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3-29)390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

明成祖朱棣远征蒙古,班师回朝途中在内蒙古多伦西北的榆木川逝世,时年六十四岁。

朱棣的一生,就是折腾的一生,登基前和侄子打了四年内战,即位后也没消停过:

五次亲征漠北、六次大规模下西洋、八十万大军征服安南、疏通大运河、建造新北京城、修永乐大典、修筑明长城……

对于这样一位帝王而言,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无异于他是更好的结局了。

可话又说话来,为何朱棣这般折腾,大明王朝非但没有像隋朝杨广时那样崩溃,也没有到汉武帝晚年那样要下罪己诏的程度,反而步入较为繁荣的时期?

这并不是朱棣的文治武功有多厉害。

一个是因为他有个好父亲,兢兢业业三十年给他留了个好家底,另一个则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帮他操持了近二十年家业。

便是明仁宗,朱高炽。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明仁宗衮龙袍坐像轴

01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年),在太子之位熬了二十年的朱高炽终于登基称帝。

这一年,朱高炽已经47岁了。

按照朱棣给朱高炽的规划,他原本是要承袭父亲燕王的爵位,做一世安乐王爷的,可这一切被他的堂哥建文帝朱允炆着急“削藩”给打破了。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起兵造反,靖难之役爆发。临行前交代朱高炽看好北平,以防后院起火。

果不其然,北伐兵败的建文帝,再次派大将李景隆率50万大军北上,攻打朱棣的老巢,而此时城中只有朱棣留下的1万老弱病残。

50:1,差距如此悬殊,怎么办?朱高炽果断扛起守城大旗,誓要为父亲安定后方。

当时已是农历十月,北方早已入冬,滴水成冰。

在宰相姚广孝的建议下,朱高炽选出数名勇士,趁夜间用绳子将他们吊出城,偷偷潜入敌营砍杀敌军,同时利用天气寒冷,往城墙上浇水。

第二天,李景隆率大军兵临城下,看见城墙光溜溜白花花,无计可施。待到朱棣的军队回援,与城中的士兵内外夹击,李景隆大败,北平城守住了。

朱高炽以区区万人挡住了李景隆50万人,为朱棣的战略转移争取到了时间,对整个靖难之役都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此战朱高炽居功至伟。

然而朱棣对这个儿子并不满意。

朱棣尚武,可每次征战朱高炽都主动申请留守后方,朱棣自然不喜欢。而且据史书记载,朱高炽是一个大胖子,别说骑马射箭上阵杀敌,有时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为了让朱高炽减肥,朱棣还曾下令严格控制他的饮食,结果朱高炽常常饿得眼冒金星。有一次,一个厨子实在不忍,偷偷把菜给朱高炽吃,结果这个消息传到朱棣耳朵里,这个厨子就没命了。

朱高炽不仅胖,还是个瘸子。

《明史》记载:“患足疾,中官翼之,或时失足。”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朱棣更偏爱常年跟自己在外征战的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了。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朱棣 影视形象

02

终于,朱棣如愿以偿登上帝位,然而却迟迟不愿意立太子。

在朱棣心里,朱高炽不是更佳的接班人。

一次,朱棣征求解缙和其他几位大臣的意见,解缙撇开“嫡长”不谈,只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后来又加了一句“好圣孙!”

这一句可算说到朱棣心坎里去了。朱棣虽然不满意朱高炽,但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却是很喜欢的。于是封朱高炽为太子,授金册、金宝,封二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虽然朱高炽已被立为皇太子,可朱高煦并不死心。

多年以来,朱高煦跟着朱棣南征北战,二人早已是过命的情感,而且朱棣还曾暗示朱高煦:“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

哥哥先天不足,父亲态度暧昧,这都让朱高煦产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自己可以学一学李世民,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

如果说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孩子,那朱高煦就是最像朱棣的孩子,可他比起朱棣来还是差一点。

史书记载,朱高煦虽然战力不俗,可他并没有遗传父亲的情商和谋略,不仅心胸狭窄、有勇无谋,甚至常常居功自傲,口出狂言,还敢到处说自己像朱棣。

久而久之,朱棣不高兴了。

虽然这天下是自己从侄子手中抢来,但他并不愿“玄武门之变”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于是,朱棣心中有了异心。

在多番警示朱高煦无果,反而使其野心越发膨胀之后,朱棣不再顾念父子之情,准备将朱高煦贬为庶人。

这时朱高炽“仁”的一面显露出来。他主动站出来劝说朱棣,希望父亲顾念父子、手足情深,不要做得太狠。

最后朱高煦被逐出京师,远离政治漩涡中心。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明朝北部边境形势

03

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朱棣认为四海清平,国家无事,于是决定巡幸北京、督造紫禁城,期间大明政治事务交由太子统管。

所谓监国,指的是皇帝外出期间,选定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通常是皇太子。

此后15年间,朱棣多番率军亲征蒙古、巡幸北京,这让朱高炽有了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明史》记载:“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在黄淮、杨士奇、金忠、蹇义等人的辅助下,朱高炽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抚恤灾民、改组内阁、疏通河道,积极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接受朝贡等,为在前线打仗的军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可惜,他遇到的是朱棣——连皇位都是从侄子手上抢来的。

这样一个猜忌心极重的人,哪怕朱高炽的政策再清明,表现得有多么地大公无私,朱棣也不会真正将权力完全交给他。

或许这就是帝王的通病。

从1409-1424年,这15年里,朱高炽的监国次数不少于8次,这是他登基前的磨练,同时也是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候。

原本朱高炽面对的只是兄弟们的夺权阴谋,可随着年龄渐大、猜疑心更重,他在防着弟弟们的同时,还需要提防父亲时不时利用弟弟们打压自己、试探自己,精神压力不可谓不大。

好在朱高炽是了解父亲的,凭着这一点,以及他在监国期间的优异表现,终于熬到了最后。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返京途中病逝,病重前朱棣下遗诏,将皇位传于皇太子朱高炽。

由于担心朱棣死亡的消息传出去,会引发王位之争,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决定秘不发丧,军中一切照旧。另一边则立即派人秘密通知朱高炽,稳住朝中局势。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后,皇太孙朱瞻基宣布接到明成祖遗体,公开发丧。此时朱高炽已坐稳了皇位。

八月十五日,朱高炽登基,改元“洪熙”,开创了后世所称赞的“仁宣盛世”。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朱高炽 影视形象

04

和他那野心勃勃、冷酷无情的父亲朱棣相比,朱高炽似乎更温和一些。

或许是源于多年来朝廷中的遭遇,亦或许是源于身体有疾,朱高炽似乎对世情体会得更加深刻。

虽然属于朱高炽的皇位时光只有短短的十个月,但于他、于大明而言,都弥足珍贵。

对于朱允炆,朱棣和朱高炽的态度截然不同。对朱棣而言,朱允炆是他的心病,破城那日朱允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担心天下悠悠之口,攻击自己得位不正。

朱允炆离奇失踪,朱棣内心是惶恐的、愤怒的。可这种情绪无从排解,只能发泄在旧臣子身上,而朱高炽登基后的之一件事,就是赦免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官员的家属,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

此外,朱高炽还终止了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行动,在他看来父亲兴师动众并非是为了传播华夏文明,而是希望郑和能四处打听,找到朱允炆。

因此,在赦免旧臣的同时,朱高炽也终止了郑和的下西洋计划。

除此之外,朱高炽对朱棣的北征并不认可,在他看来,父亲伐漠北、征安南,到了后期已不再是开疆扩土,而是被过度粉饰的穷兵黩武。

对于父亲穷尽一生才完成的迁都计划,朱高炽也不感兴趣,他不喜欢北京,也不喜欢紫禁城。

和北京相比,他更熟悉南京的人事系统,在那里执政他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朱高炽登基后很快就着手实施还都南京。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献陵

可朱高炽万万没想到,他会成为一个天不假年的人。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咽气了,时年只有48岁。

尽管朱高炽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但他留给儿子的是一个“抚平伤痕”的国家。

朱高炽在位期间,对国家行政做了较大改革。他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下令减免税赋,无偿赈济受灾地区的民众,开放土地湖泊,供农民渔猎。

一改朱棣执政期间的高压政策,妥善安置流民,对于司法判决要慎重,禁止连坐,禁止对犯人屈打成招,对于犯人,尤其是死刑犯,要反复查验,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在科举制度上,朱高炽体恤北方学子经济和教育落后,特意规定进士取中比例为“南六十,北四十”,使得北方学子也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前朝遗留的社会矛盾,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大明统治,为后世之君扫清了障碍。

纵观中国历史,皇帝庙号众多,除了开国皇帝一类的太祖、太宗外,大概所有皇帝都想获得“仁”的庙号。

可这个称号实在太难得了,以至于在将近500多位帝王中,也只有四人能获此殊荣:宋仁宗赵祯、元仁宗、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特指统一王朝)。

然而历史终究没有厚待朱高炽,只做了短短十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

若他不是体胖多病,或许会是一位给历史带来无限惊喜的君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6486.html

“皇帝的逆袭:被亲爹嫌弃、靠儿子上位,在位10个月,却创造了历史” 的相关文章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让位给嘉庆的吗?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历史上海瑞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子?

历史上海瑞的一生有过多少妻子?

海瑞可以说是大明王朝,乃至于有史以来的封建王朝中,官场上最特殊的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所写《海忠介公行状》记载,海瑞一生有过三位正妻和两位妾室,原配妻子因没有子嗣而被休,第二任妻子过门仅一个月又被休,原因被猜测是海瑞的母亲不喜欢,第三位妻子王氏比...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历史上李隆基为何不放过上官婉儿?一定要杀她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李隆基为何不放过上官婉儿?一定要杀她的原因是什么?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凡事皆有因果。李隆基执意要杀才女上官婉儿,源于她的野心和欲望。上官婉儿的祖父名叫上官仪,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被拜为相,可谓位高权重。上官婉儿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本可以收获一个完美幸福的人生,...

镇守荆州期间,关羽真的被甘宁的百人军队吓跑了吗?

镇守荆州期间,关羽真的被甘宁的百人军队吓跑了吗?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关羽一直镇守荆州,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权也对荆州虎视眈眈。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甘宁跟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抗关羽。当时,关羽的军队有三万人,关羽精选了其中的精锐士兵五千人,准备堵住上流,在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