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袭人与黛玉之间有纠纷,为何不喜欢她?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4-01)1330

红楼梦中袭人与黛玉之间有纠纷,为何不喜欢她?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袭人是怡红院丫环中的之一人,贾母也是因为觉得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才敢让袭人贴身照顾宝玉的生活起居。

可是很多人早已敏感地察觉到,这样一个看似周全妥帖的丫环,却并不喜欢和宝玉同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黛玉,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袭人觉得黛玉的出现,影响了她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红楼梦中袭人与黛玉之间有纠纷,为何不喜欢她?

黛玉刚进府的时候,袭人对她也是颇为关心的,黛玉因为暴雨摔玉砸玉而哭泣的时候,是袭人跑进去安慰了一番,黛玉的心情才有所缓解。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袭人慢慢感觉到,由于黛玉的出现,原本一心一意只想着她的宝玉却时常和黛玉一时一刻也离不开。

袭人的内心也随之逐渐起了微妙的变化,最明显的一处是袭人在宝钗面前的抱怨“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然后还因为这件事和宝玉大吵了一家,害得宝玉击碎簪子来发誓。

二、宝玉对黛玉的表白,犯了袭人心中的大忌

第三十二回的时候,宝玉和黛玉终于彼此坦诚相待,“诉肺腑”之后,二人再也没有为了谁而发生激烈的争吵。可也是在这一回,因为正巧袭人去送扇子,却听到了一段让她震惊不已的话来:“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顿时如同五雷轰顶一般,认为他们二人“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也就有了后来的之一次对王夫人的进言,袭人以林姑娘宝姑娘都是姨姑表姊妹,却一天天大了不方便为由,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

表面上她是把黛玉宝钗相提并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实际上袭人真正想说的只有黛玉而已。但实际上,宝玉黛玉二人之间的感情从来只是发于情,止于礼,从未做过她担心的“不才之事”,可袭人碍于身份原因,是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精神层面的,这也难怪她会因此做一些过度的反应。

红楼梦中袭人与黛玉之间有纠纷,为何不喜欢她?

三、袭人知道王夫人不喜黛玉喜欢宝钗

撇开高鹗的后四十回不谈,按照曹公前八十回的用意,贾母是同意“木石前盟”而王夫人始终坚持“金玉良缘”的。虽说袭人是从贾母房中被调到宝玉这里,可她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要想坐稳姨娘的位置,能否成功讨得王夫人的喜欢才是决胜的关键。

所以因了这一点,袭人也必须和王夫人统一战线。试想,如果袭人不顾王夫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贾母宝玉一样,王夫人会喜欢吗?

其实袭人纯良的内心确实是有的,不过这要建立在不损害她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侵害,袭人的心理以及态度都会随之发生不可察觉的改变,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她最终不仅和黛玉分道扬镳,和宝玉也渐行渐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7069.html

标签: 袭人清朝

“红楼梦中袭人与黛玉之间有纠纷,为何不喜欢她?” 的相关文章

李沆:北宋时期名相、诗人,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

李沆:北宋时期名相、诗人,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陈达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二位

陈达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达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跳涧虎,一百单八将之一,邺城人氏。他原是少华山寨主,因大寨主史进与鲁智深交好,而...

金朝文学家党怀英简介:为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金朝文学家党怀英简介:为文坛领袖,著有《竹溪集》十卷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党怀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祖籍京兆同州(...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内阁首辅许彬简介:曾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祭文

明朝内阁首辅许彬简介:曾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祭文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文及注释译文弃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