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会不会长寄生虫呢?解剖古尸后,发现有这些
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呢?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最直接的 *** 就是解剖古人尸体。但是人的尸体在自然环境下,不到一年就会完全分解,变成一堆白骨,生前的健康信息也随之丢失。幸而有一些古人尸体,或做过专门处理,或者环境特殊,尸体保存完好,留下了重要信息。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上,就发现有埃及吸虫的虫卵。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新中国成立以后,配合城建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发掘了大量的古墓,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尸,为打开古代文明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钥匙。
早在1984年,我国科学家就曾对发掘出的13具古尸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这些古尸的年代最早是战国时期,最迟是明代晚期。每一具古尸都有感染寄生虫。古尸上共发现了蛔虫、蛲虫、人鞭虫、姜片吸虫、华支睾吸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七种寄生虫的虫卵。
千年蛔虫
蛔虫可谓是最为有名的寄生虫。70、80年后的小伙伴可能都有吃宝塔糖打虫的记忆。直到近二十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卫生习惯的养成,蛔虫病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蛔虫更是一种人人皆有的“大众寄生虫”。
1984年综述报告提及的13具古尸中,就有7具发现了蛔虫卵。蛔虫卵呈长椭圆形,两端细且平。因其外壳厚实,在古尸中较容易保存。1980年,福建邵武发掘了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墓。墓主人是一位74岁的诰命夫人。尸体中发现的蛔虫卵在显微镜上透亮,可观察到完好的内部结构,和新鲜的虫卵标本没有什么差别。
由于蛔虫卵壳厚耐造,尸体腐化后,骨架腹部的土壤中还可以找到蛔虫卵的踪迹。2009年和2011年,为配合工业园区建设,考古学家对郑州金水庙李墓地和新郑梨河晨辉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挖掘出了从春秋到明清的大批古墓。科研人员提取了其中20座墓葬尸骨腹下的土壤进行检验分析。在其中5座墓葬的腹土样本中发现了34粒蛔虫卵。
蛔虫,也称为“虫积”,掠夺人体营养、造成人体机械性损伤。古人治疗“虫积”常用一味草药“使君子”。传言北宋潘州一位郎中郭使君,上山采药,采到一种像山栀一样的果子。回去以后,果子被孙子吃了,次日大便时竟派出几条虫来。郭使君由此发现了一味打虫良药。人们为纪念他,将这草药命名“使君子”。
“华佗无奈小虫何”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为血吸虫病高发地区。我国的血吸虫病的病原为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在河水中孵化,形成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钉螺,并在钉螺体内先后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一旦有人接触污染的水体,尾蚴就会穿透人体的皮肤进入人体。
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会引起尾蚴性皮炎、脏肺病变、贫血、虫卵肉芽肿等症状。
这种血吸虫之所以被称为日本血吸虫,是因为是由日本学者1904年发现的。但我国古代医书《内经》、《千金方》中很早就有疾病相似症状的记载。可是由于古代没有显微镜等科学设备,没法对病原体进行详细描述,能提供的线索还不够充分。
所以,要证实日本血吸虫病在古代中国的传播流行,还得从古尸上找证据。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举世闻名的軚侯夫人辛追。专家们在辛追的肝脏中发现了日本血吸虫虫卵。这是发现的最早的日本血吸虫虫卵,从而有利地证实了2100多年,血吸虫病就在中国流行。
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凤凰山,考古工作者又发掘了一座西汉古墓,墓主名遂少言,官爵为五大夫,下葬时间为公元前167年,和马王堆的时间相近。出土的古尸也同马王堆女尸一样,基本保存完好。科研人员对古尸的结肠壁和肝脏切片进行检测,发现了大量的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又为研究古代血吸虫病情况提供了例证。
辛追和遂少言都是养尊处优的上流贵族,不从事体力劳动。他们这样的老爷太太尚且感染了血吸虫病,可见当时这种疾病的流行程度。汉代荆楚地区,水网纵横,气候湿润,有利于钉螺的滋生繁殖。有学者认为,当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伐吴,结果在赤壁樯橹灰飞烟灭,除了军事上的失败,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军中血吸虫病流行。
吃生鱼片的代价
日本血吸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吸虫纲的种类都为寄生虫,其中寄生人体30余种,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在我国出土的古尸上发现的,除日本血吸虫外,还有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等。
1982年,考古学家在湖北江南马山公社瓦砖厂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该墓历史有2300多年,墓主为女性,尸身已经溃尽烂竭,但在尸骨上还附着有软组织残渣。科研人员从腰椎骨和盆骨上将内脏残渣刮取下来,进行分析化验,发现了大量的华支睾吸虫的虫卵。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华支睾吸虫感染最早的病例。
华支睾吸虫,又名肝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胆管和肝管内,以淡水螺类、鱼虾为中间寄主。
在我国长江以南发掘出的古尸中,不少都发现了这种华支睾吸虫。时间从西汉到晚明,地域遍及湖广闽粤数省。这除了气候、自然环境之外,还和古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华支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不同,后者只要接触带被污染水体就会感染,前者则是通过生吃带有蚴虫的鱼肉感染。这说明古代南方人有生吃、半生吃鱼肉的习惯,如同现代日本人吃生鱼片、刺身。
1980年,在福建福清,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墓。古尸肠道、肝管内发现成堆成簇的华支睾吸虫和姜片吸虫的虫卵。科研人员给古尸拍了X光胸透,发现死者生前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肺气肿病。专家分析,古人认为肺结核病属于“火病痨症”,应生吃菱角、荸荠、鱼虾等水生动植物来“清热败火”,从而感染上了鱼肉中华支睾吸虫和附着在水生植物上的姜片吸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民间的卫生习惯。
“绦虫”
牛绦虫和猪绦虫,分别寄生在牛和猪身上,人吃了会引起囊虫病和绦虫病。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类寄生虫病,并且对患病原因有了较为科学的解释。隋代医书《诸病源侯论》载“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或云饮白酒,以桑树枝贯串牛肉炙食,并食生粟所作。或云生事鱼肉后,即饮奶酪,亦令生之”。
古人对这种病症有较深的认识,说明此类疾病在古时就有相当数量的病例。这在发掘的古代尸体上就可以找到佐证。
如江陵凤凰山汉墓墓主五大夫遂少言不仅是血吸虫病患者,也是绦虫病患者。考古学家取出他的小肠腔进行冲洗。发现他的小肠内部有堆积成团的虫卵,呈圆形或近圆形,色泽黄褐色。经过形态学分析,判断为绦虫的虫卵,不过难以确定具体种类。在该汉墓中,发现有大量陪葬的猪、牛骸骨,死者身前喜食肉类,也许哪次吃了没有煮熟的煮牛肉,就染上了绦虫病。
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同自然界斗争的历程。医学进步,就是在和自然界的病原做斗争。寄生虫作为一种病原,一直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从先人的遗体上,我们了解了到古代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进而探析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条件、医疗状况,从一个侧面窥见文明的进程。
作者:大狮子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中国古尸寄生虫学研究之综述》 李友松 人类学学报 1984.11
[2]《郑州春秋时代墓葬中的寄生虫》 魏元一、翁屹、张居中、樊温泉、信应君 人类学学报 2012.11
[3]《江陵马砖一号战国楚墓古尸的寄生虫学研究》 杨文远、魏德祥、宋光放、武忠弼、藤任生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4.1
[4]《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的寄生虫学研究》 魏德祥、杨文远、马家骅等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0.3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