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要自称“朕”?原因让人难以理解
过去经典的《后宫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都还是深植剧迷的心中,也常常会发现,有不少网友会使用这些剧中片段当作趣味段子或者表情包。
最近因为春节假期,就有我国台湾地区的电视台在YouTube频道上,24小时不间断直播《后宫甄嬛传》,即便该剧首播至今已经12年了,但还是吸引许多网友观看。除了宫斗剧情引人入胜外,饰演皇帝的陈建斌时不时就以“寡人” 或“朕”来自称。但大家听得习惯,可曾想过皇帝为何要用“朕”来自称?
▲过年期间,《后宫甄嬛传》24小时不间断直播,吸引不少海外人士观看。(图/翻摄自微博)
“朕”这一个字,其实一开始并不仅是皇帝能够用,而是全天下的人都可以用,就代表“我”,早在屈原《离骚》中就曾写下“回朕车以复路兮”,而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的单语言词典《尔雅》中,就明白地写下:“朕,身也。”意味在先秦时代,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是“朕”。
那又是什么时候“朕”变得高贵,不再能够人人使用呢?其实就是始于秦始皇。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穀”、“寡人”,称“王”者亦可自称“本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秦朝建立,嬴政创立皇帝尊号,就规定“朕”只能皇帝使用。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就写下: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
自此开始,“朕”这个字就随着中国朝代发展,一直使用到20世纪中国帝制瓦解后才退下了历史的舞台。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的皇帝也使用“朕”这个称呼。如《终战诏书》里面昭和天皇就自称为“朕”,《大越史记全书》里面越南各朝皇帝的文书也都自称为“朕”。不过,二战后即位的明仁以及德仁一直自称“私”。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只是魏王,即使实际掌握军政大权,仍只能自称“孤”或“本王”;汉献帝才可自称为“朕”。“朕”一般用于奏折等书面语。皇帝平时自称“我”、“吾”。
朕这字原从舟,篆文隶书化后才从月。关在甲骨字及金文,是双手掌一船舵或桨,篆文把舵桨写成火,隶书再简化成关。
至于“朕”这个字又为何会成为皇帝的自称词?众说纷纭,有一说是指朕的象形字是由“舟”、“双手”和“\”所组成,曾被乾隆特招入馆任《四库全书》的清代语言学家戴震,他在《考工记图·函人注》就指出“舟之缝理曰朕”,认为“\”就是用来修理舟船的工具。
戴震对《周礼·考工记》的这句“视其朕,欲其直也”的解释就是在维修舟的时候,看到舟船板上的缝隙,要想办法弄平直,让它们能够密合;也有甲骨文学者指出,“\”是造船所使用的标准原物件,而皇帝的意志就是标准,所以才会选用“朕”来自称。
参考资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考工记图·函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