了什么 乾隆上位后为何就毁掉了

雍正改革都做了什么 乾隆上位后为何就毁掉了

对乾隆与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的?今天我们就来聊...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