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共有多少割据蜀地的政权,为何都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东汉末年,尚在茅庐之中的诸葛亮只用一席话语便为此前漂泊无依的刘备指明了日后的发展方向,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简单来说,诸葛亮的计划是先占据荆州,后图谋益州,继而一统天下,对于益州,也就是所谓的川蜀地区,诸葛亮形容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当初汉高祖刘邦迫于项羽的压力只得前往蜀地北部的汉中称王,但他随后便在萧何、韩信等一众人才的帮助下战胜项羽笑到了最后。有了刘邦的成功案例,此后历朝历代割据蜀地的政权不在少数,像刘备建立的蜀汉就是其中之一。非但如此,由于这些割据政权都太短命,只存续了四十三年的蜀汉反而成为了其中最长寿的一个。
抛开先秦时期由本就生活在川蜀大地上的古蜀先民建立的古蜀王国不谈,我国历史上首个割据蜀汉的政权是东汉初年公孙述建立的成家政权。王莽在位末年天下大乱,导江卒正,也就是蜀郡太守公孙述趁势自立为了辅汉将军。更始二年(24),公孙述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次年,野心进一步膨胀的他更是自立为帝,定国号成家。公孙述割据蜀地的同时,光武帝刘秀正以席卷之势平定中原,建武十二年(36),成家政权被光武帝派出的大司马吴汉攻灭,享国十二年。
东汉末年,宗室大臣刘焉出任益州牧。来到益州之后,刘焉大力打击当地豪强,地位巩固后便阻隔道路,与汉朝廷断绝了联系。尽管并没有称王、称帝,但刘焉和儿子刘璋两代益州之主毫无疑问就是川蜀地区的“土皇帝”。建安十九年(214),被刘璋迎接到蜀地的刘备率军进入成都,完成了两个割据政权的交接。
五年后,刘备赢得汉中争夺战,随后进位汉中王,又过两年,刘备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蜀汉政权宣告正式建立。尽管刘备很快就因伐吴失利病逝在当初由公孙述建造的白帝城中,但蜀汉政权还是在丞相诸葛亮的率领下一度呈现出对曹魏主动出击的态势。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汉彻底走向衰落,并于景耀六年(263)被曹魏所灭。
消灭蜀汉的曹魏很快被西晋取而代之,而到了西晋末年,益州流民起义首领李雄又割据蜀地自称为成都王。两年后,李雄称帝,定国号为成,史称成汉政权。如果从李雄称帝开始算起,成汉政权共延续了四十二年,仅比蜀汉略逊一筹。
东晋末年,出身大族的谯纵被叛军拥立为首领,他自称成都王,而他所建立的政权则被称作西蜀或谯蜀。然而,仅仅立国九年,谯蜀便被东晋消灭。唐朝末年,西川节度使王建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唐朝灭亡后,王建索性自立为帝,定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前蜀被后唐消灭后,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使,他于应顺元年(934)效仿王建割据蜀地称帝,建立了后蜀,结果在位仅仅七个月就因病去世,他所建立的后蜀在存续三十三年后被北宋所灭。
元朝末年,义军领袖明玉珍先是自称陇蜀王,随后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夏,和此前许多定都成都的割据政权不同,明玉珍选择了以重庆为都城。到了明末,同为起义军领袖的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这也成为了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割据川蜀的政权。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割据川蜀的政权一共有成家政权、刘焉刘璋政权、蜀汉政权、成汉政权、谯蜀政权、前蜀政权、后蜀政权、大夏政权、大西政权九个,其中享国最久的也不过四十余年。至于其中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其一、蜀地尽管被称作天府之国,但地形仍是以不适合大范围耕作和居住的山地为主,在粮食产量本就相当有限的古代,有限的粮草和人口会成为阻碍蜀地割据政权发展与存续的重要阻力。其二,蜀地地形相对封闭,尽管易守难攻,却也不利于主动出击。倘若政权长时间割据一方,便容易导致群臣百姓只想偏安一隅的情况发生。
其三,正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割据蜀地的政权往往需要与比自身实力强大许多的政权抗衡,以弱胜强本就颇为不易,自然难以长久坚持。如此看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同时占据荆、益二州,且等到天下有变才可以兵分两路出击的主张实在非常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