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灭夏这么大功绩,为何甲骨文没记载?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每当改朝换代之后,新王朝都会之一时间修史,将前朝所发生的事一一著述,称为官修史书。而官修史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改朝换代的功绩。
商朝年代久远,没有专门纂修的史书,商人用来占卜、夸耀功德的甲骨便成了他们的史书。但是在甲骨之中,却没有发现商汤灭夏的记载。商朝人为何不记载这样的丰功伟绩?这其中有何秘辛?
一、甲骨文的出土
在国际学术界,商朝的历史是否真实存在一直是一个谜团。虽然我国典籍中有对商朝的记载,但是颇为零散,语焉不详,还带有许多神话色彩,让人难以辨其真伪。
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清朝金石学家者王懿荣惊奇地发现药用的龙骨上刻有文字,这才促成了甲骨文的问世,让神秘的商代历史展现在我们眼前。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流传的文字,篆刻于龟甲或者兽骨之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其主要内容是从盘庚到商纣王时期二百七十余年间,商人的占卜与祭祀鬼神之事。
这些甲骨又可以细分为四种:之一种是记事刻辞,由卜官在边缘标记,记录甲骨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第二种是兆序,使用点燃的紫荆木灼烧甲骨,观察甲骨上的裂纹,推算事情的吉凶。第三种卜辞,记录占卜活动与占卜结果。第四种是日历,以天干和地支搭配,记录时间。
从甲骨文被发现至今,我国已经出土了十五万余片甲骨,记载了大约四千五百个单字,已被破译的文字有两千多个。这些被破译的部分甲骨中记载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令人疑惑的是,其中却没有记载商汤灭夏的战争。
二、鸣条之战
在《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商汤灭夏之战的记载。
夏朝末年,君主夏桀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夏桀的臣子关龙逢体察民意,劝说夏桀减少赋税,体恤百姓。
结果夏桀不但不听,还将关龙逢处死。然后得意洋洋地自比为太阳,说自己的统治就如同太阳一样,永远都不会被消灭。
百姓们听到后咬牙切齿地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我们宁愿跟你这个“太阳”同归于尽。
于此同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畜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而首领成汤十分贤德,又有贤相伊尹的辅佐,将商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商的经济稳步发展,而夏朝愈发丧失民心,成汤开始策划灭亡夏朝的行动。他首先不拘出身,任用贤才,派兵消灭了昆吾、葛、韦等夏朝属国,经过十一次征战,终于无敌于天下。
可是此时夏朝还是天下的共主,夏桀可以调用九夷之兵拱卫王都,所以成汤选择继续称臣蛰伏。直到夏桀疯狂屠杀重臣,导致众叛亲离,九夷不再听其号令之时,成汤才进行誓师活动,起兵攻打夏朝。
成汤的军队趁着夏朝不备,直取夏都。面对来势汹汹的商军,夏桀只能出宫,亲自带领军队在鸣条一带与成汤展开决战。由于成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而且军队纪律严明,战略得当,所以很快就俘虏了夏桀,灭亡了夏朝。
公元前1600年左右,成汤在西亳举行了“景亳之命”大会,获得了三千诸侯王的拥护,成为天下共主,正式建立了商朝。
这样伟大的战役何以不见于甲骨?学者们迅速展开调查。
三、夏的别称
首先,在已被破译的两千甲骨文字中,并没有“夏”这个字。正如商朝定都于殷,后世多以殷商称之,于是学者们怀疑,夏是否也有其他的别称?
果然在一番查找之后,一个在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的词——“西邑”开始走进学者的视野。
“西邑”这个词在我国最早的典籍《尚书》中也曾被多次提及。
在通行本的《尚书·商书》中就记载:“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
我伊尹也曾住在西边夏朝的都城里……从这一句话中,就可以推测出西邑的确是夏朝的别称。
不过《尚书》的真伪之说仍然是学界的一大谜团,很多人认为现在通行的《尚书》后人伪造,所以这个证据的说服力不足。
好在2008年,清华大学修复并勘认了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被认定为真本《尚书》。
在《尹诰》篇中有一条:“尹念天之败西邑夏。”伊尹感知到上天将会毁坏夏朝,也就是说夏朝自绝于天下。在《尹至》篇中也记载着“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成汤的军队从西边攻打夏朝,打败夏朝的军队。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甲骨文中屡次出现的西邑,指的就是夏朝。何以夏朝会被称为西邑呢?学者表示,可能是因为夏朝地处西方,它的都城又叫做安邑,所以便以西邑作为其代称。《礼记正义》中也记载:“夏之邑在亳西。”可以互为印证。
搞清楚西邑的含义,我们就能对甲骨文中出现的西邑进行解读了。到现在为止,被解读出来的带有西邑的甲骨有如下几条:“贞:于西邑”、“西邑害”、“贞:燎于西邑”、“丁巳告于西邑”等,其主要内容都是在西邑进行祭祀。这说明在夏朝灭亡之后,商人还经常前往西邑,祭祀夏人的亡魂,祈求他们不要降祸于自己。
祭拜战败的敌人这种事,在后世可能很少人做,但对于崇尚鬼神之说、重视祭祀之道的商朝人来说,只能说是日常操作。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们在甲骨中苦苦找寻夏朝的踪迹,却不知“夏”近在眼前。
结语
除了“西邑”之外,夏朝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禹”,《诗经·商颂》中记载:“昔有成汤……设都于禹之绩。”可见不同于商朝人以地名西邑指代夏朝,周朝人习惯用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名字来称呼夏朝。
但无论是“夏朝”、“西邑”、还是“禹”,都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在考古文物与历史典籍的双重印证下,夏朝的存在早已得到了确认。等到将来出土更多的证据,更为完整的夏朝历史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