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4)70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为合理与先进的选官制度,自隋朝建立这一制度开始一直延续至清末才被废除,前后存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科举制为各朝选拔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是宋朝文化氛围浓厚的助推剂,但它的本质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状况吧。

明初科举的状况

元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基础,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特色。

这种独具特色的统治方式,使前朝发展的科举制失去了本来的功能,当时参与元王朝治理的大多为上层贵族。

终元一朝,其治理体系都是较为混乱的,加上腐败现象一直都很严重,无法生存的百姓掀起起义浪潮,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新建的明朝 *** 的首要任务便是重建被破坏的国家机器,明太祖朱元璋重建国家机器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将权力都牢牢握在手中,对于下放的权力则尽可能地由多方牵制。

因此明朝统治从一开始便向高度的君主专制发展,在教育、选官方面也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宗旨。

虽然明太祖本人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在教育和选官上还是很重视的。

国家要想从全国选拔出优秀的治国之才,首先就要保证人才的基本质量,学校的作用也就凸显了。

明代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教育系统,学校主要有京师的国子学、府州县学和乡村民间社学。

国子学也就是咱们熟悉的国子监,学生主要分为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主要为高官子弟、土司子弟、海外留学生等,地位尊贵;民生主要是由各地推荐的优秀人才。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不论官生还是民生都要学习《大明律》、“四书五经”等教材,在明初科举停罢的时候,国子监是为朝廷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朝廷为监生置有祭酒、博士等学官,这些学官均为学识渊博之人。

监生课业完成后,便有做官的机会。当然在科举停置期间荐举也是选官的主要方式,推荐名目有贤良方正等,只要确实才能卓越即可被授予官职。

明代在乡村都设有学校,足见明 ***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明朝科举恢复正常时,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均是从学校中选 *** 的人,这种学校与科举选官密切结合的做法为明代首创,无论是教育普及还是人才素养提升等方面都起了有利的推动作用。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同时也反映出了明朝的取士基础较以前的朝代进一步扩大,社会公平性更强了,这都是进步的方面。

明代科举的运行体系

洪武三年(1370年),明 *** 首次举办科举考试,但是由于取士效果不是很理想,曾一度停罢。从1382年开始则重新开设并且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开科选拔程序。

此后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清朝基本延续了这一选拔体系,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看一下明代科举是怎么进行的吧。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明代科举每三年举办一次,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人员叫做生员,在参加科举考试前,各州县的士子们需要先参加预备考试,考试合格者便获得生员的身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秀才。

在当时能够获得秀才身份便已经较其他学校的读书人更高一等了,他们拿到了科举考试的入门券,接下来就要通过科举追逐做官梦了。

从各州县选 *** 的生员可以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被称为举人。乡试在八月份举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闱。

一旦中了举人就相当于离飞黄腾达更近了一步,首先获取了进一步参加考试的资格,其次哪怕最终没有中进士,举人这个身份也可以使其有做知县、学官等的机会。

而且举人这一身份是终身认可的,可以直接参加下一次的会试。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乡试通过的举人要带够盘缠于隔年赴京参加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二月举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闱。

及格者即有资格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为一、二、三甲。

一甲三人,赐予进士及第,这三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是科举考试中最为优秀者,进入官场后任职、升迁的前途也是最为明朗的。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获得了一、二、三甲也就相当于有了入朝为官的资格,而且有做高官的希望,当时的“卿相皆由此出”,可以说这是所有科考士子的梦想。

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对题目进行解释时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这就将科考的士子限制在了固定的框架内,为明朝统治者挑选他们所需的人才。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明朝科举考试与前朝另一大不同之处在于明朝对于文章格式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八股文”。

八股文包括破题、承题、起讲等八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考生只能按照要求的格式进行答题。

如此一来,本应该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的试卷变成了一张张僵硬的模型,读书人的创新能力被彻底限制了。

朱熹的理论十分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的目的就是要为统治阶级培养乖巧顺从的“傀儡”。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在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时代,朱熹的思想被统治者用作维护统治的工具再合适不过了。

再加上对答题规范的限制,考生完完全全被束缚在了统治者所勾画的框架内,他们的思想被大大禁锢了,创新能力较以前的朝代也逐步下降。

清代科举制的完备与衰亡

清朝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顶峰,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的控制更加严格了。

他们不仅继承明朝的科举范式,还将科举制进一步强化。由于当时科举是做官的唯一道路,而做官又是通达显贵的唯一途径,科考中举便是社会所有男性的梦想。

他们按照清 *** 给他们规划的道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脱离现实生活与经书打交道已成普遍现象。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为了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清统治者还大兴文字狱。对于文字中有大逆不道、诅咒皇室等语,哪怕是谐音也要被抓起来处死,在文字狱中无端遭遇祸事的文人数不胜数。

因此很少有人敢再抒发感慨,要么完全听从统治者的意愿,通过投合皇帝的心意升官发财;要么转向考据学的领域,对以往的经书加以训诂,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毫无生气。

即便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的残害很大,但参加考试的人仍旧不计其数,甚至有终身都在参加科考者。

比如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创作的《范进中举》篇,形象地展示了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范进考上举人已经年过半百,放榜之日家里连煮早饭的米都没有了,可见是举全家之力供奉他考试,只为有天能够高中,对人的残害可见一斑。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当整个社会都处于停滞状态时,危机便要来临了。清朝统治者在进入鼎盛期后,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其他各国均为藩属国,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而此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制度、武器等等都在逐步建立完善,中国却十分遗憾地错过了这一次转变的机会,清朝统治者在自己构建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落后于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令全社会都为之震惊,随后掀起了由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梁启超等向光绪帝提出变革科举制度,废除了害人极深的八股文,同时添加了对外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考察,可以说是切合时事之举了。

其实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科举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科举的弊端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1905年9月,清 *** 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下令在全国建立新式学堂,至此在中国存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选官制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当时的情况下,君主专制制度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关于 *** 体制的变革也开始尝试进行,那么维护君主专制的科举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说它的消亡是必然的。

结语: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相对而言是比较公平的选官模式了,这也是它能延续如此之久的原因,它曾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曾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但是一旦当它与生产力的发展相悖时,自然也就难逃消亡的命运了。虽然科举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合理之处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明史·选举志》《增广贤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5658.html

“古代寒门子弟的希望之光,浅谈明清科举的发展与衰亡” 的相关文章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提起隋唐英雄,很多人都知道有十八条好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隋唐十八条好汉,还有跟十八条好汉名单部分重合的四猛、四绝、十三杰、八大锤,除了除秦琼、单雄信 、尉迟敬德、来护儿等人,基本都是虚构。基本虚构并不等于完全虚构,比如被误认为是完全虚构的前三名和第七名,在史书中上...

盘点宋真宗最具代表性的五鬼,他们为什么被称为鬼?

盘点宋真宗最具代表性的五鬼,他们为什么被称为鬼?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在整体上给历史留下“积贫积弱”的印象,在经济上留下中国...

钟繇:曹魏重臣、书法家,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曹魏重臣、书法家,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锺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书法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锺繇出身颍川钟氏。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封东武亭侯。后得到掌权的丞相曹操的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

杨贵妃的真实体重你知道是多少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玉环,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从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史料记载,她体型肥胖,正巧她处于以胖为美的时期,这也决定了她能脱颖而出。杨玉环...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君主时代,天下第一切都是当朝皇帝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高兴开心,想吃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小编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皇帝的日常饮食,看一看皇帝剩下的饭食都是如何处理的。根据多种史料记载,这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有多厉害?发生过哪些趣事?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有多厉害?发生过哪些趣事?

大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民间被称之为“神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最开始为元朝的进士,后来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并在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北伐元朝等等军事作战中起到了参谋的作用。在朱元璋建国之后,曾经有一次早朝时,朱元璋一边吃烧饼,一边批阅奏折,恰巧刘伯温前来通...

古代名将那么多,关羽靠什么威震华夏?

古代名将那么多,关羽靠什么威震华夏?

古代名将那么多,关羽靠什么威震华夏?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关羽之间的可以说十分有缘分,先是关羽在虎牢关出战前,曹操给其说情,让他能出战华雄。后是关羽被俘,曹操以高官厚禄来收拢他。再其次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将其放走,最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