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他可随意对士人进行理学指导
前言
清帝试图在传说中树立宽容有德的君主形象,实现“民和亲”的社会效果。当政者既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统治利益,又起到模糊阶级意识、掩饰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作用。政清人和的生存镜像是君主有效统治的最终结果。显然,舒位在剧中歌颂了康乾盛世。在异族统治下的人民会为生存境遇担忧,唯有让民众在想象中形成对清廷统治的未来期待,才能激发民众融入清廷的愿景。要激发民众的美好愿景,需要描绘政清人和的“美好生活图式”,使其感受到顺从统治获得安稳生存的“良好期许”,而时和岁丰的盛世镜像自然是清帝勤政为民的政绩表现,这对于树立君主正面形象起到积极作用。君主形象的美化,离不开清帝的政治支持。可见,清帝将自身形象抬高到天下万民和儒者之君父、君师的神圣地位,并通过重塑儒学思想和运用“大一统”“皇极”等命题,操纵儒家经典的解释权,达到自身权威获得儒家思想论证和支持的目的。皇帝成为唯一能主宰政治上的治统和学术上的道统之圣贤,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他可随意对士人进行理学指导,对民众政治规训,完全宰制士人和民众的身体与心灵。
一、牛郎织女传说概述
牛郎织女传说流传版本主要包括传奇、杂剧、宫廷月令承应戏等,现将可考证的版本进行简略介绍。传奇类主要包括清初邹山的《双星图》和嘉庆年间李汶翰的《银汉槎》⑧。《双星图》传奇是之一部流传至今的牛女传说题材的戏曲,现存于邹山的《乐余园百一偶存集》中。剧情以牛郎织女故事为主,另加入其他神仙人物,使得整部剧作别出心裁。邹山笔下的牛郎织女是真情相恋的夫妻,又是夫贤妇贞、男耕女织的典范。《银汉槎》出自道光二十五年《味尘轩四种曲》,主要讲述张骞在牛女帮助下消除河灾的故事,篇章中牛女二星相爱主题减弱,具有较强时代精神。杂剧版本主要有清乾隆年间舒位的《博望访星》。
《博望访星》出自道光十三年舒位刻本《瓶笙馆修箫谱》四部杂剧中的第四篇。杂剧主要写张骞寻访河源,在二星的帮助下顺利获得织女支机石的故事。剧中也不乏出现作者歌颂朝廷的倾向,其语言雅俗共赏,加之充满历史幻彩的有趣内容,适应了不同阶层的品位。宫廷月令承应戏只盛行于统治阶层,主要包括清末宫廷文人创作的《银河鹊渡》《柳州乞巧》《七襄报章》《仕女乞巧》等,均收录于傅惜华的《清代杂剧全目》。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提到七夕承应戏的大致内容:一是戏中主角是织女,她的身份高贵是统治阶层的保护神;二是织女渡鹊桥的目的是去人间赐福,而不是与牛郎相会。
二、梁祝传说概述
梁祝传说流传版本主要包括杂剧、鼓词、弹词、宝卷等,现将可考证的版本进行简略介绍,梳理梁祝传说的大致面貌。杂剧版本为光绪年间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祝英台小传》现存于吴景墙纂《宜兴荆溪县新志》。故事以东晋为时代背景,梁祝二人以衣化蝶,朝廷感念英台封为义妇。后因显灵助战有功,建庙合祀。另外,《祝英台小传》也被同年间俞樾《茶香室四钞·卷三》、清末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九》等载录。鼓词版本主要包括清末上海石印本校勘《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和清末四川桂馨萱刻本编印《柳荫记》。两篇鼓词流行于浙江等南方地区,情节大致相似,梁祝前世姻缘注定,以衣化蝶后魂魄不散,在阎王和黎山老母的帮助下还魂人间,学习法术抵抗外敌,最终二人喜结连理。
弹词版本包括乾隆巳丑年江苏民间艺人抄本《新编全蝴蝶传》和道光三年交会堂捕刊本编印《新编东调大变蝴蝶传》。弹词凭借有趣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亲近生动的俚语,在民间大放异彩。两部弹词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基本为梁祝二人前世姻缘,山伯与英台以魂化蝶,阎王主持公道还魂人间来相配,英台劝山伯考取功名,山伯带誉回乡与英台、父母团圆。宝卷版本有光绪三十一年清荷月下浣抄录糓德橍敬书《梁祝姻缘》和元年新正月日立月楼抄《双蝴蝶》。两部宝卷的内容情节与《新编全蝴蝶传》的情节大致相同,但宝卷的说教意味较为浓厚。通过对以上现存版本的梳理,我们能够发现,四大民间传说在情节和主题方面出现以下变化:君主形象被赋予正面意义、凸显民众信仰的文化符号和主题的道德教化鲜明。民间传说发生变化,实质与清代的政治需要相吻合。
三、清代四大民间传说的删改与政治规训
清帝要取得统治的合法性,需要在民众面前树立“正统”身份,清代文人和民间艺人对民间传说版本中君主形象的删改,主要围绕承天受命、宽容有德、政清人和三个方面。承天受命,即君王代天行权。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中,前世姻缘、法海阻拦、正果修成等因素,皆由“佛爷”主导操控,“佛爷”操控着白蛇世界的规则秩序。“佛爷”与清帝有着必然联系,清帝为实现世俗与宗教权力统一的意图,为自身加上“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的称号,这“无疑在作为世俗君王的清帝身上添加上富有魅力的宗教神性,标明他是一位超越了世俗万有,具有统御十方、救度众生之智慧、方便和愿力的非凡的政治领袖”。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中的“梁祝助战齐和帝”的情节,暗示了君主统治的顺承天意。在民众观念中,唯有定鼎中原,君主才能获得正统身份。
为迎合这一观念,乾隆提出:“我朝为明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宇,自古得天下最正。”总体来看,顺承天意是君主建立神秘人格形象的基本方式,神是人的一种构建,神赋予君王权力,君王便成为神在人间唯一合法的代言人。神选之子都为德才兼备之人。可见,宝卷美化了秦始皇的形象,让蒙恬成为孟姜女哭城的罪魁祸首,故事的矛盾点转向蒙恬,由此削弱了君主和民众的矛盾关系。《哭城赐带全贯串》中删去了锦本《孟姜寒衣记》中秦始皇纳孟姜女为妃的情节,改为始皇将杞梁尸骨送归乡里,并赐孟姜女贞节牌坊的情节。为突出对君主宽厚爱民的赞扬和歌颂,创作者让孟姜女唱道:“愿万岁洪福与天齐,万古流传作话提。”
结语
清代创作者们对传说的删改主要围绕君主形象、文化符号以及伦理教化三个方面,其删改实质是当政者间接实行的政治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