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族统治到精英统治,古代统治阶层是如何变更的?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疆域空前辽阔,接纳各国学习交流,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唐朝可以说是个明显的分水岭。从统治阶层方面来看,由于选官制度的影响,唐朝以前始终以贵族统治为主,后经唐朝的逐渐过渡和五代的洗牌,从宋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精英统治阶段。
从夏商周到隋唐,在绝大多数时期内,贵族都始终垄断着权力,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贵族的更替罢了,除了权力洗牌时期,寒门想要获得上升通道极为困难。
受奴隶制和宗法制的影响,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到周朝时贵族统治已经形成定制,周朝的统治者更是通过“礼乐制度”对贵族阶层进行了严格划分,进而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统治架构。而且,这些贵族不仅垄断了权力,而且通过世卿世禄制使得权力的垄断得以传承。
进入战国后,虽然各个诸侯国皆通过变法来限制贵族权力,但除了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的秦国之外,列国始终没能根治这个问题,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才短暂的终结了贵族统治。不过,随着秦末天下大乱,秦朝统治的崩溃,贵族统治的时代便再度来临了。
西汉建立之后,虽然原本周朝的贵族已经覆灭,但通过秦末战争的洗牌,以西汉开国功臣和刘姓诸王为代表的新兴贵族却很快再度垄断权力,其中中央朝廷大权几乎全被开国功臣垄断,地方则以刘氏诸王为主。
之后,由于“诸吕之乱”的爆发,汉文帝开始有意限制开国功臣权力,后经文景两朝努力,到汉景帝晚年基本消除了开国功臣对权力的垄断,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则大力削减了地方诸侯的权力。然而,外戚却迅速填补了权力空缺,并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
与此同时,由于两汉时期以“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导致民间开始出现一股新兴的贵族势力,即士族门阀。
东汉时期,在外戚、宦官、士族门阀的激烈交锋中,权力始终在这 *** 间流转。汉末黄巾起义后,东汉统治迅速崩溃,最终在“十常侍之乱”后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在各路割据势力的较量之中,士族门阀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曹魏的颍川荀氏、颍川陈氏、范阳卢氏,蜀汉的荆州集团,东吴的陆、顾、朱、张四大士族。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都离不开北方士族的支持,而蜀汉的灭亡也不乏益州士族的原因。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士族南迁,因此从东晋到南北朝的南朝,有大量士族充斥于朝堂,诸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等。
北朝方面,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则诞生了不少的新兴贵族,例如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山东士族和以西魏八柱国为主的关陇士族。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便少不了当时关陇士族的支持,而李唐代隋背后同样有着贵族的影响。
唐朝初期,士族门阀的影响力虽然没有两晋南北朝时那么大,但在朝堂上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李唐皇室也多与这些士族门阀联姻。直到,唐高宗时期,为了消除长孙无忌、诸遂良等士族对自己形成的权力包围,最终通过“废王立武”事件确立了统治权威,太原王氏、南阳韩氏、河东柳氏等士族和长孙无忌、诸遂良、于志宁、韩瑗、来济纷纷被杀或被贬,而这给了武则天发展势力、填补权力真空的机会。
武则天执政以后,开始完善科举制,这使得大量寒门学子得以入朝为官。不过,终唐一朝,也只是处在贵族门阀与寒门学子的权力过渡阶段,虽然寒门学子取得了上升通道,但贵族门阀仍然对权力有着一定垄断,例如陇西李氏和范阳卢氏便各出了八位宰相,赵郡李氏出了九位宰相,荥阳郑氏出了十位宰相,弘农杨氏出了十一位宰相,而清河崔氏更是先后出了27位宰相。
到了五代十国,由于唐末以来的持续战乱,原有的权力架构彻底被打破,以军事起家的新兴阶层开始迅速崛起,不过由于彼时战乱频繁、政权更替太快,这些新兴军事集团并没有稳固下来,形成新的贵族阶层。
北宋建立之后,赵匡胤便通过一招“杯酒释兵权”便瓦解了麾下将领的兵权。此后,随着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通过科举选 *** 的学子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朝廷,我国开始进入精英统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