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详解古代更高官员的发展史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5)860

还不知道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其实所谓三公,就是秦制下中央的三位更高长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总揽朝政、负责监察和掌管军事;而三省则指的是中书(负责拟旨)、门下(负责封驳)和尚书(负责经办)三大机构,六部则专指尚书省下设的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三公,据说起源于商周,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职务都是帮助君主辅政的大臣。其中,太师掌管军事,太傅则负责礼法,太保则主要负责保护君主。如果用部落制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国家的话,这三个人的身份更像是在部落里具有超然话语权的长老。

另一种则是司马、司徒和司空,这三个职务就没有辅政的作用,而单纯是君主下辖的官员了。有意思的是,司马和司徒也分别对应着军事、礼法,而司空则主要负责水利土木。

等到秦朝统一天下时,秦始皇也设置了三公。他当然不需要三个什么事都能对自己指手画脚的老头子当什么长老,只需要能帮他处理政务的助手。因此,在司马、司徒、司空三公的基础上,他把三公改良成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于皇帝自己本身就是更高军事指挥官,因此太尉的位次就放在了第二位。)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详解古代最高官员的发展史

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随后的西汉则全面承袭了秦制,也在中央设置三公。早期,这三个位置是真的能左右甚至扭转皇帝决策的。比如刘邦晚年属意小儿子刘如意,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公开站出来反对,才让此事作罢;刘邦不但没动他,反而死前把刘如意托付给了他。又比如,吕后死后,朝臣和诸侯王们一起共同剿灭诸吕,最后要选皇帝的时候,说话管用的并不是这些刘氏宗亲,而是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因此,当汉文帝被陈平他们扶持上台以后,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这帮功勋贵戚。他用了很多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个人威信和功臣们的逐渐老去。三公对皇权的牵制,仍然没有消除。

这个问题,要到汉武帝时才有所解决。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换得像走马灯一样勤,而且大多数都不得善终;御史大夫也只是作为汉武帝操纵官场的工具人,很难对皇帝形成压制;至于太尉更是几乎不常设。除此以外,为了对付以三公为首的外朝官,汉武帝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内朝官。

所谓内朝官,就是从皇帝的贴身侍从里挑选一些人来帮自己处理政务,从而分散外朝三公们的权力。这些人有的是阉人,也有的不是(而且在汉武帝时还居多),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三个职务,就是尚书、侍中和中书。

这三个职务,本来都是皇帝身边的小官,级别不高,权力也不大。但是皇帝为了分三公们的权力,就得给他们加强权力;他们也逐渐从皇帝的私人班底走向外朝,变成了外朝的实权大臣。

而三公们发生了什么呢?他们被越来越边缘化了。因为汉武帝不仅推出一些文官制约丞相和御史大夫,还通过外戚炮制出了两个分散太尉权力的职务:大司马和大将军。

大司马更先授予卫青和霍去病,本来也是用来取代太尉的,后来逐渐变成了和太尉类似的外朝军事首领;而大将军就要纯粹多了——历经整个汉朝,大将军一职基本都是授予权臣(绝大部分是外戚)的,到东汉时更是变成了外戚的禁脔,并且凌驾于整个官僚体系之一,成为了事实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详解古代最高官员的发展史

因此,到了东汉,整个权力结构就变成了大将军-三公(此时的次序变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百官的体制,而百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尚书令,享有在御前独坐一处的权力(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合称“三独坐”)。到后来,权臣要么兼任尚书令,要么挂有“录尚书事”的头衔,总之都得控制尚书台的权力。

等到魏晋,中书令、尚书令和侍中更加演变成了事实上的宰相;而在南北朝时期,这三个职务的班底进一步细化,逐渐形成了三大中央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并在隋唐时期终于形成了著名的三省六部制。

那么三省六部制就稳定了很久吗?也没有。比如尚书令,这个曾经存在了数百年的职务在李世民担任过后就成了虚而不设的位置。而从总体上看,由于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对皇权有很大的牵制力量,所以皇帝就势必再扶植一些新的力量来牵制分权,比如翰林学士,又比如后来成为实际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其实,无论是此前的三公,还是唐初的三省,亦或是丞相、大学士、军机大臣,这些曾经在中国官僚体制里站到过更高峰的人,都需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皇帝的不信任。皇帝总是有要分散最有权力的大臣的权力的倾向,而他们最习惯推出来分权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身边人:有的是秘书,有的是亲戚,有的干脆就是服务员。

所以,那些换来换去的官名,以及外戚、亲王或者宦官干政的现象,说到底都是皇帝和权臣(一般是宰相),也就是皇权和相权斗争的产物。皇帝如果强势,那么大臣就是给他干活的(比如汉武帝),皇帝如果受到大臣抑制,那就会想办法培植出一股新的力量来抗衡。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最深的三个朝代:东汉、唐和明,无不都是这一原因在背后起作用。

所以,历史上那些纷繁复杂的事,说到底也是有内在规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5897.html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详解古代更高官员的发展史”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古代太子被废之后 他们的下场都很惨吗

还不了解:古代太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子被废掉都结局凄凉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变化无常,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发生意外,连皇帝也不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皇帝突然发生意外,自然是立刻就需要人来继承皇统的,否则将朝纲大乱。而“太子”便是...

历史上王彦章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有何作为?

历史上王彦章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有何作为?

王彦章,五代时期后梁名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大唐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便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由梁王朱温在公元907年篡唐称帝。本就是各路王侯藩镇割据的时代,后梁的建立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纷争,期间难免会有艰巨战,而这时一位...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历史上真实的韩琦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韩琦是北宋的名相,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在继位后,保留了很多旧时的官员,同时保留了当时的规矩。那个年代,宰相的职位重大,经常和皇帝平起平坐论事。而赵匡胤为了加强集权,减裁了宰相的权利。渐渐改称了宰执,也就是宰相...

褚遂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褚遂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唐代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为郑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封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唐玄宗逃亡成...

古代皇子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的 刘邦的儿子为何下场基本都很惨

古代皇子原本可以衣食无忧的 刘邦的儿子为何下场基本都很惨

对刘邦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子本应高高在上、衣食无忧,为何刘邦八个儿子下场大多很惨?我们常以“含着金汤匙出生”来形容一个人出身好,而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的儿子们简直堪称“含着钻石汤匙出生”,一般情况下只要不犯有大错或错生时代,那么出生便决定了一生的衣食无忧...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这其实是有非常现实的原因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知道“三绝”之称:“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关羽可谓是“义”的化身:为“义”,而结拜桃...

历史上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她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她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顺治帝除了是一个痴情的皇帝,还是一个留下谜案比较多的皇帝,比如民间传说他的出家。那么顺治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了呢?关于顺治帝的死亡,历史上只给出了11个字的记载,据《清实录》记载“丁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