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周春秋》的读后感
关于商周的一些历史,尤其是关于纣王的一些故事,通常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残暴的君王。也许绝大部分都来自一些正史,因为通常一些史官都是记录当时天子的言论或者一些当朝重臣的话。很少有人去记录当时社会的言论。我不知道当时的百姓到底会对他有什么真实评价,又或许对于那样的一个奴隶社会,我们所能参考的也只有现阶段的一些史料。例如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孔子也参与了整理音乐的过程。编纂者也是在参阅了前人留下的一些文献著作。不过我们也知道那时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往封建社会过渡。都不免要有一些思想上的狭隘。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有人在对周武王姬发做评价时却是喜欢评论其灭商的丰功伟绩。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书写的,想想历史可能都被简单化了。设想一下如果周武王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的那次牧野大战中没有取得胜利的话,历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对于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可以说文物很难比有确切文字可考的来的直接和系统化。
一直以来对那个奴隶社会的发展很好奇,可能够找到的资料并不多。偶尔可以从图书馆里借到一些书,又有几本书能够含盖的了整个商王朝的差不多五百年的历史。有的时候看到的关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似乎感觉和自己所了解的不太一样。当然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对这样或者那样的见解都应有所包容,就比如说一些资料对商纣王受辛评价说他创立了"炮烙之刑",就是让犯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走,犯人承受不住就会掉到下面的火炉中活活的烧死这是其一不说,还有说什么关于妲己是狐狸精的化身之说。而受辛却被迷的不亦乐乎。其实到现在又有谁真真正正见到过成精的狐狸,不过倒是狐狸精这个词成为了一些人对某一类女子的独有称呼。
历史是公正的,这要靠撰写历史的史官传承。毕竟大多人是要从史官的著述中了解。当然对于历史还需要我们的积极探索考证,以后我想我还会去看一些所谓的野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多了解一些也不是坏事。而多读些历史对人是有好处的! 当然所要注重的是选择性,不然浩瀚的历史海洋又如何去行船呢?所以一般都是从一些容易读懂的书籍上获得知识,这样可以充实自己对历史的学习,往后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结合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