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办年货,我们是认真的
春节将至,又到囤年货的时候了。《京都风俗志》有云:“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可见,古人也是非常重视年货的,那么,古人都会囤哪些年货呢?
▲ 唐代墓室壁画宴饮图
古人置办年货一定不会少了屠苏酒,大多数人之一次听说“屠苏”,几乎都源于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而“屠苏”之一次被记载却是在唐朝,韩鄂写的《岁华纪丽》:
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
显然,屠苏酒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药酒,置办年货时买来,除夕当天与家人共饮,所以屠苏酒又被称之为“岁酒”。
▲ 明 李士达 《石湖村庆图》 局部
在宋朝过年,需要购买的年货还真不少。
南宋《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中出现的年货清单: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
▲ 明 佚名 《鸟贩图》
“缕花”是将绸布和彩纸剪成花朵形状,过年时插在头上。
“幡胜”是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 *** 的装饰品,形似幡旗,有一词“旗开得胜”,所以又名幡胜。
“新历”即新历书,宋代历书由朝廷颁行,详载一年节气与吉凶宜忌,每到年尾,须扔掉旧历,换上新历。
“糁盆”也就是炭火盆,在除夕之夜点燃后,要一直燃烧到天亮,方才吉利。
▲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清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办年货的集市,叫“年集”。
沈太俟在《春明采风志》中对老北京年货市场、备年景象也有记载:“琉璃、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风筝、鞬毛、口琴、纸牌、拈圆棋、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买办一切,谓之忙年。”
▲ 清 徐扬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局部
乾隆,史上最喜欢置办年货的皇帝。长年深居九重的皇帝,为了体验宫禁之外的民间风俗人情,于是下谕在圆明园里开设一个清宫年货大街,号称“同乐园买卖街”。
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有记载:“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
▲ 清 王致诚 《万树园赐宴图》
连乾隆皇帝都这么热衷于置办年货,可见办年货,忙的是人,买的是货,但收获的却是一颗满足而又充满期待的心。
来源:考古中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