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都是竖着写字,而且是从右往左写呢?
对于古人竖着写字,而且是从右往左的习惯,很多现代人表示很难理解。
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如果是从右往左写的话,往往在写的过程中就会把已经写好的字盖住,更何况古时候大多用毛笔书写,很容易就会让右衣袖碰上尚未晾干的墨汁。
这么不方便,为什么古人还要“执迷不悟”呢?
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可就误会古人了。
龟壳和青铜器
在很早的古代,大家写字并没有现在的纸张,大都选择把文字记录在石头上,随着青铜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字的载体才由石头慢慢转移到龟壳和青铜器上。
一般而言,龟壳上记录文字即为甲骨文,多用于占卜算卦,青铜器上的文字则为铭文,用的地方更多一些。
不过龟壳和青铜器所能承载的文字数量实在有限,而且在过去,只有像天子贵族这样的达官贵人才有条件使用青铜器。
而且龟壳和青铜器由于质地的原因,一点也不能折叠,再加上材料本来就不易得,随着人们书写需求的快速增加,人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竹简上。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已被广泛应用。
竹简
所谓竹简,其实就是由许多狭长的竹木片组合而成,用绳子把它们串起来卷成册。
和我们现在先装订成册再书写不同,古时候的人们写字的时候都是先写在竹简上,再装订。
而我们拿起一卷竹简打开的时候,很顺手的自然就是右手持端,左手展开,所以书写的时候从右往左是符合道理的。
咱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些汉字的结构,不管是象形文字还是现在的简体字,所有的笔顺几乎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而且每个汉字的最后一笔都是右下部或中下部。
这意味着上一个字写完,紧接着就可以写下一个字,考虑到书写的连贯和便利程度,自然从上往下写是更优选择啦。
思想
上面是从书写阅读的习惯和汉字的结构来说的,古人之所以从上而下,从右而左地书写,也反映了古人尊卑的思想。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君和父母在上,臣和子女在下,左为小,右为大,比如皇亲国戚为右戚,被贬官称为左迁等等。
直到清末,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就提倡拼音汉字的改革,同时改变传统的书写模式,1909年就出现了横向出版的书。
渐渐地,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如今的简体字越来越推崇,以1956年改为横版的人民日报为标志,正是开启了新时代。
但不管怎么样,虽然古时的书写方式正在消失,但我们仍需要去了解一下。
毕竟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